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和硕帝情事引变革②
作者:莒州识字班   红星仓库最新章节     
    和硕帝的情事本来不该全天下都知道,问题在于,他玩了个大的。
    正月初一,和硕帝下旨,大意就是:
    『因为自己年纪尚幼、一心向学,不能耽误女子妙龄,特赐十二位才人完璧出宫,归家嫁人!
    各家要好好安排,嫁的要好。
    云云』
    于是,正月初二,十二位才人都被送回去了。
    紧接着太后称病,封慈宁宫,谢绝一切应酬。
    雪灵儿也被送回去了,但和硕帝随后一道圣旨,赐雪灵儿已故生母为平妻,生生抬了她的身份。
    然后和硕帝一意孤行,下旨:
    『 门下,天下之本,在于教化,教化之本在于教育。
    自古以来,我朝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倡导公平、正义,注重人才的培养。
    然则,时至今日,女子受教育之权尚存诸多限制,此乃我朝教育之大不足。
    今朕深感女子亦为我朝之栋梁,当享有同等之教育权利,以期女子亦可贡献其智慧于国家之建设。
    故此,朕今下旨,自即日起,女子可入大学馆自主学习,不受性别之限制。
    大学馆当为所有学子提供平等之教育机会,无论男女,皆当享有同等之学习资源,接受同等之教育评估。
    朕期望通过此举,女子得以充分发展其潜力,展现其才华,为我朝之繁荣做出贡献。
    此旨意自颁布之日起,各级官员须严格执行,不得有误。
    凡有违抗者,当严惩不贷。
    望我朝子民共襄盛举,共同见证女子教育之兴盛,共享教育公平之成果。
    钦此! 』
    圣旨一出,举朝哗然!
    花白头颅一片片伏于皇城外。
    更有酸朽文人赴京,结伴游街抗议,高呼:“女子无才便是德!方能安于室,操持家事,利于男子宏图霸业”,云云。
    大臣也跪于勤政殿外,静默反抗。
    和硕帝高坐殿堂,一时孤立无援。
    三日后,抚远大将军萧云,率兵十万,奔赴京城。
    将闹事者抓的抓,拿的拿,驱赶的驱赶。
    当街审讯,闹事者供出撺掇者五人,其中有礼部尚书之岳家、国子监祭酒府大郎君钱兆弋。
    钱兆弋五人锒铛下狱,囚三载。
    国子监祭酒教子不严,褫夺祭酒身份,降为典薄。
    和硕帝下令,萧云勤学刻勉,学识渊博,擢升为国子监祭酒。
    由红星军拨付人马,辅助国子监,全国推行女子入学。
    如有横加阻挠者,红星军有权斩立决。
    抗议文人一千五百余人,皆被捉拿,串行,驱进京郊大营。
    萧山亲自执鞭,白日军训,夜间训话,使其身体麻木,精神亢奋,无暇思考,然后全力灌输正确的价值观。
    其家中,自有红星军携带米面访问,安抚情绪。
    如此这般,一月后,这批文人身体野蛮起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正月十七日,萧云,萧山,萧林,和硕帝,四个人齐聚于勤政殿东暖阁,商议这女学之事。
    萧云说道:“大家实在是着急了一些,有点仓促了。”
    和硕帝尴尬一笑,摸摸耳朵。
    萧林道:“女子入学目前最大的阻碍来自百姓收入不丰,女娃从会走就是家里的一个劳力,出嫁了更是。”
    萧山说道:“现在这个事情,有可能被大姓望族利用,揭竿造反。臣觉得该先把大姓望族削弱实力,甚至一锅端掉。”
    和硕帝闻言,表情黯然了一下。
    大姓望族一直都是历朝皇帝的心腹大患。
    他们占据大部分的资源,囤积大量人口,把控地方政权,把皇权不看在眼里。
    导致政令不达,军令不通。
    如果能限制甚至打掉他们,那最好不过。
    但是,红星军辖区的改革政策之所以推行的那么顺畅,与连年灾害,赤地千里,百业俱废有直接关系。
    是不可复制的。
    萧山说道:“如果能得到镇国公的支持,我们将有五十万大军,内含二十万火器军。”
    “从而在快速推倒望族之后,有足够兵力散开接管,倒是有可能成功。”
    和硕帝想了想,让王公公拨电话到镇国公府,问镇国公在不在京城。
    镇国公门房识得王公公的声音,恭敬地说道:“巧了,刚打算走!”
    说完,挂了电话,一溜儿小跑去通报。
    镇国公刚骑上马,听说皇帝找,默默让随行人员先去歇着,自己骑着马,小跑着到了宫门口。
    他随手把缰绳交给门口的守卫,大步进了皇宫,直奔勤政殿东暖阁。
    萧云和萧林已经避开,回了大学馆。
    镇国公进来的时候,看见萧山与和硕帝一左一右坐在炕桌两侧,各拿了一本书在看。
    三个人寒暄了一番,重新落座。
    和硕帝先说道:“这些日子,国公爷受累了。”
    镇国公大大咧咧的一挑眉一摆手,说道:“您是皇上,不用为点儿鸡毛蒜皮的小事道歉。都是他们做臣子的行事不周全。”
    和硕帝就喜欢与这样儿的大臣说话。
    就笑着说道:“还是我急躁了。这要是商量好了再做,会顺利许多。”
    镇国公说道:“有抚远大将军和我的火器兵,些许宵小不值一提!”
    顿了顿,他继续说道:“不过,按照既往经验,去岁大蕃没有打秋,必定粮食紧缺。”
    “他们突破不了幽云十六州,就可能西去联系白弥国,进而犯我西北边关。”
    “如果此时大姓望族起兵造反,内外交困,却是捉襟见肘,难以左右逢源。”
    和硕帝说道:“白弥国,弹丸之地,畜牧发达,盛产良驹。”
    萧山记起胡商安德烈,多次提起白弥国,遂说道:“胡商云集,商事发达。”
    萧山与镇国公互视一眼,有悠悠蓝光。
    镇国公说道:“对内暂且安定,发兵兴庆府!”
    萧山搓了搓手,说道:“抽调府兵,凡十六岁至三十六岁,尽皆入伍!”
    “各地折冲将军必须随行,言明暂且抽调,五月归还。”
    镇国公捻了捻胡须,缓缓说道:“折冲将军如今大多是当地望族子弟担任,怕是不好办。嘉禾帝就有数次抽调府兵失败。”
    萧山疑惑,问道:“为何?”
    镇国公说道:“府兵是兵农合一。”
    “士兵在平时耕种土地,农闲时进行军事训练,战时则应征入伍。”
    “府兵参战武器和马匹自备,由折冲将军选拔。”
    “铁器昂贵,府兵大多不能自备,所以就要折冲府补齐,府兵以身做抵。”
    “所以很多府兵已经变成了折冲府的私兵。”
    萧山说道:“那倒是简单了,只管抽调府兵,武器铠甲粮草尽皆归我红星军和朝廷一起负担。”
    和硕帝笑道:“大气!就这么办!他们肯定会同意!有便宜不占王八蛋嘛!”
    和硕帝站起来,解开角落舆图,说道:“我们且来商量一下,看先行屯兵在何处?”
    三人驻足舆图之前,蹙眉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