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3章 是好东西
作者:人生如逆旅   从1949开始当县长最新章节     
    后面王致远又带着众人到通和农场去看了看,来通和地区参观,要是不看通和农场,那是一种遗憾。
    通和农场就是一个大型的作物园,各类型的蔬菜,粮食作物都有种植,是通和县的菜园子和蔬菜研究基地。
    另外还有新开辟的上千亩果园,种植各类合适的水果,主要是做培育和嫁接,看能不能研究出好的水果品种。
    目前已经有多个成熟的品种了,现在有蜜桃、大枣、柿子、红杏、鸭梨、葡萄、西瓜等水果品种。
    这个时候也是瓜果飘香的季节,农场这边也是早有准备,还是冰镇过的水果。
    这炎热的天气吃着冰镇的水果,那就是一种享受。众人也都没有客气,都挑选自己喜欢的水果吃了起来。
    有可能是因为水果品种,也有可能是天气原因,大家都感觉很好吃,对水果是赞不绝口。
    到了农场,众人就分散开来了,毕竟这边还是很大的,不少人也想自己去探索。
    “玉米”同志杨首长、牛首长等人还是陪同着,王致远也跟在了后面。
    首先去看了一下这边种植的玉米,好几个品种,成熟时间也不一样,产量差距倒是不大,基本都在400斤以上。
    “玉米”同志好好看了一会,邵荣华也做着介绍,还摘了几个玉米,让他看了看,“玉米”同志看了也是兴致很高,总说着要大干一场。
    到了大棚那边。来参观的人就吃惊起来了。
    里面密密麻麻的蔬菜,现在大棚里面种植的是黄瓜、西红柿、辣椒、茄子、豆角、丝瓜、韭菜、萝卜、黄秋葵等,光看着这产量都很高,长得也很好看。
    大家哪里见过这样的场面,一个个发出来不敢置信的声音。
    提前在里面的工人也都摘了一些熟的蔬菜,洗过后,让他们尝尝。
    他们才亲眼看了吃了吃知道这是真的,有人就连忙问道:“你们这作物长这么好,产量可以达到多少?”
    “这个看品种,好的最高可以达到1万斤以上,一年可以种3次,收获还是很大的。”
    “多少?一万斤,这怎么可能。”在场的人都不相信。
    “我们已经种植好几年了,西红柿这种,每季收获一万斤还是有的,这个是不难的。”
    不少人看向了王致远,王致远点了点头:“这是真的,我们这边就供应了整个通和县的蔬菜,要是没有大棚,光靠其他方式种植,是很难完成供应的。
    我们采用的是新技术,种子也是新品种,所以产量是很大的。”
    杨首长也说道:“这个是真的,我当初知道的时候,也是很惊讶的。我们现在在大力推广大棚种植,以解决城市蔬菜供应的问题,不过目前产量比不过这边。”
    不少人就请求说:“杨同志,我们也想学这样的技术,请你们一定要教我们。”
    “这个没有问题,我们要相互帮助,我们有技术手册,到时候你们可以带一份回去,也可以派人过来学习。
    只要是我们会的,都可以跟大家交流。”
    国外蔬菜还是很缺乏的,现在大家看到有这样的技术,都是很渴望。
    “玉米”同志也不例外,要想派人过来学习这个技术,以两国目前的情况,也是没有问题的。
    杨首长都说了,王致远也不好说什么,控制好作物种子,还是可以赚一笔的,就是不知道赚的时间长不长。不过不要紧,友谊无价,大家团结就好。
    后面又去了果园,这次看得王致远也是大开眼界,更别说其他人了。
    一棵树上长了好几种水果,关键是一个个长得还很好,还有不少水果看着眼熟,但是不能确定是不是……
    嫁接区的水果是五花八门,还有一些嵌合体的水果,一样长了一半,还在继续生长。
    来参观的人也都是好奇无比,想知道这些水果是怎么长出来的,还有人些尝了尝嵌合体的葡萄,一串葡萄上,有不少单颗葡萄一半黑一半红,两个品种的葡萄嫁接后产生了奇特反应。
    大家都追问味道怎么样,吃得人慢慢咀嚼,就是不说话,“玉米”同志也从旁边找了几颗吃起来,吃完竖起来大手指:“味道很不错,一点酸,后面就很甜,奇特的品种。”
    感兴趣的也纷纷尝试了起来,这类毕竟是少数,吃得人也不多,有人吃了一颗就吐了出来,有人还在慢慢品尝,有人说很甜……
    出现了好几种说法,大家也一时间有些迷惑,不少人看向了“玉米”同志。
    邵荣华就跟大家解释说:“这个是比较奇特的现象,是生物多样性的一种,不同的植株口味也是天差地别,“玉米”同志运气好吃到了比较甜的,有些人吃到苦涩的也是正常的。”
    众人知道缘由后,不仅感叹自然的神奇,对邵荣华也称赞了起来,没想到他竟然有这样的技术,培育出这么多的品种。
    大家对参观的兴致就更高了,一直参观到中午才结束,还特意要求中午在这边品尝一下蔬菜,不少人都是自己动手去采摘。
    有些人直接吃沙拉,好在这边材料也是有的,做了不少菜和蔬菜沙拉。
    吃完后,众人对这边的蔬菜是赞不绝口,走的时候还带走了一些。
    杨首长离开时握着邵荣华:“你们这边农业很不错,希望有更大的发展,一万斤还可以多一点嘛。”
    下午的行程是参观工厂,王致远也选了一些工厂出来,让杨首长等人确定参观哪些工厂。
    杨首长、牛首长看了看:“汽车厂这个是肯定要去的,我们能生产自己的汽车,还是要让人家看看的工厂的。
    阅兵的时候,我们自己的汽车就出现了,可是惊讶到了他们,谁都没想到我们能这么快批量生产汽车。
    塑料厂也可以带他们去参观一下,他们对塑料花可是很喜欢,昨天晚上已经明确说了想进口一些。
    还有拖拉机厂也要带他们去看看,这也是我们的成果嘛,还有……”
    通和县工厂还是很多的,杨首长、牛首长等人商量出了10个,9个国营,一个集体工厂,通和县第一个集体工厂,通和玻璃厂。
    下午准备带众人出发的时候,“玉米”同志指着外面的载人三轮车问道:“那是车辆吗?怎么这么小,我在路上看到了不少这个东西在行驶。”
    “这是我们生产的微型载人三轮车,目前购买的人很多,供不应求。”
    “我可以到这个工厂去看一看吗?”
    “当然没有问题,我们现在就可以去。”
    参观的人群又分开了,让大家自由选择工厂参观,反正都有人员带领,翻译也都有,不会出什么事。
    “玉米”同志对微型三轮载人车兴趣很大,一到地方就问了王致远很多问题,王致远也简略的做了回答,然后直接让人用载人三轮车带着“玉米”同志围着工厂转了一圈。
    “玉米”同志在行驶过程中就学会了驾驶方式,当即要求自己驾驶试试,杨首长也不好反对,就在工厂让“玉米”同志驾驶了起来。
    体验完之后,“玉米”同志高兴的说道:“这是个好东西,我想大量的进口,我要让全国人民,每个家庭都开上这样的车辆,这完全可以满足大家的日常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