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 新情况
作者:人生如逆旅   从1949开始当县长最新章节     
    “常部长就不要打趣我了,人家大学现在可不欢迎我,更何况我们省也没几所大学。工业部的先不说,农村工作部还缺几个副职,省里有没有合适的。”
    “农村工作部的副职,这个还真有,我这有一份名单,是省内比较优秀的干部,你看有没有合适的。”
    常宝漆从一旁的文件袋中,找出来一份文件,递给了王致远:“这上面的同志,都是有意向提拔的,你可以看看。”
    王致远仔细看了看,都是行政10级到14级之间的干部,有40多人。
    每一页对他们的评价都很高:“常部长,有档案没有,我看看,从中选几个。”
    常宝漆就让人带王致远到档案室那边挑选了,这次王致远准备选3人到农村工作部担任副职,来替他分担工作。
    农村工作部的事情也多,王致远现在又要负责工业部,关键是接下来的“三大改造”会很忙,靠章识言一个人在农村工作部也是不行的。
    大致看了一下这些人的档案,王致远选了十来个人,然后从中选出3个人,级别分别是10级、11级、12级。
    王致远回来找常宝漆的时候,他这边过来汇报工作的又多了起来,王致远还等了一会。
    “常部长,这些人我看了,都满意,能不能多割让几个。”
    “你要多少,这些同志可是非常优秀的。”
    “就十个吧,3个到农村工作部这边担任副职,其余的都到工业部这边来。”王致远说完就将选好的名单递了过去。
    常宝漆思考了一会:“可以,就是不知道这些同志愿不愿意到这两个部门去。”
    “如果连组织安排都不能服从,那就不要调过来了。”
    “你可以从通和地区提拔一些人过来,这个我可以跟李书记说。”
    “暂时不用,通和地区的同志目前任务也很重,等后面再提拔。”
    对通和地区的一些同志,王致远是有些安排的,还不到时候。这些人大家在王致远手下做事,一个个行政级别比其他地方提升是快多了。
    “接下来我们部门会找这些同志谈话的,确定好了我通知你。”
    “那就多谢常部长了!”
    接下来王致远又到农村工作部和产销社逛了逛,农村工作部这边就几个留守人员在值班,产销社这边就比较热闹了,几个房间电话通讯都没有停,各种数据统计也都往办公室送。
    王致远进去看到陈效忠和荣光明是忙个不停:“你们这边要是忙不过来,就多招点人。”
    两人听到王致远说话的声音,抬头回答说:“主要是这些日子的交通运输和调度的问题。这一下子少了一万多台拖拉机,运输一时间有些困难。
    我们现在在实验新的运输方式和路线,这几天在整理。”
    “哦,什么运输方式?”
    “社里买了不少船,改装了一下,现在用上机器了,水运比陆运成本低多了,就是工作量大,这不,每天汇总数据都不少。”
    “这么快就投入使用了,运输的缺口是会长期存在的,水运就很好。这个月销售额估计会下降多少?”
    “目前估计是30%,不过不要紧,市场就在那里,现在是因为运输问题,各产销点有些缺货而已。
    等运输好转了,各地货物充足了,这些销售额自然就会回升,这方面是没有什么损失的。”
    “嗯,说得也是,大家有钱,该消费还是要消费,不过是推后了而已。省外的市场有变化没有?”
    陈效忠笑着说:“还是那个样,每个月供应的商品,到了各地的批发市场就被抢购一空,都要求我们提高供货量,我们现在省内都满足不了,哪里还有那么多商品供应他们。
    最近有这个事情,京城总社那边供销社给不少国营企业发文件了,要求他们多供应商品,价格上还要让让步。”
    “不会吧,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情?”
    “有十几天了,这个我还是听下面的人说的。”
    “我们通和地区没有收到这样通知?”
    “那个…通和地区供销社目前都已经关了好多家了,就每个县城还有两三家,估计是没有收到什么通知。”
    王致远有些疑惑:“啊,关门了,这么快?”
    “他们每天销售额不行,现在人工都亏本。”
    “商品价格过高,省外的商品很多我们通和也可以生产,群众没必要去那边购买,慢慢的也就不行了。”荣光明在一旁补充道。
    “京城那边是什么情况,我上次去那边都还好。”
    陈效忠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这个我跟老荣也一起聊了聊,后来搜集了一些京城的报纸和消息,这个问题还是出在我们这里。
    不仅是京城,其实还包括天津。王书记,你看这个地图,现在我们产销社已经在全省铺开了,京城、天津两地就在我们的层层包围之中。
    这两个地方我们进不去,但是京城和天津也是有郊区的,并不是所以人都在城市。
    这些在郊区的群众,很多都跑到我们省内的产销社点位来买东西,两地供销社的销售额就进一步下滑。”
    “这个我知道,固城县那边就有很多这样的现象,我上次还去看过。”
    “现在的问题是,不论是城市里面还是郊区的群众,都反应商品价格过高,这两地还算比较富裕的,吃喝用以外购买的商品还是很多的。
    现在这事不仅登报,还有很多人给各部门写信反应,据说京城市委对此是头疼不已,供销社那边也是没有什么办法的。”
    “所以就出此下策,想将商品价格跟我们产销社拉齐?”
    “是有这个想法,不过这个毕竟是长久不了的。”
    “这两个大城市暂时就不要想进去了,按理说我们在周边的价格也不低,怎么会引起这么大的反应。”
    “王书记,这么说吧,不少人当二道贩子都赚钱,从我们产销社购买商品到城市里面卖,比在工厂做工赚得多。
    供销社拿了我们的商品也没用,除非他们亏本补贴。
    现在不是我们跟他们竞争,现在是二道贩子跟他们在竞争。”
    王致远看了一下各商品的出厂价,又看了一下各地的运输成本,想了元旦在京城的购物体验,发现当二道贩子的确是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