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乞巧节
作者:闲人夭夭   尘风神隐剑最新章节     
    小二端着菜直愣愣地盯着二人看,都忘记将菜放下了,蓝玑不好意思了,将筷子从嘴里撤出,“小二哥,将菜放下吧,我二人是饿急了,嘿嘿!”
    “理解,理解,我催促后厨,让他们手脚快一些,就不耽误二人用餐了”,关门,退了出去!
    这两盘是一盘素炒菜心,一盘红烧鱼。
    陌尘风下手将鱼刺全部摘干净,一块块放到蓝玑的盘子里,蓝玑吃的那叫个大快朵颐,终于打了一个饱嗝,放下了筷子,“风哥哥,你快吃吧,我吃饱了!”,再看盘子里,只剩下了一副鱼骨架!
    抹了抹嘴,不好意思了,“整条鱼全让我吃了?”,自己都不敢相信!
    “无碍,一会儿还有好吃的,你不吃那我可就全吃了!”
    “嗯!”
    二人酒足饭饱后,陌尘风一声,“小二,结账!”
    小伙计屁颠屁颠地端着账单上来了,“客官,共计二十两三钱银子,为你抹去零头,二十两银子!”
    “我靠,一顿饭吃了二十两银子!”,好在,两位不是差钱的主,自己可是清风镇黑市城主,每日有人为他挣来源源不断的银子。
    陌尘风将一块银锭子拍在桌子上,不用找了,剩余的当你的小费。
    小伙计乐得不行不行的,“这小费可是我三个月的工钱啊,发财了”。
    “谢谢客官,敢问客官可是来过乞巧节的?”
    “是啊,这乞巧节有什么说法吗?”
    “一看客官就是外地人,这乞巧节说法可多了,是我们这里每年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日,乞巧节这一日,年轻的青年男女都会穿上盛装,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走上街头,去寻找自己心悦之人。
    这乞巧节与一个牛郎星和织女星的故事有关。
    我们这里的老人们,每到乞巧节这一日夜里都会给孩子们讲牛郎与织女的故事。
    在银河西岸,有一大两小三颗星,那就是牛郎星。牛郎用担子挑着两个孩子,正苦苦地眺望河对岸的织女星。
    传说,织女是天帝的外孙女,在天宫织云纹锦绣和仙人天衣。
    后来她偷偷下到凡间,与牛郎相遇,二人相亲相爱,还生下了两个孩子,天帝知道后大怒,派天神将织女抓回了天庭。
    与牛郎相伴的老牛,让牛郎剥下自己的皮飞上天去追寻织女,可是天河将二人阻断,牛郎用担子挑着两个孩子,被隔在天河西边。
    喜鹊为他们二人真挚的感情所感动,于是,在每年农历七月初七,便一齐飞向天河,搭起一座鹊桥,好让他二人相见。
    相传,织女手很巧,所以,到了这一日,倾慕星女之巧的女儿们,要以瓜果祭祀星神,然后齐坐在一起,或对月穿针,比赛眼力,或以针浮水,觇人巧拙。
    之后延变的相关民俗仪式还有,摆七娘、拜七娘,就是巧女向织女祈福、吃七娘饭,就是组织七娘宴、送七娘,就是焚烧祭品、恭送七娘回仙界等等,各地大同小异!”
    二人都是第一次听说这么感人有趣的故事,顿时两眼放光,“完了?”
    小二见二人这么感兴趣,又给了这么多赏银,自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干脆坐了下来又接着说,整个乞巧节从农历六月三十日(小月为二十九日)晚上开始,至七月初七日晚上结束,前后历时七天八夜。
    整个活动分为坐巧、迎巧、祭巧、拜巧、娱巧、卜巧、送巧,共七个环节。
    其实整个活动从六月二十六就开始了,农历六月二十六到二十九这几日,姑娘们要从集市上纸货店迎请“巧娘娘”,“巧娘娘”请来坐在桌子上,必须用丝帕遮住脸,因为还没有到正式迎巧的时间,这就叫‘坐巧’。
    到了农历六月三十这日晚上,姑娘们穿上盛装,排列整齐的队伍,挑上‘巧娘娘’,端上香蜡纸品等供品,在村里或镇上上了年纪妇女的引导下来到河边举行迎巧仪式。
    这位上了年纪的妇女焚香点蜡,燃纸放炮,朝‘巧娘娘’跪迎接拜,其余姑娘则站在河边齐唱《迎巧歌》,然后,揭去‘巧娘娘’头上的丝帕,一路唱着歌将‘巧娘娘’请进院。
    进院门要唱《进院歌》,进屋要唱《坐巧歌》,再就是敬献茶果,唱《献茶歌》,这乞巧活动才正式开始,这就叫‘迎巧’。
    农历七月初一至初六,巧姑娘们都要到场献上歌舞表示祝贺,还要举行各种活动,为心爱的人做巧果,吃巧果,穿针比赛等等。
    到初七这一日,是最热闹的,乞巧活动达到高潮。
    无论村庄还是小镇的清泉边、水井旁都有乞巧的队伍在歌唱、跳舞,主持者焚香化纸,燃放鞭炮敬水神,姑娘们手拉手跳唱《迎水歌》,整个活动从早晨一直持续到正午。
    午后,又到邻近的山寺,乞巧队伍到那里奉敬神灵,祈祷来年五谷丰登,百事顺意。
    下午,姑娘们开始准备一顿丰盛的晚宴,晚宴上有姑娘们亲手做的巧果,比谁做的更好,有的还准备照花瓣活动。
    照花瓣活动就是,姑娘们将提前发好的黄豆芽儿端到乞巧场里来,供桌上摆满盛在小瓷罐里用红绳束起来的金黄的豆芽,用白色瓷盆盛上早晨迎来的水,掐一苗豆芽丢在水面上,借助烛光灯影看映在盆底的倒影,据说,若是有缘的话,会看到自己心悦之人的面貌。
    照花瓣结束,基本上已到子夜时分,送巧娘娘返回天庭的时刻到了。
    伴随着一声声鞭炮响声,姑娘们将‘巧娘娘’挑上,唱着酸楚的《送巧歌》来到河边,送‘巧娘娘’过天河,渡鹊桥上天与牛郎相会。
    随后,‘巧娘娘’在火中燃为灰烬,至此,送巧仪式结束,姑娘们手牵着手,在不断的唏嘘声中,穿过茫茫夜色,顺原路返回,整个乞巧节活动,也就此落了幕。”
    三人都不说话了,还沉浸在刚刚描述的画面中,好像自己就是画面中的人!
    小二率先打破了宁静,“其实,乞巧节如今已演变成了到了适婚龄的男女寻找心悦之人的节日,两位客官想必非常适合参加这个节日”,我就不过多打扰二位了,小的退下了!
    二人还在沉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