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小麦高产
作者:莒州识字班   红星仓库最新章节     
    “萧兄,”庆王低声跟他说道:“我观你家麦田的麦穗与我往日随同户部巡视,所看到的麦穗大为不同,所以今日采摘了送与宫中。”
    “过几天麦收的时候,户部会派粮官前来探查,不知萧兄这边,需要小王做些什么?”
    萧云肃着脸说道:“承蒙庆王爷抬举!在下这里有两种器械的图纸和几架实物,是往年家祖父行商之时,自外域带来。”
    “因制作不易,不知可否请户部研判,多制几架,甚或全国推行,以利民生?”
    庆王大喜,如是真,那与他也是大功一件!
    他迫不及待的说道:“器械在哪?趁天色未晚,可以让内侍连夜带回宫城!”
    萧云请他稍安勿躁,且去前院稍等,然后他假装入书房寻找,实际找到萧振洲,取得了脚踏式脱粒机,手摇式鼓风机以及改良版铁钐的图纸。
    他匆匆去了前院,喊了两个佃仆,帮着内侍将三样器械各取一套放到板车上,固定好,架好骡马。
    庆王的内侍收好图纸,匆匆赶着骡车回宫。
    看着内侍的身影走远,庆王深吸了一口气提住,再缓缓吐出。
    萧云约着他一起回了外院明厅。
    靖王看着他俩同进同出两次,遂托着下巴若有所思。
    何硕拍拍靖王肩膀,说道:“皇侄啊,你看看我这盘棋,下的行不行?给点儿建议!”
    靖王被打了岔,就不再思索他那一闪而过的疑问。
    萧海的棋力远远领先在座的所有人,所以现在是一对九的局面。
    这一盘棋下了一个多时辰,不得不掌上灯。
    靖王吩咐自己的内侍过来,将棋局抄了,以后就是他收集的棋谱之一,要好好研究一番。
    七月十一日,皇子们在萧家已经住了七天。
    他们现在凫水都已经很厉害,每个人黑了好几度,但明显健壮了。
    可喜可贺的是,何硕的变声期结束了,现在是清朗有一点点磁性的男声。
    这天一大早,庆王的内侍带着几个户部的官员骑马而来,后面跟着两辆骡车。
    将他们迎进前院,解开包裹物,露出两台崭新的器械:一是脚踏式脱粒机,一是手摇式鼓风机。
    户部的官员笑容满面,说道:“幸不负所托,顺利将器械打造出来。”
    “推算时日,萧家的春小麦该收割了吧?”
    萧云冲京城抱手,回道:“谢皇恩浩荡!”
    又对粮官说道:“本来计划明天收割,那我们现在就可以去看一下。”
    于是一群人浩浩荡荡到了麦田那边。
    粮官折了一个麦穗,搓了一下,吹去麦壳,用牙齿咬了咬麦粒,满怀喜悦地说:“今天就可以收割了!再等两天就晚了。”
    萧山带人回去取工具,麻袋等物。
    萧云安排佃仆在边上空地撑起油布,搭了两个大棚子,按上桌椅,以做皇子官员们的休息之地。
    两刻钟后,铁钐、脚踏式脱粒机、麻袋等都被牛车拉来。
    三十几个有劳力的佃仆持着铁钐下地割麦,二十几个实力稍弱的佃仆捆麦。
    速度进展的很快,两个时辰割了有五十亩地。
    萧云喊停,让大家都回去吃饭休息,半个时辰后再来继续收割。
    皇子与官员们回来萧家宅院。
    萧枫早就在三四哥的帮助下准备好午饭等着。
    吃了午饭,大家找地方休息。
    萧云去到里正家,请他帮忙通知五十家踏实肯干的村民来帮忙收麦,就今天下午,三个时辰,二十个铜钱,不管饭。
    里正大喜,拿着名单挨家去通知。
    未时初(一点钟),大家又齐聚田头。
    这次粮官和内侍也都下了手。
    尤其是粮官,着重试用了脱粒机。
    随着脚踏,滚筒飞快转动,搭在其上的麦穗很快光秃秃的,麦粒落进粮筒。
    粮筒满了后,有撬杆翘起一端,低头接上麻袋,将麦粒直接倒入袋子。
    袋子封口后,被扛上牛车。
    光秃秃的秸秆被垛起来,以后拉回去,这是上好的燃料。
    麦田里热火朝天,佃仆的孩子们也不闲着,拿着小篓子小筐子,在空出来的麦田里捡拾掉落的麦穗麦粒。
    幸亏粮官看的早,掉落的并不多。
    到了酉时末(七点钟左右),天色变暗,麦田里的劳作也进了尾声。
    人们皆是喜笑颜开。
    一个下午,一车车的麦粒被拉回萧家宅院。这绝对是个大丰收!
    萧家两亩地的晾晒场太小了,只能先将粮袋堆放在那里一夜,第二天再拉到石家疃的公共晾晒场上。
    粮官激动的抚摸着粮袋,决定不回城了,就在这儿住两三天。
    萧振洲和萧山去前院开了一间闲置的居所,布置好床铺,安排五位粮官住下。
    翌日。
    今天萧山不带着弟妹晨练,而是和萧云一起,喊了十几个佃仆,将麦粒全部运到石家疃的晾晒场上。
    摊开后,大约占了八亩地晾晒场。
    粮官让萧云支了帐篷,他们五个就吃喝在晒场边,定时喊佃仆翻晒。
    第三天下午,麦粒干的差不多了,被分成六大堆。六台手摇式鼓风机被推过来,一字儿摆开。
    六个壮汉手摇把杆,“呼呼呼!”的大风吹出来。
    另外每两个大汉一台机子,用宽大的木锨铲起麦粒,倒入进谷口。
    麦壳被吹了出来,光滑干净的麦粒落进麦斗。
    斗满了就暂停,把麦粒装袋。再换人重来。
    人们热情洋溢。
    所有的麦粒都被装袋后,就进入了庄严的称重时刻!
    粮官们亲自秤重并记录,还有一个负责看着没有重复秤。
    天色全黑了才秤好并记录完。
    抹黑将所有粮食入了库,萧云萧山相视一笑。
    粮官们不吃饭,五个人在萧山的书房里,点着两盏油灯,算盘子拨拉的“啪啪”响。
    一直到了亥时一刻(9:15)才在核算完两遍确认无误后,激动的一笔一划录入上奏折子。
    十五万三千二百一十斤,合计亩产七百六十六斤!
    绝对的高产!
    史无前例!
    嘉禾王朝历代所记,小麦最高亩产只有一百四十斤!
    粮官磕磕绊绊的找到萧云,要他连夜写种植回忆录,并且准备好明天一起入京。
    说完,他又磕磕绊绊的回了书房。
    萧云皱紧了眉头,这不在他们的计划之中。
    可是到了这一步,也不得不硬着头皮接住了。
    他找到萧雨,两个人一起把需要的资料整理出来。萧云回到自己房间,关上窗子,拉上帘子,打开台灯,连夜抄写,顺便熟悉一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