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章 什么问题
作者:人生如逆旅   从1949开始当县长最新章节     
    王致远回到地委的时候,刘兼青、赵前发等人在会议室跟来访的社员交流着,王致远问了一下一楼值班的同志,就直奔会议室去了。
    王致远进来后,会场的众人都跟王致远打着招呼,来访的社员有人站起来:“王书记,我们是通河县杨山镇高梅合作社的社员,,今天我们来要告我们合作社的管理人员搞贪污腐败。”
    王致远挥手让大家坐下:“大家坐,不要急,这件事情我肯定给大家解决好。
    大家敢到我们地委来,我是很高兴的,说明你们是信任我们的。
    过去常说:‘八字衙门向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大家现在敢于来争取自己权利,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王书记,我们相信你,我们前些日子也到县里去了,县里说会派人去调查,后来也没有什么音讯,今天我们去问,县里说我们合作社没有问题。
    我们这些人是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所以就只好来找王书记您了。”
    “你们向县里反映过,县里没有处理?”
    “处理了,派了几个人下来查账,查了2天就没有下文了,今天我们过来问,告诉我们这些人,我们合作社没有什么问题。
    王书记,我们合作社自己成立了一个小工厂,前几个月还可以发工资,可是5月份就拖欠了4月的工资没有发,5月份也一样,到现在6月了还是一分钱都没有发。
    我们这些人问会计,会计说晚点发,晚点我们其实也无所谓,毕竟也不是急着用。可一些报销的费用,工厂也不批复,后来我们听说工厂账面上没钱了,我们要求查账,社里也是推三阻四的,就是不给我们看。
    这工厂都是我们自己花钱投资的,我们这些人,干活那是没得说。
    工厂的货物也是一车车的往外卖,产销社每个月都要来拉不少,我们就想不通,工厂怎么就没钱了,还连工资都发不出来。”
    接着又有社员说:“王书记,我们村创办的小作坊也是这样的,我们当初创办的 时候,还想着一年分点红,现在却变成这个样子了,他们还不让我们知道。”
    “大家说的这些我知道了,我让县里的同志过来,看看他们的调查结果怎么样。”王致远接着转头跟刘兼青说:“刘书记,你打电话给袁文清,问一下县里的调查结果,让他将调查报告带过来。”
    刘兼青点了点头就出去打电话去了。
    王致远一听社员们这样说,就感觉这合作社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最基础的,社员是肯定要知道合作社的开销和支出的,这些账目大家都是可以查看的。
    通和地区,地委和各县,在这点上王致远是有过严格要求的,每个月各单位的财务都是要公开的,随便群众怎么查,怎么质疑都可以。
    王致远还有地委的这些同志,基本不会存在经济上的问题,工资肯定是够花的,平时也发一些福利,医疗之类的完全不用担心。
    如果出现经济上的问题,那就要到通和监狱里面去劳动改造一段时间了。
    而且以现在大家的做账水平,很难从中牟利,进行贪污腐败。
    因为现在经济方面是国营经济和集体经济为主,你采购、做工程……价格都是透明的。单位换一个灯泡,市场上都是明码标价,还是通过产销社出售的,没有贪腐的空间。
    这样一来就杜绝了很多的腐败现象,想腐败,难度还是很大的。下面的情况不好监督,但纪律委员会的同志也时常在下面调查,也是很大的震慑。
    没想到集体经济这一块竟然出现了问题,合作社竟然连账目都不敢公开,看来过去对各合作社的要求还是太松了。
    王致远接着向社员们询问:“跟县里一起合办的合作社工厂,大家有在里面工作没,情况如何?”
    “我们几个合作社和县里一起创办的工厂倒是没有什么问题,这个月1号就将工资发到手了,我就在里面工作。
    我们还在全天候生产,一天三班,听我们厂长说,产销社还让我们加大产量,还需要更多的产品。”
    其他几个在工厂的工作的社员也差不多这样回答。
    王致远暂时放下了心,怕就怕这次发现了一只蟑螂,整个屋子里已经有很多蟑螂了。
    这些大点的工厂暂时没有出问题就好,整治起来就不会这么麻烦。
    王致远开始了解杨山镇高梅合作社自办工厂和小作坊的情况,高梅合作社社员出资创办了一个小副食工厂,生产饼干、点心一类耐储存的食品。
    这主要是得益于通和地区塑料的大规模应用,通河县粮食产量多,食品厂也是五花八门。
    说着还有社员掏出了一些工厂的副食产品:“王书记,我们这些人要查账,要工资,工厂直接给我们发了不少饼干,给我们抵账,您说哪有这种做法。”
    “照理说,这个应该是不愁卖的,直接卖给产销社结款就行了,这不就有钱了,产销社也不会拖欠工厂的货款的。”
    “王书记,这都是我们这几天生产的,以前的早就通过产销社卖掉了。”
    高梅合作社副食厂,完全是由社员自己出资创办的,技术从县里国营工厂学习的。
    工厂有82人,厂长都是自己选出来的,也是合作社的骨干。
    这种就是纯粹的集体经济了,分红也是很清楚的,一目了然。
    一般就是自己管自己,县里或镇上不会派人去进行监督的,只要不是制假售假,出事故,运行还是很自由的。
    没想到在这一级就出了问题,还有其他社员说的小作坊,这也就是从下面开始出现了一些不健康的现象。
    《农村生产建设手册》都给各社的社长和骨干培训过了,亏本的生意肯定是不会有人去做的。
    产品也畅销,没有理由工厂会没钱。
    县里既然查过了,那也说明财务方面是对得上的,不然早就抓人了。
    社员也没有必要过来撒谎,这么多人,谁闲着没事跑过来告状。
    难道我们地区出现了做账天才,自学成才,已经可以瞒住受过培训的专业人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