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这里必须要架一座桥
作者:家家有喜   站在高岗上发家致富最新章节     
    老爷子走了10个小时的路,方筝开车从出发到走到他们村村口一共花了五个小时。
    其中一个小时的时间是江城到离他们村最近的镇上,剩下四个小时的时间全是在爬山。
    幸好方筝常年练武,要不然爬这么几个小时还不得累散架。
    又走了大概20分钟,方筝已经能听到波涛汹涌浪击礁石的咆哮声。
    “方圆几十公里之内附近都没有桥,这里有一个滑索,村民来往两岸之间全靠这个滑索。”
    老姜在来此之前早就将一路的地形备好了。
    “为什么不架桥?”
    话一出口,方筝就想给自己两耳刮子,她到底问了什么蠢话?
    要是有能力只有投资的话这里早嫁了,既然这里一直没有架桥,那肯定是有各方面的因素。
    “架桥这个事情,嗯,总之呢,还是有各方面的因素,嗯,不过您放心这个滑索我们每个月都检查,嗯...安全肯定是安全的。”
    老姜磕磕巴巴的说完这句话。
    他也在心里汗颜,为什么不架桥?还不是投资太大回报太小了,就为了那么一两百个人花费巨资在这里架一个桥,这边买卖太不划算了。
    一群人颤抖着滑过滑索,方筝比划着这条小河的宽度。
    河宽大概也就十几米,主要是地形太过陡峭了,又是一个长长的下坡,所以水流特别湍急。
    如果要连通去往山谷的路,这里必须要架一座桥,还必须架一座能够通过重型卡车的桥,这样一来造价就不菲了。
    如果老爷子他们村独特的地形不能给她带来巨大的利益,那这场买卖可能还要再商榷一下。
    但愿他们村确实如老爷子所说的那样。
    ......
    陶渊明先生的《桃花源记》还是方筝在读小学的时候学的课文,落英缤纷,芳草萋萋。
    临尽水源虽然没有越走越宽阔的门洞,但却有两山交锋之时的‘一线天’。
    经过狭窄又陡峭的山路,前方豁然开朗,良田交错,方筝也终于到达了此行的目的地。
    坪山六村!
    早上不到6点就出发,走到现在已过中午。
    “前面就是坪山六村了。”
    一到达目的地,无论是本地人的老姜还是方筝一行人都觉得自己快要累瘫下。
    刚进村就被几个在村口玩耍的孩子拦下,他们好奇地盯着远道而来的客人。
    坪山六村实在是太偏僻了,以往除了偶尔会来的小商贩和各家各户的亲戚之外,基本上没有什么人会过来。
    “小朋友,嗯,请问林大爷家怎么走?”
    方筝对着领头的小女孩问道。
    不愧是当老大的,小女孩一点都不怕生,她歪着头好奇地打量方筝,反问了一句。
    “什么林大爷,我们村里姓林的大爷特别多,请问您是要找哪一位?”
    这话就说的有技巧了,说了村里有很多的林大爷,如果你要找其中某一位,你就要说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的目的是什么?你要找他干嘛?
    如果不是现在和小女孩还不熟,方筝一定要大大的夸奖一下小姑娘的机智。
    这话说得好又不得罪人,还把自己的目的拐着弯儿的问了。
    于是不再逗他,直接了当的将前天遇到老爷子的事儿,向小姑娘说了,小姑娘想了一下把一群人带到了他们村的村长那里。
    “村长,这位姐姐她要找人,您知道前天谁去了城里不?”
    方筝将提来的礼物放到村长家的桌子上,表示这都是给大伙带来的小礼物,里面都是些瓜子、花生、糖之类的,他们本地的特产。
    “方筝同志,你这也太客气了。”
    看的都是些不值钱的一些吃食,村长也不再推辞,了解具体的情况后带着一群人往林大爷家走去。
    “老林这人要强,遇到这么大的事儿也不和大伙儿说说,还好他遇到了你们这些好心人,要不然还不知道后面会怎么样。”
    穿过村子的中央再往后走,能听到瀑布的水流声,再往后边走已经到了村尾最后的一户人家。
    小小的院子里一棵枣树,里面有两间小小的瓦房,而前天方针所见到的老爷子正坐在门口划着竹篾编着框。
    听到众多的脚步声,老爷子警觉的抬起头一眼就看到了人群之中的方筝,笑得格外灿烂。
    “姑娘,你咋来了?”
    老爷子放下手里的半成品筐,双手在围裙上使劲擦了擦,一边开着院门一边招呼着往屋里坐。
    “您老别忙活了,你的身子好些了吗?”
    方筝刚将提拉的米面粮油以及糖牛奶之类的礼物放下,屋里就出来一个头发全白的老奶奶。
    这位应该就是老爷子的妻子,那位腰受伤的了老奶奶。
    方筝看她用左手撑着腰,连忙上前将人扶住,问道:“老奶奶,您的腰伤好些了吗?”。
    老奶奶眯着眼睛似乎有些晕光,笑呵呵的说:“你就是前两天帮了我家老头子的姑娘吧?我家老头子不省心全靠姑娘您了,都说了没什么大碍的,他非要着急忙慌的到处跑,也不看看自己多大一把年纪了”。
    老太太一想到老伴一个人挑着两筐土豆,走了10来个小时才走到江城去,就为了多挣几块钱给他买药,一想到这里老太太就忍不住拿出手绢擦起眼泪。
    “老奶奶您可别这么说,出门在外的大家都是父老乡亲,能帮一把是一把,更别说林老还送了我那么多土豆,您是不知道那豆子香的勒,我们公司那帮崽子抢都抢不过来,这不今儿过来就是为了多买一些回去。”
    村长是个脑子活络的人,听到方针这么一说,眼珠子一转就觉得商机来了。
    他们村子别的不说,那土豆子随随便便给他凑上个万把斤绝对没问题。
    村长刚想说什么方筝就摆摆手,表示今儿来除此之外她还有其他更重要的事。
    “村长,您别多心,主要是前两天听到林老说你们村啊真是得天独厚福地洞天,种出来的瓜果蔬菜粮食都比别的地方更好吃一些,产量也更高,今儿我就是代表我们公司过来考察的,如果可以我们可以建立长期的供应关系。”
    长期的供应关系,村长听到这里眼睛都亮了,他们村啥啥就好,就是这个出行实在不方便,走惯了路的成年人还好说,那小孩出行之时,村里大人谁不担心呢?
    就为这,他们还在上面的帮助下每家凑钱在村子里修了一个村办小学,可是光有了学校又能怎么样,没老师一切都白搭,如果要是这条路修通了,此事也就迎刃而解了。
    “方筝同志,您说这话可是真的?”
    村长的眼神带着希冀,却又带着更多的怀疑,他不敢相信这等大好事竟然落到了他们最为偏僻的六村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