第383章 读书人怎么能说入侵呢
作者:绝命密钥   开局七品县令,我江海不会武功最新章节     
    法会进入后半段,江海全权交给了云居寺。
    “江海,不要忘了你的承诺。”慧烈终于忍无可忍,今日云居寺是被江海利用了个彻底,忍不住的提醒江海。
    江海听到着低声充满怒气的提醒,和善的点头,这老秃驴的养气功夫不如慧云,在最后时刻忍不住了。
    “慧烈大师曾与本官合作过,应当信任本官的。”
    云居寺能这么心甘情愿的配合,是因为江海承诺了,以后不找云居寺的麻烦,遗迹之中井水不犯河水。
    正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河北道的江湖之中,灵寂洞天的敌人就是云居寺。
    两者明争暗斗,一直是云居寺落入下风,近些年云居寺愈加的低调,却并不意味着没有野心。
    这群和尚看着慈眉善目的,说不定还在伪装,想要让江海与灵寂洞天斗的两败俱伤,从而渔翁得利,否则怎么会这么的配合。
    慈眉善目的慧云给江海的第一感觉就是老渔翁了。
    江海准备一直不与云居寺发生冲突,还要故意的被云居寺利用,到时候利用暗夜修罗的身份,杀的这群和尚叫苦连天,求着江海找暗夜修罗的麻烦。
    要论演戏和唱双簧,江海已经算是科班出身的演员了,定能玩死云居寺,还能摆脱自己的嫌疑。
    法会嘛,当然是与和尚请教佛法了,云居寺答应了就要做的有始有终,直到法会结束才能离开。
    宋备与高焕民等人看到朝廷各部官员后,激动的痛哭流涕,这么长时间的软禁,终于看到了希望,真不容易啊。
    两人急忙上前打招呼,诉说自己的悲惨遭遇,揭穿江海的伪装。
    六部官员以为二人投靠了江海,丝毫不掩饰敌意,惹不起江海,还整一个偏远地带的刺史么?
    这是什么情况?
    二人满脸的问号,就连兰长松都有些懵逼。
    “宋备、高焕民,你们身为刺史,竟然私自投靠幽州节度使,该当何罪!真以为江海是镇北王么?这般阿谀奉承,如何对得起圣上的栽培,如何对得起读的圣贤之书。”
    魏祖尧率先开炮,随之而来的是所有人的斥责与质问。
    两人的奏折一到长安,瞬间引起了很多权臣的不满,弹劾不了江海,就弹劾宋备与高焕民二人,两人早已经大难临头。
    宋备和高焕民懵逼至极,兰长松傻眼,背后发凉,知道这是江海的手段,从始至终江海都没有信任过兰长松,抬头看见户部侍郎在发信号,躲避这场灾难。
    江海迅速的赶到,立刻维护自己的好队友。
    “魏御使未免太咄咄逼人了吧,他们二人并未投靠本节度使,只是为了平定草原战争全力支持了本官一次,性情相投而已。”
    “没有,不是!不要乱说!”
    宋备口不择言,听到江海全力的维护,只感觉大难临头,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猜测是因为刚刚为江海证明,引得六部官员不满。
    要是知道朝廷派人来的这么快,宋备不会为了保命做这件事情。
    “各位大人,是这江海以性命相逼,我才不得不配合江海......”宋备急忙解释。
    江海配合:“啊对对对,是我逼得,用刀架在宋刺史的脖子上威胁的,宋刺史亲自前往契丹不是帮我出谋划策,是为了阻拦我进攻契丹的。”
    “本节度使与高刺史一点都不熟,各位可千万不要误会啊。”
    江海假惺惺的为了维护二人,撇清关系,为两人撑腰,配合演戏,就像是你们之前帮我,现在我帮你们。
    这话一出,六部官员看宋备与高焕民的眼神更加的确认了,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不管真假,江海的地盘不能增加了,平州、营州决不能落在江海的手中。
    多数人已经决定,不管真假,都要防止这件事发生,最好的方法,就是解决这两个投靠江海的刺史。
    “完了!”
    宋备与高焕民知道他们完了,被算计了,依旧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现在只想离开,调查清楚始末,哪还有揭穿江海的心思,跑得飞快。
    兰长松与户部侍郎交头接耳后才知道,奏折的内容全部被篡改了,连他最开始写的奏折都被改了,奏折主动请缨成为大唐使节,前往契丹谈判,一切都是那么的顺理成章.....
    兰长松本以为是江海强行安排的,殊不知是江海改了他们奏折申请的,除了这件事,其他方面流程完全正规,老皇帝亲自同意的.....
    兰长松彻底的崩溃,这是真的一手遮天了啊,连这样无耻下作的手段都能用上,官场恶霸,恶贯满盈,真的太可怕了。
    奏折加上刚刚大庭广众之下的言论,当场反水有什么用,过了这段时间以后旧事重提,更是无用,江海的功大于过,毕竟是开疆拓土,得到封赏后,谁敢在江海势头更盛的时候找茬,不是找死么。
    兰长松知道,只能一条道走到黑了,彻底的没了报复江海的心思,生怕江海找他的麻烦,一心只想离开幽州,返回长安,从此不再相见。
    江海热情的迎接六部官员,明白这些人是来调查了,方方面面,不敢当面提出质疑,却可以查出铁证之后,返回长安,告诉投靠的皇子皇孙,背后的势力。
    甚至用来弹劾江海,减小江海的功劳。
    江海早就做了所有的准备,幽州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草原已经彻底的安稳,施行仁政,还专门设立了学堂,教育草原的孩子们,没有饥饿问题。
    这其中还有御史台的功劳,以往御史台提出的建议,现在都是由这些御使自己亲自施行的,江海这也是在完成这些御使的心愿与抱负。
    面面俱到,六部官员绝对挑不出任何的问题。
    “方师,许久不见,甚是想念啊。”江海热情的打招呼。
    迎接六部官员入府,安排的面面俱到,表示一切配合,兵部负责调查幽州军的情况,户部查税收,大理寺查刑狱,各部官员都有任务。
    各有目标,江海完全不在意,这些事情,手下的文官武将就可以解决。
    方海明板着脸,看着面相憨厚,浓眉大眼的江海,很是痛心,又想起江海老师曲太来的言论,立刻来了火气。
    方海明去白鹿书院兴师问罪,反而被曲太来将了一军,说方海明倚老卖老,为老不尊,想要强行的收江海为徒,没有成功就恼羞成怒了,骂的那叫一个脏。
    只能说,有其徒必有其师,不愧是师徒,都不是好东西。
    谁会上赶着收一个儒家败类为徒,名声不要了么!
    “你可曾记得当安乐县令时与我说的抱负,可曾做到了嘴上说的仁义为先。”
    “任你说的天花乱坠,欺骗了百姓,亦是隐瞒不了你侵略草原的事情。”
    “方师,咱们儒道读书人怎么能说是侵略呢。”
    江海感觉方海明有些可爱,对方海明没必要隐瞒。
    世界总会因阶级地位的不同,看不到事情的全貌,江海的目的就是暂时隐瞒真相,蒙蔽世人,但是骗不过大唐的这些顶尖人物,以及众多的聪明人。
    历史滚滚洪流,以后也会有许多人知道,贬褒不一,加以引导,世人就会明白江海的良苦用心与功绩,时间总能证明一切的
    “正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学生这是平定草原叛乱,也可以是叫收服失地,怎么能叫侵略呢。”
    江海说的头头是道,拽文讲道理,作为读书人能用说的,绝不动手,有辱斯文。
    什么日月所照,皆为唐土,儒道光辉照耀天下,各种大义凛然,仿佛世界都是大唐的一般。
    方海明气的吹胡子瞪眼的,魏祖尧在一旁开口想要反驳,却想不出合理的话来,暗叹不愧是儒家败类,唯有把书吃透了才能想出这般言论。
    江海的能言善辩亦是苦读儒道典籍的原因,只是用错了地方,资质愚钝者,怎会引经据典,说的头头是道。
    这样争来争去,没什么结果,也没有意义。
    江海又叫了杜庆先前来,摆了一桌酒菜招待,大家都是读书人,江海又是后辈,自当谦逊有礼,听从教诲。
    “方师,消消气,您老定是听信了谣言,如今的草原百姓过上了幸福的日子,为了展现我儒家的仁义之心,学生可是施行了很多仁政。”
    “调派了粮食让草原百姓衣食无忧,分发牛羊,帮助百姓建立城池,村庄,可以说说尽心尽力,方师若是不信,尽管去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