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日新月异(完)
作者:人生如逆旅   从1949开始当县长最新章节     
    王致远又问了一下地委的几个书记,看有没有要去的,又让章识言去通知报社,让人跟随一起,到时候写个新闻稿,拍几张照片。
    赵前发在忙民兵的事情,就没有时间去,主要是民兵集训,今年准备搞一次民兵大比拼。这个时候还不是全民皆兵,能当民兵的,要求还是有不少的,去年退役的一些人不少都安排到了各县训练管理民兵。
    各县有运动会,民兵当然也要有,不过搞的却是枪法比赛、各类训练项目比赛,个人大比武。因为有些比赛有危险性,所以就没有让群众一起参与观看,准备私下里进行。奖励也是很丰厚的,不过这都是该得的,毕竟是本领拼杀出来的。
    等人到齐了,王致远一行人就开车往任城县田廓乡而去,一路上都分布着整齐排列的房子,看过去一排又一排,新颖的造型,清一色的砖瓦房,看着赏心悦目。
    车辆很快就行驶到了田廓乡,整个村子都在建房子,三五栋房子一排,七八栋房子一排,农村土地多,中间间隔有好几米,不少房子都竣工了,还有几排没有竣工,也都已经开始上瓦了,竣工也就在下午。
    王致远在村子里看了看,不少人家都已经搬进去住了,屋内都是用石灰粉刷了一遍,看着都是白晃晃的,后面也有院子,跟别的地方差不多,住起来还是很舒服的。不用担心漏雨漏风,取暖问题也好解决,都按房主的要求修建了炕。
    王致远看了看还要不少时间才竣工,就准备去白城乡善厚合作社看看刘兼青怎么样了,毕竟在农村驻点也有半年多了。报社的同志就留在这边进行采访,准备写一份农村变化的新闻稿。
    王致远开车来到了白城乡善厚合作社,这个时候已经开始准备秋收了,大家都在外面忙活着,准备着工具,看着王致远开着三轮车过来,都好奇的张望着。
    王致远问了一下旁边的社员:“你们合作社办公室怎么走?”
    社员很快就给王致远指了路,王致远走后,大家聚集了过来,有人小声说道:“刚刚那个是不是地委的王书记,我看跟电影里面一模一样。”
    “我看着也像,估计还真是。”
    “快快快,你赶快骑车去通知村长和农会主席,说地委的王书记来了。”
    王致远在去合作社办公室的路上碰到了善厚合作社的社长吴传斌,王致远是不认识吴传斌,可吴传斌认识王致远,前些时间整社,王致远到各县去跟大家讲过话,电影纪录片里面王致远也出现过不少镜头,估计通和地区90%以上的成年人都认识王致远。
    跟着吴传斌来到了合作社的办公室,没多久,各村的村长和农会主席都过来了,王致远问道:“吴社长,今年你们社玉米长得怎么样?”
    “今年我们用了肥料,这玉米长得比较饱满了,过去一个棒子上长的玉米数量是肉眼看见,今年长得比较多,也长得比较大。我们社的种植人员还打赌,看今年能不能产400斤玉米。”
    “差不多,通和农场那边种的玉米亩产最高有517斤的产量,你们今年用的肥料还不是很多,400斤应该是有的。你们办小工厂没有,小作坊搞得怎么样了?”
    “我们社还没有办小工厂,一个村搞了2、3个小作坊,经过学习后,我们现在生产提高了很多。”
    “赚钱不?”
    一旁的一个村长连忙说道:“赚钱,我们都赚了不少了,我们这边离沧州近,镇上电影院那边的集市,不少沧州那边的过来赶集,人很多,我们生产的东西,在集市上就卖完了,每天产的都不够卖的。”其他几人也点点头。
    “好呀,看来你们今年分红可以分不少。”
    “虽然比不上在工厂有那么多工资,但是我们小作坊分红也还可以,劳力分红一个月也有十几二十块,还有当初集资的股份分红,加在一起也不少了。劳作一年,最差搞一套房还是可以的。”
    王致远点了点头,小作坊哪里能跟工厂比,特别是地委直接管理的工厂,产生的利润还是很高的,主要是原料价格低,都只计算开采成本,没有计算其他的成本,所以钢铁等工厂利润还是很不错的。
    石油产量起来后,现在新建的合成氨工厂,产量拉满后生产一斤化肥有1分钱的利润了。一个合成氨工厂光产化肥一年都有100万的纯利润,地区10个化肥厂,2个尿素厂,收益可是相当可观的,更何况合成氨还有别的附加产品。
    目前工厂员工福利和工资待遇那是没话说的,工厂级别差不多,工资差距不大,但是有些补贴还有逢年过节的福利,还是有差距的。化工厂属于高危行业,每个月对危险岗位的工人要补贴至少10元钱,别的工厂危险职位也是一样。
    司机之类的除了工资外,看出车量,也是有不少的补贴的,通和地区工人的待遇是超过很多大城市的。合作社联合办的工厂,每家一年分红也能拿不少,有些效益好的工厂,工人总体收益还比国营工厂高一些。
    社办小工厂和小作坊就靠自己努力了,各县和地委都没有参与投资,能拿多少就要看各自的生产状况了,唯一差别就是小工厂有工资可以拿,但是也远低于国营工厂。
    王致远了解了一下今年合作社的变化,发展还是很好的,除了农业外,现在小作坊也很赚钱。一个村一两百户人,壮年劳动力在60%左右,现在45%左右的人都有了工作,其余的也在家有自己的事情。
    工作也轻松,一家人都在一起,目前这生活大家还是很满意的。
    “吴社长,你们合作社是不是有一位刘技术员,他在什么地方?”
    吴传斌立刻说道:“王书记,刘技术员现在在我们社的养殖场养猪。”
    “养猪,他还会这个。”
    “会,刘技术员学习特别快,通和养殖场的工人来教导我们的时候,刘技术员也在一边听,很快就学会了,养猪还是不错的。他还学会了阉猪,养殖场的工人都说他下刀子下得又快又好,养殖场的社员都叫他刘一刀。”
    “他平时在这边还干什么?”
    吴传斌小声的说:“他还在我们各村的几个小作坊干过,有些做得还行,有些做得不行,后来我们就没有让他干了,现在就在养殖厂那边干活。”
    “你们相处得怎么样?”
    “刘技术员晚上还给我们上课,有些我们不懂的问题,都去请教他,大家相处还是很不错的。”
    “走,带我去看看,我跟他也有一段时间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