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要多学习
作者:人生如逆旅   从1949开始当县长最新章节     
    余经宏支支吾吾的说道:“王书记,我…这不是怕给上面添麻烦……”
    王致远示意大家坐下来说:“哼,怕给我们添麻烦?有些问题你解决不了,还不向上面求助?小的麻烦不解决,你留下的只是更大的麻烦。”
    “我……”
    “怕显得自己没能力?怕上面有看法……你要知道你们现在所进行的是一个新的东西,对你们来说是一种崭新的尝试,碰到问题了,你来找我们,我们还是很高兴的。就怕你们碰到问题不说,自己蛮干,后面造成了更大的问题,最后烂摊子都不好收拾了。”
    “王书记,是我没有带人干好,导致大家折了本。”
    “做生意,有亏有赚这也是正常的。要不是你刚刚在台下原因承担责任,我是不会支持你的,今后你要带领大家好好干,不能辜负了社员对你的信任。下次碰到了问题,自己解决不了,记得找上面帮忙,不然又被社员打了怎么搞。”
    “以后我一定多向上面汇报我们合作社解决不了的问题。”
    王致远看向了家桥乡的乡长和朱务平说道:“你们是这边的管理者,你们主要的工作就是给人民群众解决问题,下面有问题了,你们要积极想办法解决,要是不管不问,我看你们这干部也是当不了多久了。”
    朱务平点头说:“以后要是出了什么问题,王书记你就骂我,我坚决不让您有机会骂我。”
    苏家桥乡的乡长连忙说:“王书记,朱书记放心,以后我一定多到下面调查,发现了问题一定给大家解决。”
    “口头上说了不算,我有时间经常往农村跑,到时候看看具体效果。余社长,来说说你们的工厂是个什么情况?赔了多少?”
    余经宏尴尬的说:“王书记,我们工厂开工一个半月,就发了4月份的工资,这个月生产了半个月,现在都没有钱生产了,还有一笔电费没有交,现在工厂的资产就一堆机器,还有半吨煤炭。”
    “也就是说你们5月份生产了半个月,东西都卖出去了,每天拼命的干,利润还不够交原料和电力钱的?上个月亏了多少?”
    余经宏从一旁掏出记账的册子,递给了王致远说:“我们4月份的煤田和电都是赊回来的,这个月有了点产出就还上个月的账了。上个月还是赚了不少钱的,就是工资一发完,账面上就没什么钱了。”
    王致远看了看关于4月份的工资发放,小工厂有70个人,人均工资只有21元,最高和最低差距也就4元不到,王致远看了就摇头说道:“你们这工作人员肯定多了,虽说工资不高,但是你们投资才8000元,没有工资就要发1470元。
    你们这行业又不是什么暴利行业,肯定是没有这么多利润的,更何况还有电费、煤炭费,这还是你们合作社自己有原料的情况下,人员必须精简。你们生产是谁负责的,怎么搞了这么多人?”
    余经宏旁边一人说道:“王书记,这是我负责的,当初说办个小工厂,我们也没什么经验,好在村子里有人在合作社的陶瓷厂工作,我们就让他进行指导,他就说了他们工厂是怎么生产的,我们3月份就开始摸索,慢慢的还真做出来产品。
    等机器到了,我们就照着这个方式搞,我们每个人都有事情做,不然生产不出产品来。”
    “你们小工厂能跟大工厂比,你们8000元不到就买了整套设备,几个合作社一起办的陶瓷厂设备都花了30多万,你跟他们搞一样的流程,你们是怎么想的?你们社在陶瓷厂工作的几个人担任什么职位,主要负责什么?”
    “没什么职位,就是一个普通工人。”
    “你们请教人不知道找工厂的工程师,不知道到通和县的工人学校去请教那边的老师?你们好歹请一个水平高的吧。”
    合作社又有人说道:“他们看着产品生产出来了,以为就可以了,直接开工干了起来,我们当初也说了要响应王书记您的号召,先搞些小作坊,后面赚钱了再扩大,他们不干,要直接搞大的。”
    “这位同志的说法是符合实际的,这次对你们而言是一个教训,我准备将你们合作社工厂这件事在报纸上报道一番,给整个地区的合作社提个醒,让大家引以为戒。我看了,你们这个合作社的这个工厂,还是有救的。
    这次地委会派专家指导你们的,工厂的问题这次会给你们解决的,到时候你们合作社好好带领大家干就行了。”
    众人一听说要上报纸当反面教材,有人赶紧说道:“王书记,您手下留情,我们合作社搞的养殖场和编织作坊现在发展得都很好,您刚刚说我们工厂不是还有就嘛,还是不要登报纸的好,等救过来再登吧。”
    王致远笑道:“你说得不错,等你们工厂救回来了,也可以再登一下报纸,你这个提议不错。”
    “那我们这次还是不登了吧。”
    “有些事错了不要紧,还有改正的机会,登个报对你们也是一种压力,后面发展好了,这也是跟大家吹嘘的资本,后面发展起来了,这就是你们努力的结果。”
    合作社的几人一时间也都不说话了,王致远看向朱务平问道:“你们县的工人学校和农民学校建立好了没有?”
    “快了,预计月底就可以完成,到时候还要地委支援一些人才过来当老师。”
    “这个是没有问题的,当时候地委会安排的。你们县还有多少合作社搞这种小工厂的,你要去看看,别出了问题都不出声,到时候搞破产了,亏了社员的本金。”
    “王书记,我回去后会多关心的,看看下面到底发展得怎么样。”
    王致远点了点头,又向大桥合作社的人问道:“你们都识字不?”
    很快就有人举手说:“我识字,我通过识字考试了的。”
    “我也识字。”
    ……
    王致远一眼看过去,发现在场的大桥合作社17个人中,举手的也就只有9个人,王致远又问了下:“你们之中是党员的举个手?”
    9个人之中有一个将手放了下去,好吧,党员还是识字的。
    王致远看向了几个后面过来的党员,这都是其他村子的人,没有投资小工厂,这些人对余经宏还是很支持的,也是他们带的人高呼支持余经宏。
    “你们作为党员,平时要多交流,现在识字过了,等工农学校建设好了,你们要多去学习一下关于发展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带领大家发展。你们现在办养殖场、办小作坊、办工厂,哪一样不要知识。”
    “王书记放心,我们一定好好学习。”
    “不要怕年龄大,学不会就让家里的小孩教,你教他,他教你,学起来还是很快的。”
    王致远在大桥合作社的办公室跟大家聊了聊,然后跟大家一起去看了下办的合作社作坊,这边小作坊很简单,主要就是进行编织材料的加工,然后将材料交给会编织手艺的社员,让大家回家进行就可以。
    也不限制人数,反正你能干多少就干多少,到时候按照材料交成品就行,不过合作社会定期对会编织手艺的人进行培训,然后进行编织品分级。手艺行不行,编织得怎么样,现场就见了分晓。
    一个编织品看种类,赚几毛钱到一元多不等,销量也是有的,近一点在周边县城,本地卖不上价,远一点送到京城、天津等地去卖,也是大受欢迎,市场前景还是很广阔的。
    今天没有组织会编织手艺的开会,王致远只看到不少在专门处理柳树条等编织原料的,小作坊岗位有限,这些处理原材料的也是社里手艺最好的人。
    王致远问道:“你们这些东西是自己出去卖还是让人代卖?”
    “我们固城县的编织品还是很有名的,我们合作社自己组织了10个人专门进行产品的售卖,不过社里也有专门收编织品去外地卖的。我们现在正在比较,看看哪一种方式要好一些,到时候再采取哪一种方式。”
    “这样,你到时候让这些人多认认字,到时候地委会组织一个销售渠道,将物品卖到全国各地,这些有工作经验的社员都可以加入进来。销售渠道还是要在自己手上的好,你们合作社要抓紧培养一些人才。”
    “现在我们有不少社员报名夜校学习了,今年我们社的识字率肯定可以提上来。”
    王致远惊讶的问道:“哦,你们这边还办夜校?”
    “主要是工厂那边办的,工厂出的费用,请的老师,让各合作社的社员积极报名去学习,在工厂的工人学习也很积极。”
    “好,这个不错,反正也不要你们花钱,你们要多组织人去学习。朱书记,我看你们县可以在合作社搞一个评比,看看哪个合作社通过识字考试的人多,到时候搞个排名,发点奖励。”
    朱务平笑道:“王书记这个办法好,我回去后就用电话会议机通知大家。”
    “嗯,看来别的县也可以搞,地区也可以搞个评比。”
    “王书记,我看就以今年通过识字考试的人数为标准,看看哪个合作社厉害。”
    王致远用手指着朱务平:“看来你们都对通和县很惧怕呀,也好,就以今年通过识字考试的人数做一个评比,学生不算。”
    通和县现在的文盲率已经很低了,成人中不识字大多数是些老人和妇女,上了年龄的老人要不是自己很爱学习,实在没有必要去认字。通和县当初扫盲也没有考虑这批人,主要针对的是青年和壮劳动力,通和县还想提高识字率就很困难了,这次比赛就是陪跑。
    “那我就有信心了,说不定我们县的合作社还能夺冠。”
    王致远在摆放编织品的库房看了看,一个个编织品摆放在木架上面,形状各异,煞是好看,王致远就挑选了一下,花8毛钱购买了2个小的编织品,准备回去送给李欣兰。
    养殖场那边王致远只是远远的看了看,余经宏介绍道:“养殖场我们养殖了100头猪,6000只鸡,在水塘那边养殖了1000只鸭,还有12头牛,70头驴……养殖场由通和养殖厂派过来的技术人员指导着,我们社的养殖员多是些妇女同志,搞养殖是一把好手。”
    “很不错,养殖搞好了,你们以后就有更多的肉吃,等鸡都养大了,鸡蛋也少不了,你们合作社一人一天一到二个蛋还是没问题的。你们搞养殖饲料够不够?”
    这边负责养殖的党员说道:“现在还没有养大,吃的少,目前饲料是没有问题的,等养大了估计缺口不小,不过各村今年准备多种红薯,当红薯收获了,就不缺饲料了。家禽类的饲料是不缺的,我们养了不少虫子,鸡鸭吃起来可以节约很多饲料。”
    “县里糠还是不少的,到时候让县里给每个合作社分一分,减轻你们养殖的负担。”
    养殖场还是有些大的,不过进去也是要换衣服消毒,一群人陪着,王致远就没有进去。
    大桥合作社里还有果园,鸭梨,苹果……都种了一些,不过现在果都没挂,也就没什么看头了。
    在社里逛了逛,了解了一下,王致远、朱务平等人就离开了。回去的路上,王致远还反复叮嘱朱务平要多到各个合作社看看,多了解一下各合作社的情况,有难点可以找地委。
    回到地委办公室,王致远跟江雨时说道:“这次下去看了看,发现现在合作社搞小工厂可能操之过急了,特别是固城、霸城、文城、任城、大城五个县,那边合作社社员识字率不高,搞工厂难度还是很大的。
    盲目的学习大工厂的经验是不行的,明天的报纸要给大家泼一下冷水,让各合作社冷静冷静。你回去写报道的时候,要将大桥合作社小工厂的问题写出来,还要多反映问题,然后引发大家的思考。
    还有就是让大家发现问题不要隐瞒,要积极向上面报告,共同寻求解决的办法。在报纸上开一个专栏,让群众写信过来反映问题,然后让当地结合实际解决,后面再报道。不要小问题搞成大问题,最后成了烂摊子。”
    “好,交给我,明天的第一版保证让你满意。”
    王致远又让章识言去通知胡金羊,让他去大桥合作社指导一下生产,后面估计还要开一个班,让各合作社开办小工厂的管理人员过来学习,手把手教导大家开工厂的流程,后面还要教大家计算利润及交税。
    现在税务改了之后,今年办了这么多的工厂和作坊,各县税收都会增加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