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婚宴
作者:人生如逆旅   从1949开始当县长最新章节     
    县里的养殖场,年前计划宰杀4000只猪,每只体重在180——200斤之间,年前准备陆陆续续地放到市面上去,其中县里预备了200只猪,用于给县里干部和教师、医生发福利,一人也能分个10来斤肉。
    工厂也是要发点福利的,大概800头猪,2万多工人一人也能分一点,再各个工厂调剂一下,分点工厂产品,这比过去打工不知道强了多少。
    王致远腊月二十二到农村视察,迎面碰到一队接亲的,一群人穿红戴绿,抬着花轿,吹着唢呐,很是喜庆,王致远连忙让到一边,让他们先过去。
    这是人群中一个戴着红花的男子喊道:“王书记,教导员,是我,我是陈木喜。”
    王致远看着他的打扮,一看就是新郎官,回忆了一下想起来是谁,高兴地挥手说道:“是你小子,好久不见,你这是今天结婚,恭喜你呀!”
    陈木喜上前来拉着王致远说道:“王书记,上次说了,路过我家我请你吃饭的,今天我结婚,请你去我家吃个饭。”
    王致远也不客气,看了看手里的马绳,说道:“你这结婚都还用走的,来,上马,我这牵着马也不方便。”
    陈木喜推辞了一下,王致远就将他推上了马,王致远牵着马走到了人群前面,好在陈木喜也会骑马,王致远就混入了人群中。
    在一群人的打趣中,陈木喜骑着高头大马往家里而去。
    王致远对现在婚礼很是好奇,再加上也是熟人,在大家的注视中,一起往陈木喜家中走去。
    迎亲队伍有接近100人,大家都穿着厚厚的棉袄,王致远看去,不少人身上都有着大大小小的补丁,但是大家都很高兴。随着唢呐,唱着当地的歌,8个人抬着花轿,时不时摇晃,戏弄着新娘。
    二十分钟的时间,王致远看到了一间房子,有些破烂,但屋顶都是新的茅草,墙上也贴上了喜字,看来这就是陈木喜的家了。
    不少人已经在门口等待着,陈木喜在家门口下马,吩咐了自家一个兄弟将马牵到一旁喂草料,陈木喜往花轿走去,大家都在起哄,陈木喜丝毫不吃这一套,掀开花轿的帘子,将新娘扶了出来。
    王致远放眼望去,只见新娘全身上下一身红色的棉袄,用后世的眼光看肯定是土里土气,但当下的日子却正合适,也没有盖红盖头,看上去也比较秀气,只是有些瘦。
    扶着进门之后,陈木喜就将王致远拉了进去,请他坐在了上首的位子,旁边是陈木喜的母亲。
    王致远哪里肯坐那个位子,陈木喜说道:“王书记,当初要不是您教导我们,我也不会这么快醒悟过来,我回来后没多久,您就带领大家给我们分田地,我能有今天,您的大恩大德,我没齿难忘。”
    “我只是按照我党的政策办事,做了我应该做的,你要感谢你母亲,她养育你这么多年不容易。”
    这个时候陈木喜的母亲问道:“儿啊,这就是你说的在部队碰上的好官。”
    陈木喜点点头,他母亲突然跪下对王致远磕头:“谢谢你,谢谢你们部队能让我儿子回来,我就这一个儿子……”
    王致远赶紧将陈木喜母亲扶了起来,说道:“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陈木喜说道:“娘,他现在在我们县当书记,就是跟大家分田地的王书记。”
    陈木喜母亲又要跪,王致远赶紧拉着,陈木喜母亲哭着说道:“要不是你们,我家报不了仇,木喜也没有今天……”说着说着哭声越来越大。
    王致远说道:“大娘,今天是木喜结婚的好日子,您别哭,要高高兴兴的。”
    王致远说完就让人将她扶到座位上去坐着,王致远在一大群人的请求下,也只好坐在了旁边,陈木喜带着新娘子给王致远磕头,敬茶。
    王致远无奈之下也只好接受了,等他们礼毕之后就赶紧挪开了位置,陈木喜也扶新娘子进了房间。
    陈木喜的母亲还拉着王致远说了一些以前的苦日子,又说了下陈木喜回来后的现状,对王致远和政府是再三感谢。
    王致远劝慰了一下,就到人群中去了,现在时间还早,来宾又各玩各的去了,聊天的,打牌的……王致远问了一下上礼谱的在哪里,上了5毛钱的份子钱。
    王致远转了转,大家都看着王致远,不敢上前来说话,陈木喜这时也出来了。将王致远请到了屋子里面的一桌坐上,上面都是些上了年龄的老人。
    这时坐在上首的一人问道:“王书记,我是安台县的人,不知道我们那边什么时候才能分田地?”
    旁边人介绍道这是陈木喜的外公,王致远说道:“老人家,你们县就在我们旁边,我们省的文件已经下发了,明年开春就会给大家分田地的,一年内会给大家全部分完的,您放心。”
    “还是你们这里好呀,分得早,大家都有粮食吃,我们那边出了个减租减息,一年到头粮食还是不够吃啊。”
    “老人家,田肯定会跟您分的,明年大家的收成都是自己的了。”
    旁边几个人也说起来了,今年自家收获了多少斤的粮食,听的老人家羡慕无比。
    王致远问道:“你们这里谁家粮食产量最高,每亩有多少斤?”
    几个人争论了一会说:“陈大娃家的产量今年是我们附近最高的,秋收一亩地有400斤了,不得了呀,我们一亩地才360斤左右。”
    “他种田有诀窍?”
    “这倒不是,他家猪养了三头,粪肥多,家里分的田也离水近,灌溉也方便,产量比我们好不少。”
    王致远想了想问道:“他家是不是常说的上田?”
    “不能算上田,我们这里水田每年一亩地能够产500斤粮食的不少,一般也有400多斤,差的一年收获400斤还是有的,还达不到上田的标准。
    只有南方那才是上田,一年种2季水稻,再种一季油菜、麦子或玉米,那才是上田,人家分了田地后那日子才叫好!”
    王致远笑着说:“人家田地好,人也多,每个人可分不到这么多地!大家今年有开荒吗?收成如何?”
    旁边有人回答说:“王书记,我家有开荒,开了两亩地,种了些豆子,一共收了176斤2两豆子。”
    “豆子好,做副食,榨油都可以,种豆子养地,养上一年,来年种上小麦,也是可以的嘛!”
    王致远跟大家聊了聊,发现除了陈木喜外公那边没分地外,这边村里的人,对目前的日子很满意,充满了希望,还计划着建间房子、跟孙子娶的老婆、多养点牲口……
    一直聊到了开席的时候,众人让王致远坐上席,王致远没有接受,让陈木喜外公坐在了上面,上了8个菜,两个荤菜,其他的就是素菜,各种瓜、白菜、萝卜……大家吃得也很尽兴。
    有人感叹说:“我孙子结婚也要这样办,当初我儿子结婚才4个菜,一人也就一点肉沫。”
    “别说你儿子,就前去年办酒席,我们谁家能这样办,我是今年才天天吃饱饭,这都要感谢王书记为我们大家分田地。”
    王致远说道:“这都是党的政策,我是按照政策来的,都是党的功劳。”
    一顿酒席过后,王致远就要告辞了,王致远找到陈木喜的时候,他已经喝得满脸通红,王致远只好跟他母亲辞行。
    王致远临走时,从包里掏出一斤红糖,用牛皮纸包着,送给陈木喜的母亲,不待她推辞,王致远便说道:“来得匆忙,这些您留下慢慢用。”
    然后骑马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