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高考招生
作者:人生如逆旅   从1949开始当县长最新章节     
    通和地委和通和县联合举办的联欢会是大获成功,受到了大多数人的一致好评,特别是最后那一段重复播放的音乐,还受到了大家追捧,有节奏,很简单,受众很多。
    王致远想象中的批评声没有到来,不过在通和县城的茶馆里,还是偶尔能听到一些批评声的,如:“斯文扫地、败坏风气……”,不过很快就被周围的人数落了一阵,喜欢的人多,打嘴炮是没有用的。
    各镇自己的庆祝会,也是搞得如火如荼,基本都是一片欢声笑语,热闹非凡。
    后面的日子,大家又投入到了日常工作中,各工厂、合作社也开始组织起了各类的运动项目,今年秋季整个通和地区准备搞一次大型的运动会,6个县到时候都有名额可以参加,到时候各县自己分配。
    一个县选4支队伍,到通和县来参加由地委组织的总决赛,决出一个个项目冠军出来。今年的比赛肯定要比去年的激烈,也更热闹。
    各工厂基本是实行8小时工作制,接下来剩余的时间干什么呢?培养自己的爱好,比如说运动、扫盲、看书……一个工厂或合作社,总能找到一批喜欢运动的人,大家组织在一起玩玩,慢慢的就成了队伍,可以参加比赛了。
    去年通和县的运动会大家也都听说了,还有记录的电影片段,丰厚的奖励,这也让大家很心动。参赛热情很高,大家也都很积极,一个工厂运动队伍就那么点名额,好几个合作社争抢,竞争也是很激烈的,还是有一点点水平的。
    现在整个地区都在进行扫盲比赛,除非天赋异禀,不然识字考试没通过,是入选不了运动队伍去参加比赛的。
    各合作社、工厂都是野心勃勃,想着去通和县参加比赛,要是获奖了,到时候记录在电影里,还能被全国很多人看到,这是一件多么有荣誉的事情。
    搞运动会这件事情,专区下面各县去年就要求参加了,今年肯定是要大办一场,人多了,奖励还可以丰厚一点,到时候请一些首长过来看看,看看大家的精神面貌。
    到了8月,各地夏种也都搞完了,每家都分到了一定的化肥,今年库存不多,化肥准备分3次发放,第一次的基肥还是可以保证的。
    各地也开始准备要高考了,通和综合大学的老师也要去一些困难地区招生。现在交通情况不是很好,只能坐车去。
    好在现在的高考制度还不错,这些招生的老师只用去落后省份的各个专区就行了,避免了先坐火车,然后转马车,再转牛车,最后走路到一个个乡镇村落。
    这个时候的实行的是统一高考,大家夏天高中毕业考试之后,每个专区都会将高中毕业生组织起来,运输到专区地委所在,名义上是搞一个集训班,给大家讲一讲国家的形式,号召考大学,参加高考考试。
    半个月之后,就会将大家组织起来参加高考,这段时间的一切费用,都是专区承担。考试结束后,就填报志愿,每天看报纸,等待报纸上公布的录取消息。
    全程都不用学生操心太多,这主要是因为当时的报考人数少,后面随着报考人数越来越多,竞争压力也就越来越大。还是共用一张试卷,比现在高考还要夸张一点。
    考完之后,也是要搞普查的,只要不是反革命、特务等少数家庭的,基本都没有问题,现在跟成份关系没有那么大。
    这次通和综合大学的招生地,主要是革命老区和西部地区,都是些条件不好的地方,教育资源也是一般般,多为这些地方培养一批大学生,到时候好回去搞建设。
    通和专区整个地区参加高考也就1000多人,2000人不到,就这还有不少是跳级参加的,没办法,过去上学的人实在是太少了,能高中毕业的都没有多少。
    教育上的事情,王致远一般很少插手,都是让陈克声在负责,也没有受到什么举报,目前正常儿童入学率都在100%,还有不少周边县城的还是过来上学。
    教育经费也不用王致远操心,各县和合作社联合创办的工厂,现在是实实在在的盈利着,各县的分红,有一份就投资在教育上,每季的财务报告,金钱还能剩余不少,现在都开始免费提供早餐了。
    估计下一波高考潮会在66年来临,到时候建国后的第一批新生儿,就会参加高考。考虑升学门槛的话,也是以百万为单位的人数参加。
    通和综合大学,现在设立了机械、化学、物理、纺织、经济、材料、石油化工、地质、电子、土木、数学、会计、煤矿、医学、表演等多个学院,并在不少学科取得了突出研究。
    每个学院还要根据老师来细分,基本是一个大杂烩学校,后面采用的教学方式,主要是应用为主,理论研究为辅,采用重实践学习的方式。第一年以教育为主,让大家熟悉一些专业,第二年就开始到工厂与实践相结合。
    要是有天赋比较好的,也会单独培养,但主要是培养一批能够快速投入到社会建设中的人才,结合实际出发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