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非创新性发明
作者:橘JOJO   四合院:我脑中的农场拜托大家了最新章节     
    娄晓娥摆弄着自家男人刚拧巴出来的小玩意儿,有些好奇。
    说它是刀,它还有钳子的功能。
    说它是钳子,它又有螺丝刀,甚至还有小剪子和锯齿。
    “就是个小玩意儿,我看你工作台上工具太多了,占地方不说,每次收拾还麻烦。
    以后直接用这个就行,那些就放工具箱里别往外拿了。”
    陈江河临时加工出来的多功能工具,是在常规的基础上进行整合,跟后世的瑞士刀有点类似。
    不过考虑到实用性和重量,只整合了主刀、小刀、螺丝刀、小锯齿、剪子、钳子、镊子等功能。
    整个工具是折叠收纳,不用的时候,直接折叠就行,跟小型工具箱功能有点像了。
    “这个好,一件顶好几件呢!”
    娄晓娥像个得到新玩具的孩子,关键这真是很新颖的想法,以前没见过的。
    “呦!陈江河,你这是整了个什么发明?”
    自从刘香兰事件后,李钢蛋跟陈江河就算比较熟了。
    此时见别人随手几下就整出个新玩意儿,也过来凑热闹了。
    “这不算发明,就是资源整合,省的工具丢三落四。”
    陈江河真是看着媳妇的工作台上各种工具,一时手痒就拧巴出这么个东西。
    只是小刀没怎么开刃,只能说跟锋利相关的工具,都是概念模型。
    “嚯!你这工具简直是全能啊!”
    李钢蛋一咋呼,别人也都纷纷过来看热闹了,其中就有一大爷易中海。
    没想到陈江河轻易不进车间,来一回都能鼓捣出点东西,老易作为大院管理者与有荣焉。
    但作为车间大师傅,他也是忍不住好奇,别人这脑回路是怎么想出来的这么多点子。
    陈江河一看时间还有十五分钟就下班了,足够别人给刀子开刃了。
    于是便喊了一声:
    “一大爷!来一下,你看这个小模具,您能给开开刃不。”
    陈江河说着就把东西递过去,这不就省了自己的功夫。
    “哎!我试试。”
    易中海一听别人当众喊他一大爷,激动得满脸涨红,他这在车间里也算露脸了。
    当即就开始打磨刀锋,好在刀片总共十厘米,不费事。
    但是需要开刃的多呀,两个刀片、两片剪刀、还有锯齿刀也得顺便打磨一下。
    这一忙活就到下班了,但别的工友等着看热闹,也都没走。
    贾东旭本想赶紧回家吃饭,但又一想自己观摩观摩陈江河的新产品,说不定也会有灵感爆发呢。
    万一真搞出什么发明,厂里采纳了是会给奖励的,于是他也做一回围观党。
    “我这还有别的事,就先回了,一大爷,您那忙完放晓娥工位上就行。”
    陈江河是奉行能不工作就不工作,必须要工作的话,能不加班就不加班的。
    当下就带着媳妇离开车间,骑上他心爱滴‘小摩托’,因为它从不堵车。
    被众人围观的易中海激情不减,到了他一展身手的高光时刻,不能掉链子的。
    陈江河这套工具,拆分看都是市面上有的,但把几种常用工具整合到一起,还真是头一份。
    他们在轧钢厂拿这种东西,可能用处没那么大,因为厂里各种工具都齐全。
    但要是在普通百姓家,绝对是非常实用的,省空间不说,便于携带是最大优点。
    你想想,出门干活儿带着七八件工具跟带一件,光重量上就省不少力气。
    “那万一丢了的话,不就全歇菜。”
    不知道是谁说了句,众人立刻清醒过来,对呀,家里有七八件工具,丢一两件不心疼。
    这要是把这么高级的综合工具丢了,不得心疼死。
    “怕啥,自行车也高级,谁敢偷,分分钟就被摁住,再说,这也不是咱们该操心的事儿。”
    李钢蛋说了句实话,别人买东西,你担心人家会不会丢,简直就是咸吃萝卜淡操心。
    “东西交给我,你们先下班吧!”
    黑脸主任不知何时站在人群后,他一进车间就听说陈江河又搞了件小东西,赶紧过来看看。
    “老易,你跟陈江河是住一个大院吧,这小子潜力不小,你作为前辈,可得多多帮助他。”
    黑脸主任交代一句,拿了东西就走了。
    他得回家研究研究这小东西,看着还挺别致。
    万一实用性很强,他就得上报厂长,说不定又是一份功劳。
    易中海被主任亲自交代话,哪有不答应的道理,这下露脸了,离涨级又近了一步。
    “哥,赵二叔那边你打算怎么办?”
    回家路上,娄晓娥随口问了句,毕竟五口人吃喝也是不小的开支。
    “今天把人送到大院那边了,现在就业环境不好,就不指望二叔能一步到位进工厂当正式工人了。
    毕竟他户口跟学历都被卡死了,我看着给找点零活儿先干着,几个孩子得上学,抽时间我再跑一趟。
    别的不说,房子让他们住着,基本不会出岔子。”
    陈江河那套三进大院算是几十年后的二环内,价值连城了。
    其实要是街道允许的话,他还真有多搂几套四合院的想法。
    就四九城这地界儿,闭着眼买买买,等几十年后,绝对可保三代躺平。
    像一些砖家曰的:房子住不完,租出去也行啊!
    就是买房钱的来源得费点心思,免得别人怀疑。
    关键是现在还不允许买卖,直到二十多年后,这块儿才算放开。
    “要不,咱去找我爸,看能不能给安排个岗位。”
    娄晓娥为了让自家男人省点钱,就动了娘家的主意。
    她爸虽然没有实权,但安排个烧锅炉的总还可以吧,这又不需要学历和技术。
    工钱是少点,但也比坐吃山空强。
    “咱爸那条线不能动,树大招风,现在娄家已经是在风口浪尖上了,千万不能再出岔子。”
    对于娄振华这类人,陈江河其实是打心眼里敬佩的。
    立国之初,百废待兴,有人只会口嗨,有人则是选择实业助国。
    比较讽刺的是,这两种人在后来的影响力截然相反。
    口嗨的掌握大部分话语权,干事的则往往只会被小部分人记在心里,仅此而已。
    娄振国就属于后者。
    如果不是大形势下,被许大茂恶搞,或许人还能继续发光发热。
    但话说回来,覆巢之下无完卵。
    就算没有许大茂,也会有张大茂李大茂。
    真实的历史不堪回溯,但只顾闷头向前,就容易失去方向感。
    所以人家才说,以史为鉴,下一句是什么来着?
    可正衣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