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开凿阿克苏姆运河①
作者:莒州识字班   红星仓库最新章节     
    奥古斯都们乐呵呵的看着繁华的考公局面,仿似看着麦田的老农。
    考公持续了半个月,之后就是漫长的委任等待。
    华夏七年三月二日,大秦一号再次到达新罗马港。
    这次它没有停靠进泊湾,而是等在远离海岸的地方,放了两艘快艇下去。
    沈从一从华夏带来两份文件——《关于人工开凿海运河流的设想》。
    很快,沈从一连人带文件被迎进了王宫的会议厅。
    奥古斯都的精英成员都在。
    他们眼冒精光的看着沈从一,仿似看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块稀世珍宝。
    《关于人工开凿海运河流的设想》中提到:
    【自亚历山大港往东,绕过帕拉迪翁湖东侧,有一系列的水道、河谷、湖泊,可以连接玻西波里斯,从这里进入海湾,进而进入红海。
    如果此工程得以实施,并顺利完工,可以打通罗马王国到阿克苏姆王国的最近海上通道。】
    只要这一条,就深深打动了奥古斯都们的野心。
    沈从一打开特制的超大地图,用醒目的红纸标注出新罗马、奥斯提亚港、玻西波里斯、阿克苏姆王国的京都阿克苏姆城,以及计划开凿的运河所在位置。
    他口若悬河的开始介绍,蹦出的名词奥古斯都们一句也没听懂。
    但是听懂了:交给华夏开凿,安置奴隶,五年之内开通,华夏要自由通行权,来往船只交纳的税收与罗马三七分成。
    懂了!
    准了!
    就这么办!
    沈从一晕晕乎乎的从王宫出来,怀里揣着新鲜出炉的授权书。
    他都没想到会这么顺利。
    他准备了很久的辩论压根儿没拿出来。
    第二日,内阁会议再次召开,这次依然是全票通过。
    第五日,公务员录取名录公布,地方政府的招聘开始展开。
    随着新入职官员的陆续到岗,土地分配和奴隶的安置问题提上议程。
    根据自由民数量,可用耕地面积,平均年产量,最终确定好人均基本农田亩数,再依次按照类型分配下去。
    这个过程持续了将近一个月。
    之前马克西姆斯家族截留的大量土地被重新分配。
    侵占过其他自由民土地的奴隶主们战战兢兢,他们自愿将多出来的田亩充公,以免除退伍兵士的野蛮搜查。
    大批量的奴隶被释放出来。
    无论身体状况如何,都被赋予自主选择权:留下成为自由民,或遣返回家乡。
    出乎罗马政府的预料,只有不到两成的奴隶愿意留下,其他奴隶宁愿挤进狭小的底仓,甚至丢掉生命也要返乡。
    人群很快被分割好:愿意留下的,就地登记身份,入籍取得土地;不愿留下的,给予饱饭与行囊,缓慢集中到就近的海港。
    高大宽敞的华夏商队货船已经在各港口空船等待。
    随着春耕自北而南次第展开,华夏商人带来的大量种子和浓缩肥,通过罗马地区政府次第分发下去。
    普通自由民可以选择不缴纳种子与肥料费用,但要登记好领了多少。
    粮食收成后,要按比例交粮,并且为了避免这部分种子被吃掉,规定了最低收粮数额。
    如果到了时间无粮可交,最严重的处罚就是罚没土地。
    有能力承包公共土地的地主和富农则要支付种子和肥料的费用,收成后按照田亩数量和均亩产缴税。
    肥料并非是强制分配,所以大量的肥料堆积,卖不出去。
    这部分肥料最终被拉到军田,充分应用到了退休战士与现役兵士的军田。
    而那些登上海港货船的奴隶们,虽然还是挨挨挤挤,但至少没有那么污浊闭塞。
    他们很快被转运到了亚历山大港。
    沈从一早就等在了这里。
    亚历山大港之外广袤的荒地上,支起来很多千人帐篷。
    奴隶们从船上下来,一眼就看见远处银白色、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的一眼望不到头的帐篷。
    每有一船奴隶过来,就有专人前来接洽安置。
    总计一千两百万奴隶,用时十天才转移完毕。
    在这十天里,先期过来的奴隶,只有不到三分之一选择结队南下,由罗马兵士带队,返回家乡。
    沈从一站在高高的了望塔上,透过望远镜观察整个营地。
    此次用到的帐篷,都是从华夏收集来的退役帐篷。
    华夏人民已经住上了宽敞明亮的自建房,这些帐篷被回收后一直压在各地仓库里,如今被重新利用起来。
    四千五百个帐篷,除了五百个帐篷被当做厨房和餐厅,其他帐篷里都住满了人。
    大部分都是枯瘦的身体、呆滞的眼神,半依躺在帐篷内的高低床上。
    根据统计,身强力壮者,只有不到五百万人。
    这些壮劳力,将是开凿运河的主力。
    第十三日,挑选出来的八万人分别挤进几艘巨大的海船,被运往开凿运河的初始地点。
    按照地球地理,这个地方被命名为赛阿德港。
    如今这里还是广袤的不毛之地。
    十多名艾姓青年早就搭乘大秦二号到达这里,并用挖土机、推土机等工程机械,将地面进行了简单的规整。
    八万奴隶被运过来后,第一件事就是在教导下领取和放置帐篷,组建生活区。
    如此众多的奴隶,即使一动不动,每日都需要消耗海量的食物。
    但是如今华夏已经整合了整个亚洲的粮食产区,尤其是东南亚,人口稀少,但产量巨大。
    之前的剩余粮都被萧振洲收进了红星仓库,如今萧林做主,全部反哺出来。
    与此同时,新近收缴的粮食也全部被截留,一致往亚历山大港运输。
    粮食源源不断的从华夏东南部、南部运送过来,这保证了这些奴隶的基本饮食。
    但还不够,要合理规划,长远发展。
    留在亚力山大市的奴隶,开始被组织着开荒种田。
    为了赶上第一季春耕,采用了野蛮的烧荒垦地。
    大量的曲辕犁、铁锨铁镐镢头等被投放下去,除了实在动不了的,哪怕是幼童,都上阵劳动。
    劳动就可以积工分,领取干粮、肉、菜、布匹等生活物资,而不是只喝粥、衣不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