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康熙雍正奏折
作者:逐渐偏激   你们现代人精神还好吗?最新章节     
    【那些康熙和雍正批阅过的奏折】
    康熙:!!!
    朕批阅过的奏折这种东西,你们都有?还能随意供普通人翻阅?
    雍正:……
    他没觉得这有什么好惊讶的,毕竟他们连自己推崇的秦始皇的帝陵都没放他安宁,现在只不过是他和先帝批阅过的奏折这种东西而已。
    【『杭州织造:法雨寺住持圆寂,还有个仇兆鳌的文人,前段时间也死了。
    康熙批注:你把向朕请安的褶子和这个奏折放在同一个封套里,欠收拾吗?』】
    【[幽默制造局(吃瓜)]
    [每日问皇上安]
    [这是把奏折当微信发了吧哈哈哈]
    [没事儿,烦点儿也比领导忘了你强]】
    “欠收拾吗?这皇上说话原来也是这样说的吗?我还以为皇上说的话要比那些之乎者也的书生们更难懂呢?”
    马大爷惊奇又好奇的瞧着仙幕中那据说是皇上给臣子回的话。
    刘大爷一抹自己的大脑门,然后用“少见多怪”的口气对老伙计说:“那皇帝老爷不也是人嘛,总不可能他和后宫娘娘们也子曰什么的吧?那娘娘们可都没有那么高的学问,这样一想皇帝老爷肯定也会和我们说一样的白话啊。”
    马大爷竖起大拇指:“没看出来啊,老刘——你这总结的有一套。”
    这么一说,听起来确实是这么个理。
    【“这位官封杭州织造的孙文成不仅人糊涂,还特别喜欢向皇帝请安,下面是他给雍正的请安奏折——”
    这是一个图片表格,罗列的十分清楚,左边的奏折发起人显然全是同一人——孙文成。
    右边的是他给请安的时间线——十三条请安褶子,除了雍正一年只有一次,剩下的全是在雍正四年、五年两年期间里发出的。
    而这还只是一部分。】
    【[怎么雍正一年才一份]
    [主要集中到四、五年了]
    [我们现在没看到不代表当时没有]】
    “没错!地方上任职就怕被皇上给忘了!这个孙文成这种法子也不错,虽然看着是烦人了点,但没什么拿得出手的政绩的话,这也不失为一条好法子!”
    地方上已经待了快十年,没有门路,没有关系,也被皇上遗忘的某个庸碌无为的官员,此时看到孙文成的请安奏折频率,再结合那条弹幕,顿时觉得脑中灵光划过。
    他打定主意,要向仙幕中这个孙文成学习一下在官场向顶头上司刷存在感。
    【『闽浙总督:这是台湾的土产叫芒果,献给皇上。
    康熙:知道了,这种东西没什么用,不要再送了。』
    过了一个月——
    『闽浙总督:这是台湾的土产叫芒果,献给皇上。
    康熙:知道了,以前没看过芒果,本来想要看,看看了之后似乎没什么用,以后不要送了(让你别送了你他妈还送什么送)』
    这是康熙五十八年四月二十九的一封奏折。
    『福建水师提督:禀告皇上,这里有个妇人拾金不昧。
    雍正:已阅(这点破事也发奏折?)』】
    【[两封一样,应该是怕丢或者怎么,发的时候就多发的吧]
    [古代信息延迟吧,前一封那个总督还没收到呢]
    [哈哈哈拾金不昧报告下,是准备给自己加业绩吗?]
    [一个拾金不昧根本就够不上业绩吧……]】
    文敏有些失望道:“我还以为奏折是多么严肃的事,里面会写些关乎天下安危的大事呢……”
    文贺笑她想太多:“哪有那么多重要的事天天报,或者说真那么重要的事,要是还得先报告给皇上再等定夺,那黄花菜都凉了。”
    文月半是开解地说:“往好处想想,其实正因为没有什么大事,所以才会尽写些小事上去吧。”
    虽然还有可能是官员为粉饰太平,故意放着真正的大事、要紧事不往上报。
    【『杭州织造:禀告皇上,朱一贵聚众起兵了!
    康熙:你说话没头没尾的,什么鬼?』
    这是康熙六十年七月一日孙文成给皇帝的奏折。
    “其实皇帝这么回复已经很客气了,因为这个杭州织造他报告的消息,其实是个旧闻,早在两月之前就有人报告过了。”
    『闽浙总督:禀告皇上,台湾有奸民聚众起事了!
    康熙:这件事有点大,正在写招抚谕旨』
    “根据历史记载,朱一贵四月底起事,闽浙总督五月初上报,清军六月中旬登陆,六月底局面平息。
    然而这个杭州织造到了七月却跟皇帝说:台湾有人聚众起兵啦——
    可以想象一下皇帝那时的心情,emmm……”】
    【[二手消息这也太延迟了吧]
    [hhhh事情结束了,这边报告的褶子才呈上去]
    [不稀奇,毕竟就古代那交通,全靠腿,这不算什么]
    [康熙:???你是刚从桃花源出来吗]】
    康熙看完前因后果第一反应也觉得有些无语,不过随即他很快反应过来,不对,这才是他们现在消息传递的常态。
    哪像后世,一件事不到一个时辰全国可能就都知道了。
    撇过这些,他看着康熙六十年的时间微眯眼,看来他最少还有十几年可活呢。
    至于台湾有人聚众起兵?
    十几年后的事,现在有了仙幕,这些还哪里说得准到时会怎么样?
    起事那人难道没有仙幕、会没看到这说的这件事?
    【『杭州织造:皇上,你好吗?
    雍正:朕很好,又胖了一点。』
    “然后可能因为这个孙文成给皇帝发的请安折子太多了,导致皇帝一见到他的名字就以为他又说得是些无关紧要的废话,比如下面这个。”
    雍正三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孙文成的奏折——
    『杭州织造:这是天气和粮食价格报告,请皇上过目。
    雍正:真很好。』
    “哈哈哈哈可以想见当时的乌龙场景了。”】
    【[雍正对孙文成开启了自动回复hhhh]
    [已读乱回哈哈哈哈]
    [感觉雍正成条件反射了,指看到孙文成这个名字,就反射写下朕很好(笑死)]】
    雍正:……
    雍正看着这个熟悉的名字,别说他仙幕开始的那会儿还真刚会了这家伙一个请安折子……
    应该就是请安折子吧——雍正有些不太确定的看着仙幕上那个货不对版的批阅,脑子里使劲回想,试图想起来当时那封折子到底是个什么封套,是什么内容来着。
    但是无果,毕竟还真就像弹幕说的,他基本上看到孙文成的名字,就不会仔细阅这个奏折后面的内容了。
    等他把那封奏折翻出来一看,结果还正是此时被仙幕调笑“已读乱回”的那一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