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京城汇报2
作者:人生如逆旅   从1949开始当县长最新章节     
    这次到达李老师这边就顺利多了,拿出出入证就可以了,都不用通知请示谁。
    这个点时间还早,也没有人过来找李老师,王致远很容易就见到了李老师。
    拿出了三本报告和纪录片,王致远说道:“老师,我们地区的发展报告都写好了,还请您看看。对于粮食三定政策,我们有了一些改变,我们专区在实行粮食三定后,已经完成了粮食统购任务。
    这个是我们拍摄的纪录片,记录了我们地区粮食统购的过程,进行得很顺利,大家卖粮食也很积极。”
    “哦,你们地区的粮食统购这么快就完成了?我先看看你们地方粮食三定的实施情况。”
    李老师翻开粮食三定实施报告直接看了起来,看完后直接抽起了烟,进入了沉思状态。
    过了好一会直接问道:“你们这个定销提出后,就没有人反对吗?”
    王致远苦笑道:“反对是肯定有人反对的,这个我跟李书记和张书记早就汇报过了,他们是赞成的,后来李书记让我在省常委会议上做了报告,其中明确反对的有两人,省里的夏副书记和白部长,别的同志还都是赞成的。
    后来我们又准备开专区书记会议讨论,不过有人向华北汇报,李书记向上面解释了好几天,耽误了不少时间。
    就在前几天,我们召开了专区书记会议和县一级的干部会议,大家对此都没有什么意见,整个会场都是赞成的。”
    “说起你这个定销,我就想起了当初在井冈山时期的事情了,那个时候我们日子苦,从军长到伙夫,除粮食外一律吃五分钱的伙食。发零用钱,两角即一律两角,四角即一律四角。那个时候大家都一样,也都没有什么抱怨的。
    你现在这个也是很有道理的,大家口粮标准都是一样的,共同面对困难也是应该的。地区和地区存在差异也是很正常的,毕竟各地粮食产量差别也很大。
    你这总分配粮食是否比当初定销按照年龄分更加节省粮食呢?”
    “这种差别不是很大,按照过去那套按年龄分配粮食,还是有部分人吃不饱的。如果一个地区统一分配粮食,然后再大量供应杂粮,吃饭都不会存在什么问题。
    农村人口占多数,只要产量高于定产,还会有额外的余粮,这些余粮既可以自己吃,又可以拿出去卖给粮食部门,换成钱改善生活。城市人口少,主粮和杂粮一起供应,吃饭是完全没有问题的,粮食部门也可以拿出农民卖的余粮来调节,照顾城市的困难户。
    每个地区的粮食尽量自己解决,丰产的就卖给国家,缺粮的就由国家调粮食去供应。粮食一目了然,供应起来也是很方便的。”
    “照你这么说,大城市就是属于严重缺粮的地方了,要从各个地方调粮食来供给。”
    “全国也就那么十几个大城市,其他地区粮食自产自足还是没有问题的,用丰产区的粮食来供应这些大城市,也是可以供应的。只要定销执行到位,我看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那你们这口粮标准是如何定的?”
    “我们地区主粮标准还是比较高的,是680斤,加工成成品粮就是510斤,每个家庭吃饱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其他地区,我感觉是480斤毛粮为一个标准的好,也就是成品粮360斤。目前我们省各地粮食定产还没有完成,口粮标准也没有出来。”
    “大城市的口粮标准你认为定为多少的好?”
    “这个我说不好,还是各地自己决定的好。老师是同意我们这个定销方案了?”
    “有困难一起面对,也没有什么问题嘛,不过是吃一些杂粮而已,总比饿肚子强吧。你的这个提议我是赞成的,这个很好,可以让大家都知道我们面临的困难。”
    “我们地方的统购完成了,老师有时间可以看看,我们这个纪录片还是很纪实的,很多都是实拍的。”
    “有时间我会看的,你们地区农村发展的很好,如果让你去你们省的农村工作部去工作,你有没有信心将全省的农村都发展起来?”
    王致远飞速的思考了起来,仔细想了好一会:“老师,这个农村发展还是比较困难的,想发展至少要投入资金吧,我们省的财政收入也不高,对农村的投入也不会太多。
    我们通和专区明年还有一次大的发展,如果用我们地区来带动农村发展,至少周边6个专区还是大有希望可以带动的。
    后面再由北往南大力发展,省内的农村发展不说向我们通和地区那样好,也可以有很大的进步。”
    好在是平原地区,要是是山区,王致远是不敢说出这种话的。
    李老师笑道:“你这还是舍不得你们通和地区呀,回来的时候我跟老王商量过了,看看要不要提议将你们专区升为直辖,后来想了一下,还是放弃了。农村工作你再想想,你现在这种方式花费的时间太久了。”
    “老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想要加快也是有办法的,那就是贷款发展。这个我在通和地区刚成立的时候就考虑过,但是全国农村贷款额度也就5亿元左右,分到省里也就几千万,再到县里,不过是十来万不到。
    都不够大家建房子的,所以后来就没有想过贷款了,放在其他农村也是一样的,平均下来一家就几十块钱的额度,实在是有些难。
    要是可以多批一些贷款,还是可以高速发展一段时间的,只要一些工业做起来了,能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大家还贷款也就不是什么问题了。”
    “哦,要多少贷款?”
    “一个县城发展起来,有个上百万就可以全部改变面貌。”
    李老师飞快的摇摇头,把手一摊:“没有,有那么多钱,我还找你干什么。”
    “老师,农村发展急不来,等我在省内将联产销售合作社铺开了,各地自然就会组建合作社,到时候大家合力发展,少则三年,多则七年,全省面貌都会有一个大的改变。”
    农村要人口有人口,要地方有地方,发展这种初级工业还是很合适的,当前就是交通运输问题,河北又是平原地带,车辆跑起来还是很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