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群众有意见
作者:人生如逆旅   从1949开始当县长最新章节     
    王致远看孔禾青没有说话,接着说道:“大家相比于去年已经做得很好了,各县经济大有发展,人民的收入和生活都有不小的提高。不过,我们不能满足于现状,还要继续努力,明年争取让各县的经济更上一层楼。”
    “王书记放心,明年我们通和县一定会有一个更大的提升。”
    “我们固城县也一样。”
    ……
    “大家从今天的各县报告中也看到了,农林牧副渔是提高的主要方面,固城、霸城、文城、任城、大城五个县明年种植业会有一个不小的增长,今年小麦肥料充足,不说向通和县那样,平均230斤的产量。
    你们各县均产200斤还是要有的,玉米等秋收作物,至少也要在410斤以上才行。这个是可以做到的,明年农业技术的推广,大家也要重视起来。
    副业是新的增长点,你们可以在这点上想办法,多讨论,相互学习。农村是个广阔天地,是大有作为的地方。”
    王致远说完,几人就默不作声了,王致远气愤的说道:“现在各地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怎么发展还要我来跟你们说吗?只要将基础巩固好,再一步步做大做强。
    基础是替你们打好了,如何做大做强,这点要因地制宜,你们要多跟各合作社商量,主要是想办法提高生产,还有就是搞些新花样出来。”
    大城县的书记邵葵保证的说道:“王书记,今年我们地区文盲率要全面降低,我们县要进行一次大的扫盲,提高工人的文化素养。”
    “提到大家的知识,工人知识化,这个是大家以后的努力方向。”
    袁文清小声说:“王书记,我们县打算明年去大城市招一些文化高的,有技术的同志,帮助我们县发展。”
    “咳咳,这个要人家自愿,不能用高待遇吸引人家,不能额外承诺一些东西,更不能分配房屋……这点你要注意,不能犯错误。”
    袁文清笑着点了点头。
    “明年就是巩固,提高,再发展,我等着看你们的成绩。”
    文城县的书记李时庄犹豫了一下,开口说道:“王书记,现在我们县城,群众有些不同的意见。”
    袁文清惊讶的说:“我们县城也有不少的意见。”
    其它几人也纷纷说,各县的群众有些意见。
    “有意见?有什么意见,你们把你们知道的说出来,我就在这里,怎么没有人来找过我。”
    “王书记,县城里面的不少人都说,农村搞合作社,城市没有搞合作社,农村大家集资入股搞小作坊、小工厂,都赚了不少钱,县城里面没有搞,现在搞的城里不如农村了。
    这是我在茶馆和大家闲聊的时候,不少人说的话,还引来了一片赞同。”
    “我们县不少群众也有这个意见,我出门还被人问到过,现在农村日子过红火了,县里不少群众也要求搞合作社,集资搞工厂。”随后在场的几人也是这样说道。
    王致远想了想,口里念叨道:“城市里面搞合作社?怎么搞,以街委会为基础单位搞?县城里面的人都有工作呀,每年工资和福利也不差,怎么就想着搞合作社了呢?”
    “王书记,您是不当家不知道油米贵,在农村只要有田地,加入了合作社,现在产量高了,每年分的粮食就不少,要是家里小孩多的,都不用额外购买粮食。
    吃饭粮食的问题农村不用花什么钱,蔬菜就更不用花钱了,每个合作社都种了不少,农村自留地或空地大家也都种了些。
    柴米油盐酱醋茶,油盐酱醋茶在我们地区价格都不高,柴这个还是有些消费的,农村烧些稻草就行,这个都不用花什么钱,城市烧的是蜂窝煤,一家老小一年几十块钱总是要花的。还有电费、水费、取暖……
    现在城市的生活花销,比农村可高了不少,我都听到不少人抱怨放弃农村土地进城的。现在农村也可以工作,大家还集资搞些产业,工作有收入不说,还每年都有分红。
    很多城里人是羡慕不已,这不大家也想自己集资搞些产业,办好了每年也有点额外收入。”
    这个问题王致远倒是忽略了,王致远很多时候都是往农村跑,毕竟那边是重点扶持的对象。想着城市里面,一家有好几个工人,生活肯定会是不错的,治安又好,哪里会有什么意见。
    没想到大家还是很有追求的,想着搞些产业,现在投资只能投资实业,别的行业都没什么机会。特别是在通和地区搞什么放贷业务、中介业务……都没什么市场,一不小心就容易进去,人财两失。
    这城市收入水平现在的确是不如农村,而且城市开销也大,现在唯一的优势就是通电,比较集中,交通方便一些。
    王致远仔细的问道:“有这个想法的人多不多?要是多的话倒是可以搞搞,以区为组织,下面就以街道为最低单位,让愿意集资投入的群众可以聚在一起讨论一下。一个街道里面或几个街道里面,原因集资的群众可以联合一下。
    要是项目合适,县里也可以入股一些,县里再帮扶帮扶,搞个工厂也不难,后面说不定还会有大发展。”
    不管怎么说,开工厂在正常情况下是可以赚到钱的,特别是如今这个商品缺乏的时代,投资工厂是肯定能赚到钱的。县城的群众还是很有头脑的,农村那么多小作坊,前期艰难的不少,但是理顺之后,就没有不赚钱的。
    群众愿意投资搞实体,王致远是肯定欢迎的,有组织就是壮大集体经济发展。
    “王书记,那我们回去调查调查,看看这样的群众多不多,愿不愿意联合在一起。”
    “嗯,现在正是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大家想搞还是要有组织的搞,搞起来之后就加入到产销社,赚钱是肯定赚钱的,县里要是想投资,没钱可以申请,这个算县里的企业。”
    各县城体量都不大,即使是通和县这么多人口,县城里面也就6万人出头,搞的规模也大不了,也是以轻工业为主,王致远是不想抓在手的。
    得到了王致远的承诺,各县的书记都高兴的告辞了,准备回去将这个好消息告诉大家,同时也回去开会讨论明年的规划,看要不要地委的支持。
    到了下午,王致远就有不少同学找了过来,大家就一起约定明天早上出发去京城。王致远在地委租了5辆车,将一直没怎么使用的吉普车也租了出来,准备明天大家一起开车过去。
    下班前又跟程志顺通了电话,让他召集好在京城的同学,明天大家一起碰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