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车
作者:人生如逆旅   从1949开始当县长最新章节     
    等赵前发回来后,办公室的大家都知道了消息,一个个恭喜着,王致远也笑着点头。事情确定了,王致远心头大定。
    接下来的日子县里各工厂也是传来了好消息,复制的发动机,在发动机厂、机械厂跟轧工厂那边合作之后,已经可以生产出来了。跟王致远拿出来的发动机暗地里比较了一下,差别没有太大,就是设计工艺改了一下,毕竟有些零件精度没那么高。
    经过包明的改造后,尺寸是大了一点,但是效果差别不大,目前还在单独实验着,也联系了其他地方的工厂,定制了轴承、轮胎等一系列的配件,准备组装一辆三轮车。
    王致远空间的那辆三轮车,上面标记着可以载重3吨,实际载重多少,王致远还没有试过,但是肯定不止3吨的。
    现在卡车的载重也就2吨左右,相比一下,差距就出来了,生产一辆卡车的难度可大多了。好在王致远这边三轮车有现成的物品,何霖煦几人也是个中老手,已经研究了大半年,对他们而言改装、复制也是简单得很。
    现在的发动机生产线大部分随时都可以改装,但是还不确定复制的发动机怎么样,要等其他零件回来后,组装成三轮车试试,确定好以后,才好将生产线全部改装,大规模生产。现在还是在生产老式的发动机,供应其他工厂。
    轧钢厂这边的成果是巨大的,已经可以生产钢板、铁轨、螺纹钢等成品了,其中无缝钢管,也可以进行生产了,比历史提前了大半年时间。
    合金部门那边已经实验出了不锈钢、铜合金、锌合金、铝合金这几类用途广泛,配方简单的合金材料,已经开始准备购买机器生产了。同时也在进行电镀工艺的实验,也准备生产一些成品出来。
    成果是一项接着一项,不少实用性的成果已经上报给工业部了,现在每天来视察学习的单位领导不少。
    当时间来到了10月,王致远收到了到老大哥那边陈效忠的电报,雕像在那边已经卖疯了,大家对‘慈父’是由衷的热爱,首先是那边的党员争相购买,后面群众也购买了起来。工业部这边的定价达到了10卢布一个,但是这对平均工资700多卢布的老大哥人民来说不是问题。
    带过去的雕像现在已经卖光了,陈效忠让王致远赶紧组织人手发货。
    王致远看到工业部定的这个价格,再看到那边人民的反应,就知道工厂出厂价定低了,但是已经不好更改了。好在现在工厂生产了不少,这段时间合格的有15万个,王致远还没着急,工业部那边就急起来了,让县里工厂加大生产力度。
    现在塑料玩具厂是火力全开,加包装,一个雕像的成本是3毛钱,有钱肯定要赚的,工厂就有十多倍的利润。王致远让延金良安排人赶紧扩建生产线,从其他工厂培训一些人来工作。
    塑料玩具厂延金良交给了几个学生干部看着,对他而言,干这个实在是太浪费了。预计一个月后可以扩建一倍的产能,短时间还是满足不了老大哥那边的需求。
    没办法,这就不是一个长久的需求,当初也只准备生产一些试试水,赚一笔外汇,现在火了之后,扩建也不会太大,不过这段时间良品率有所上升,合格品数量上涨了一些。
    这是一个好的开端,过段时间可以将可乐卖到老大哥那边去,不过最好是在边境建设工工厂,直接近距离运输,可以节约不少成本。要是从通和县运过去,白菜也盘成了肉价,利润不是很高。
    现在县里用玻璃瓶装的可乐还是很有市场的,工厂不少人都会奖励自己一瓶,大家对这也是很喜爱。其他口味的饮料受众也不少,现在一瓶出厂价统一价是0.3元,还要收0.05元的瓶子押金,各地基本是0.5元的售价。通和县消费没多少,主要供应到了京城、天津、保定等大些的城市。
    每个月也有近百万瓶的销量,还算不错,这玩意毕竟成本低,要不是这边要出运费,那真的是纯赚。出了运费后就不太好计算了,一个月下来工厂也有25万左右的收益,年底除去工人工资、税务、原材料、电费等之外还是有很多利润的。
    玻璃厂也跟着沾了不少光,生产了不少玻璃瓶。无论是县里的工厂还是合作社的工厂,自投产后都有斩获,生产的东西完全不愁卖,每天工厂都是忙个不停。
    通和县从学校开始,再到各工厂、合作社、各村,现在都慢慢流行起来了打乒乓球、羽毛球等活动。这类运动简单易上手,关键是成本低,对抗性强。最初不少人下班后就开始运动,慢慢在通和县流传了开来。
    王致远对这类项目是大力支持的,后期还可以搞搞篮球、足球玩玩,现在通河县工人已经接近了8.5万人,其中建筑工人有2万多一点。很多人都是工作8小时,工作之后要是不搞些活动,大家长时间闲着容易生事。
    搞搞对抗性运动,强身健体,发展业余爱好,这也是王致远一直提倡的,现在这股风气蔓延到了农村,王致远就让人在各个农村修建了几个水泥台,让大家打兵乒球,不用时还可以晒点东西。
    后来都是自己村的建筑工人修建的,县里只出了点原材料,大家工钱都没要,小成本做了大事。
    到10月10日的时候,外地工厂的零件都运输过来了,这次一共拼凑3辆三轮车,安装完成后,准备试用一段时间看看性能如何。看组装车辆是一件很舒服的事情,在何霖煦的指挥下,半天时间就将3辆车全部组装完毕了。
    这还是为了给大家体验机会,不然会更快,毕竟结构简单,电路这一块也被隋汇波简化了,操作尽量往简单的方面来。组装完成后,就是试驾环节了,悬空已经实验过了,跑起来是没有问题的。
    考虑到安全,大家还是戴了个安全帽,县里水泥路还是不少的,王致远亲自试驾了一辆,因为是试驾,进行了限速,最高只跑到40码,王致远跟大家一起试驾了半个小时,感觉没有什么问题。
    颠簸感都没有,比坐吉普车舒服多了,王致远驾驶着三轮车又找回了以前的感觉。
    后面又进行了载货测试,3吨的货物完全没有问题,拉起来就可以跑,根据胡寅旭的说法,拉个5吨应该才是极限。
    后面拉货水泥路、土路都试了试,没有什么问题。毕竟是一比一制造出来的,又经过几人的仔细修改,对三轮车而言,还真很难有问题。
    王致远看着眼前的车说道:“我看是不错了,你们组织人多实验一段时间,到时候我们就搞这三轮车,你们看后面要不要加个棚,这车舒适性可比现在的吉普车好多了。”
    包明说道:“加棚也可以,这种车的成本我们计算过了,如果减减配,规模起来了3000元应该可以生产出来。我们现在制作的这几辆,成本都接近7000元了。”
    “多大规模可以将成本降到3000元?”
    “我们现在很多零件是靠机械厂加工出来的,要是将发动机厂生产线改一下,大规模生产,发动机的成本可以控制在1200元,别的关键零件,走计划内定制,1500元都可以拿下,其余的玻璃、车斗我们自己生产,价格不会太高。”
    “别的零件走计划内还比我们的发动机价格高?”
    “我们发动机成本价是不高,但卖出去的价格就要商量商量了。橡胶轮胎、轴承等,要不是大家有合作,他们还不卖给我们呢。”
    “我们全面自给自足,你们看有没有可能?”
    胡寅旭点头说道:“这些零件东西在我们看来不难,但是没机器生产,要是有生产线,我们改装改装,做出真正的汽车也是不难的,东西都是相通的。”
    何霖煦笑着说:“可以找老大哥,看看那边有生产线没有,只要他们卖,我们就可以买。老大哥没有,我们也可以让老大哥帮我们在美国买。雕像不是赚了不少卢布吗,可以沟通沟通。”
    “好啊,你们是早就盯上了这笔外汇了。外汇能不能到手还是一个问题,到手了想购买也要通过上面去购买,卢布还不知道够不够,难呀。”
    包明直接说道:“王书记,该花钱就得花,现在这些完全体现不出我们的水平,还是搞汽车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