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肥肉扎嘴
作者:橘JOJO   四合院:我脑中的农场拜托大家了最新章节     
    作为轧钢厂名誉股东。
    娄振华平时非常注意影响,尽量不跟女儿女婿有太多明面上的交往。
    不为别的,就怕因为自家成分问题,影响小两口的生活。
    话虽如此,娄家私底下也没少给娄晓娥经济支持。
    但人陈江河家就不是亏待媳妇的,所以那些钱和粮票都被娄晓娥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这事儿,她提过一嘴。
    陈江河当时的回复是你娘家给的你自己收着就是,咱家日常开销还是由他出。
    妥妥的大男子主义,无怪乎娄子对人死心塌地。
    这回不同,娄振华两口子收到闺女怀孕的消息,高兴坏了,老早就开始准备礼物。
    娄家没别的,就钱多。
    这不,饭桌上。
    娄谭氏从包里拿出一个小盒子和一个信封。
    “爸妈没别的能给你们的,这是一点心意,盒子回家后再打开。”
    娄谭氏特地交代了不要在外面看盒子里的东西,没别的意思,纯纯是为这一帮人安全着想。
    毕竟富贵迷人眼,就怕遭人惦记。
    老赵家的人,陈江河他们了解,但老谭家的人可不了解。
    况且这是在外边吃饭,人多眼杂,多加小心没错的。
    既然自己老妈这么说了,娄晓娥也真听话,直接就把盒子塞陈江河手里。
    贵重东西交给自家老爷们儿,她放一百个心。
    娄谭氏和娄振华对视一眼,两口子也没说啥,自家闺女的眼光一向不错。
    他们只能选择相信闺女。
    至于那个牛皮纸信封,在场众人都怪好奇。
    什么东西能装到信封里的?不是钱就是粮票呗!
    但看那厚度,实在单薄了些。
    “媳妇儿,看看这个,妈没说不让打开。”
    陈江河低声说了句,别人又不瞎,当然都听到这句话了。
    人家也不是说的悄悄话,就当活跃氛围了。
    “好,那就打开看看。”
    娄晓娥也不扭捏,当场就把里面东西掏出来。
    就见是两张薄薄的有点发黄还写满字的纸张,底下还有手印跟盖章。
    老赵家人不知道这是啥,可陈母知道呀!
    她刚回来时转给儿子的房屋地契就长这样。
    没想到亲家两口子这么大方,儿媳妇刚怀孕人家直接就送房子。。
    她有点坐不住,因为空手道呀。
    得亏这是他们老陈家做东,不然还真挺尴尬。
    陈江河一看真是一处宅院房契,感动之余,又不敢动。
    这能不麻人?
    他家大大小小三处住房了,还有三间临街铺子。
    这玩意儿想保下来,多难啊!
    对不知道历史走向的人而言,这特么指定是天大的好事儿。
    很遗憾,他来自历史下游,对即将发生的大浪潮略知一二三四。
    “哥,我爸妈送咱房子,你咋好像不太开心的样子?”
    娄晓娥看到房契的瞬间,腰杆子比之前更直溜了。
    这就是来自娘家的底气啊!
    虽然她在陈家本就不受气,但是谁嫌底气足呢。
    这样一来,就算以后有别的小姑娘跟自己抢男人,她直接用钱堆,不怕别人知难不退。
    “不,我很开心。”
    陈江河少有的心口不一。
    特么的不知道这套房子有没有被街道上记录在案。
    要是人家知道他是房东大佬,这成分又该怎么算……还能不能愉快玩耍了。
    但这递到嘴边的肉,不吃他又不甘心,吃的话,挺扎嘴。
    娄振华好像看出女婿的顾虑,但他这回想叉劈了,于是便说:
    “这房子是晓娥结婚前我们就给准备好的,只是没想到这孩子就愿意跟你住四合院。
    现在既然你们有了孩子,以后住不开的话,还可以搬去那边儿住。
    宽敞,离我们也近便。”
    这话,妥妥送温暖的。
    陈江河可知道娄家附近都是二三层的小洋楼住宅,大本聚集地呀!
    那房产能要?!怕是嫌命长了。
    “不是,爸,我只是觉得这份礼物太贵重了。
    再说我跟晓娥现在住的地方也挺宽敞,这套房子真住不上。”
    更何况,跟一群大本子住一块儿,他也不习惯,就怕哪天被牵连一锅端。
    人就是光荣的劳动者,工人兄弟,不能太脱离群众!
    “那房子已经办完手续了,以后怎么处理,都凭你小两口吧做主吧!”
    娄振华没办法了,这女婿太有想法,他尽力了。
    “啊,那这房子……”
    娄晓娥刚拿到手的房产,不想撒手。
    但转念一想,她娘家就她一个孩子,就算现在不要,以后也一样全是留给她的。
    这才好受一点儿。
    “晓娥,房子你可以先留着,回头我琢磨个好办法。”
    陈江河还是想试试吞下这块肥肉,所以人的贪心啊,天选之子也不能幸免。
    “哎,那好,我先收着。”
    娄晓娥这才重新开心起来,自家男人说了想办法,肯定不会害他们的。
    何况,他们的以后还不都是后世子孙的。
    不过经手而已。
    “江河,你看这,侄媳妇怀孕了,我们也没啥能拿出手的东西……”
    赵德贵脸色涨红,他们家何止是拿不出手东西,一家人还靠别人活命呢!
    这就是阶层差异,有人为巨额财产担忧,有人为一日三餐发愁。
    这种事情,哪个时代都不会缺少。
    只是应该没有那么巧合,这两个阶层的人恰好坐在一张桌子上推杯换盏。
    很讽刺也很真实。
    “害!你误会了二叔!
    这事儿其实也怪我,这顿饭其实是想给你们接风洗尘来着,没想到临时知道晓娥怀孕了。
    我老丈人时间也不太自由,正好赶上今天周末。
    这不,择日不如撞日,这才想着借这顿饭一起把事情办了。
    说起来,咱老赵家还是主角啊!”
    “是啊!二叔二婶,青苗、响雷、小木头,你们能帮忙种些青菜就已经帮了我们大忙。
    以后咱们都免了买菜,自家种的吃着还放心,这得多亏了你们呢!
    江河说的对,这顿饭是我借了你们的光呢!”
    陈江河跟娄晓娥两口几句话就化解了尴尬。
    说实话,这年代,谁家没几门子穷亲戚。
    但做人不能忘本,往上数三代,谁不是从扛锄头的泥腿子一步步走到现在的。
    “江河他俩说的对,我们今天也是借了你们的光才能坐这里跟大家吃顿便饭,千万不要客气。”
    娄振华也帮着圆场,千万不要看不起农人兄弟,整个华国的人得靠他们供养呢!
    从某种意义上讲,直到几十年后,这也是最伟大的一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