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当年旧案(中)
作者:本杰明小於菟   苏家贵女最新章节     
    而顾家,据说顾义璋已经有两年没回去过了。
    顾家对外说的是国子监课业重,一来一回的路上要浪费不少时间。
    顾义璋为了好好读书,便干脆留在国子监,那里也有不少离家远的学子也都如此。
    还说勤奋好学是好事,将来有了出息才是要紧,眼下少见几面也没什么关系。
    总之就是这三家人的口风都捂得严严实实的,没有一丁点儿内情流出。
    苏天乙听了,心里大概有了数。
    当年的案子,必然没有那么简单。只是不知道究竟牵涉了多少人,又到了哪个层面?
    不过,既然顾义璋已经打上了她的主意,想必很快就会找机会将事情捅到她面前了。
    果不其然,某天苏天乙正坐在屋子里静静地查阅学子们的资料时,突然有个东西砸破了窗户上的油纸落进屋内,咕噜噜滚到了她的脚边。
    鹤舞与鹤唳对视一眼,前者飞身而起追出去查看,后者则警惕地捡起地上的东西,仔细检查一番之后确认没有问题,才递给苏天乙,然后站在她身边戒备四周。
    那是一团包着石头的纸,上头写着几行字:
    苍天不睁眼,妖魔乱人间。
    监内藏恶鬼,学子遭诬陷。
    内情无人知,何处可喊冤?
    宁愿舍此身,拨云见青天。
    苏天乙盯着之上的字,久久不语。
    “这是要找郡主喊冤的意思吗?”鹤唳凑过来看了几眼,好奇地问,“看样子八成是那个顾义璋写的。郡主,依您看,此事真的有冤情吗?”
    “是不是有冤情眼下还不好说,但不为人知的内情应该是有的。”苏天乙摸了摸下巴,思考着。
    以正常人的思维来看,想要申冤,不应该会默默等上一年半之久,除非是有迫不得已的理由。
    例如状告无门,又或者缺乏实质性的证据等等。
    顾义璋曾在出事后义无反顾地站出来为陆霆说话,这一年多以来,应该也想过别的办法申诉冤屈,只是由于不知道的原因最终没成。
    这一点,苏天乙觉得可以查查看。
    纸上的内容虽然不多,但足见书写之人内心强烈的情绪。
    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遭遇,才会让一个人觉得这世道黑暗无比没有希望,又是什么样的情谊能叫一个人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为朋友证明清白?
    片刻后,鹤舞提着顾义璋的衣领将人带到了苏天乙面前。
    她一把将人扔在了地上,随后关上了房门,这才对苏天乙道:“郡主,东西就是此人扔下的。
    属下追出去的时候,眼见他正要逃走,跟随他到了监舍又等候了一会儿,见他并无同伙,便趁着没人注意将他带了回来。”
    苏天乙一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
    她身子后仰,靠在椅子背上,低头看着顺势跪在地上的顾义璋,手里拿着那张纸,问道:“这上面的东西是你写的?”
    “是。”顾义璋痛快应道。
    “你要告状还是申冤?”
    “既告状也申冤。”
    “状告何人又所申何冤?”
    “状告国子监司业王简、何胜,博士陈连昌、李双成、付孝,监丞赵魁、郑清,以及咏安郡主,他们草菅人命,陷害无辜,狼狈为奸,毁人名节。
    致使一桩冤案无处申辩,青年才俊背负骂名,一身屈辱难以洗刷,从此郁郁不得志,此生尽毁。”
    顾义璋越说越激动,声音愤恨,身子也忍不住跟着颤抖。
    “你所说的,可有凭据?”
    顾义璋一愣,不甘道:“他们一手遮天,当初的证据恐怕早已别销毁殆尽了。”
    “无凭无据,这些便只是你的一面之词,要本官如何相信?
    你所状告的这一连串人,若是属实,这件案子便是足以惊动整个京城的大案。
    总不能你红口白牙一说,本官便将这些朝廷命官,以及一位御封的郡主尽数抓捕吧?”
    顾义璋一脸愤恨,却又无可奈何:“当年的确也查到了些蛛丝马迹,只可恨那时天真无知,立马就将证据上交给了司业王简。
    哪成想他说那些不足为信,后来向他讨要之时,他却推说交给官府后被判定为无用,便不知被丢到哪儿去了。”
    苏天乙早料到他什么都拿不出来,也不急,道:“你既喊冤喊到本官眼皮子底下了,好歹本官得给你个机会让你把事情的前因后果讲清楚。
    你且详细说说看,不得有所隐瞒。”
    顾义璋有些迟疑地看了苏天乙一眼,似乎在判断该不该相信她。
    苏天乙也不着急,道:“你在来找本官之前就应该想清楚本官是不是个值得相信之人。
    这个时候才犹豫会不会有点儿晚了?”
    顾义璋也是走投无路,实在没有办法了。
    听说了苏家郡主、当朝协理近期要来国子监公干,这对他来说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很可能也是最后的、唯一的机会了。
    他只能破釜沉舟地赌一把,赌她苏天乙虽然在传闻中是个荒淫、骄横的天之娇女,却也是个敢于不把所有人放在眼里,真真切切为老百姓做过好事的好官。
    顾义璋想到这儿便不再犹豫,对着苏天乙讲起了当年之事。
    正如苏天乙已经知道的那样。当年,顾义璋、陆霆和范骁三人是江州府选送的优贡。
    三人来自同一个地方,又是一起进的国子监,关系自然比其他人来的要好。
    三人虽性子各异,但都喜好广交朋友。加上才情好、学识好,很快就在国子监交到了不少朋友。
    国子监的生活其实挺好的,对于天资聪颖的几人来说,课业并不重,博士们教授的内容也都没什么难懂的。
    因此,他们有大把的时间与结交的友人相约外出游玩。
    俗话说得好,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夫子们从前也常常会鼓励他们外出游历。
    自从入了国子监,不能去太远的地方,京城内外倒是可以四处走走看看的。
    顾义璋如今回忆起来,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那天答应了范骁,和陆霆一起陪着他去赴了那场宴,若是当时他不曾硬拉着陆霆,是不是后来的一切也就都不会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