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要人3
作者:人生如逆旅   从1949开始当县长最新章节     
    “马社长,这件事不会让你为难的,一户人家200元的贷款额度,这不是什么大问题吧,而且还是专款专用,不到个人手里。每年国家都有不少贷款额度,向老区多贷一点,也是可以的。
    至于说为什么不找省里投资,如果省里投资了,那就是国营企业了,只能够解决部分人的就业问题。还是会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没有工作,继续过以前的日子。
    实在是远远不如大家一起参与进来,共同发展集体经济,共同努力将合作社工厂越来越好,享受工厂的分红。
    这样才能覆盖到更多的人,也让大家一起共同发展,不至于掉队的人太多。”
    目前的情况下,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发展集体经济,是最为合适的。国营企业毕竟不能将所有的一切都给包办了,目前还是要以重工业为主。
    “王书记,这个…我们信用合作社还要研究研究才行,我一个人是做不了主的。”
    “这些老区加在一起,人口也就200万左右,农村参加合作社的,也就30万户,即使最大限度的贷款,按照每户200元计算,也就6000万元。
    最后实际计算下来,我估计不会超过4000万元,你们好好讨论一下,我认为老区人民贷这些钱,是没有问题的。”
    马士林苦着脸说道:“王书记,我们整个省面向农村,一年的贷款额度也就这么多,现在已经贷出去不少了,是真的困难。”
    “最后到底要贷款多少,还是要看社员的意愿,而且不一定是今年要贷款这么多。
    正常的贷款也可以的嘛,我们是投资工业发展,又不是搞其它的,你回去后开下会,做个方案出来。”
    马士林低着头不说话,王致远接着说道:“这是老区,所以才给大家这样的政策,别的地方就要看情况了。”
    国家每年对农村是有一定的低息贷款的,当然正常的贷款也是有的,就是利息高一点而已。
    在王致远看来,工厂开起来,这点贷款的问题还是好解决的。
    工厂的正常收益还是很高的,现在又给合作社免税,还是很划算的。每家只要有一个社员到工厂工作,一年内还清贷款,那是轻轻松松。
    困难是一时的,发展却是长久的。
    老区的同志对贷款发展还是很支持的,不过也有同志说道:“王书记,你想大家快速发展的心思我是知道的,可农村现在对贷款这个很忌讳。
    大家过去向地主老财借贷,吃了很大的亏,对贷款还是很抵触的,在农村愿意贷款的人怕是不多。”
    “不急,认知是一步步改变的,你们回去后要跟大家说清楚,这个钱是用来办工厂的。先让愿意参与进来的人参与进来,各县可以搞几个示范工厂,后面再逐步推广。
    想一步到位,发展得跟通和地区一样,那是不可能的。当初我们通和地区合作社工厂的发展,也是有先后顺序的,不是一蹴而就的。”
    接着大家又聊了聊农村合作社的一些问题,历史都是相似的,这些问题很多通和地区也经历过,解决起来也不难。
    最后王致远让大家回去做好工作,一周后进行汇报,看看各地有没有合作社工厂可以发展。
    省信用合作社也通知各县的分社,配合好大家的行动,并统计愿意贷款的有多少人。
    可行的办法,王致远也都说了,结果还是要看群众的意愿,这个也急不来,看到时候大家的汇报结果。
    王致远从省里回来没几天,在通和地区参与培训的农、林、水等部门的同志也进入了正轨,到农民学校学习一些新的知识了。
    下半年,有不少地方可以分配到一些化肥,用化肥种植对农民而言也是一个新技术,也是需要进行教导的。
    到时候就需要农业部门的同志下去指导,别的部门通和地区也有不少新技术,这次一并培训推广了。
    通和地区第三、第四监狱是一天一个样,工地是三班倒的在建设,要不了多久就要完成了。
    王致远也是时候去要些人了,不然到时候监狱建设完毕了,没有足够人运行,也是不行的。
    这次要从全国调拨人,还是要去京城要人。韦老师上次也是同意的,这次王致远过去说明情况后,没多久就正式获得了允许。
    直接到公安部去调拨人,公安部王致远也是有熟人的,大学老师有些就在公安部任职,王致远说明情况,拿出文件后,很快就获得了同意。
    这次需要调拨3万人到通和地区,要在4月25日以后送到通和地区。人员要从全国调动,大多数都是上次清查行动抓捕的一些人,还有部分是解放后抓捕的。
    这些人在各地监狱,没多少活干,也是浪费粮食,现在农场也少,开荒也不行,人都闲置了。
    正好安排到通和地区去,在工业化的监狱工厂,参与劳动改造,体会一下劳动者的艰苦,同时也能做贡献,至少给自己挣了一份口粮。
    事情敲定得很快,王致远当天下午就拿到了结果,回通和县的时候,天都没有完全黑。
    新的一天,王致远就将命令下达给了赵前发,让他通知监狱那边,在4月25日以后做好接待的准备,欢迎各地的押送人员。
    监狱那边也要做好将人员重新打散的准备,到时候实行老带新,还要组织人培训学习拉链制作,发展新的产业。
    拉链产业也即将成为通和地区的支柱性产业,技术要求难度不大,现在塑料制品很流行,还是高档货。
    能够跟通和地区成衣行业相匹配,制作起来也不是很复杂,也是属于密集型行业,要足够的劳动力就行。
    一个监狱专门制作拉链,完全足够了,不仅能满足了通和地区的需求,还可以卖到其他地方去。
    服装贸易出口的问题,陈效忠已经很好的解决了,承谷香根据老大哥那边的爱好,特意设计的服装,完全征服了在通和地区工作的达瓦里希。
    通和地区试生产了一批,现在已经流入了不少大城市,都被老大哥支援过来的达瓦里希抢购一空。
    很多人还帮忙积极联系老大哥那边,要求大量进口这样的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