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组阵营,基建狂魔的双赢
作者:鸽蔚桂   民国:拥大佬入怀,做港城之主!最新章节     
    在十九世纪中期,水泥还未传入华夏,我国传统的建筑胶凝材料还是黏土、石灰、糯米浆等。
    到了19世纪末期,一战前期,这些传统材料逐渐被英吉利人史弥敦发明的水泥所代替。
    一开始,国内水泥都靠从国外进口,或由国内的外资公司生产出来,故而水泥又叫“洋灰”,按照译音则叫“水门汀”。
    随着水泥使用越来越普遍,市场上供不应求。
    这里蕴含的巨大商机,使江浙一带的‘煤炭大王’刘洪生,萌生了开办水泥厂的想法。
    20年代初,刘洪生拉了申海本地几名商人一起,成立了“华商申海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并决定用五彩大象作为生产出来的水泥商标图像,商标即为“象牌”。
    这是我国水泥行业第一个审定商标。
    华商公司的“象牌”水泥正式投产后,经申海工部局检验后,其拉力、压力等各项指标均超过合格标准,“象牌”水泥畅销江南市场。
    当时申海的各大企业,如江南造船所、华洋德律风公司、浚浦局等建设厂房、造桥梁,都使用华商公司生产的“象牌”水泥。
    但是“象牌”水泥投入市场后不久,遇到两个强劲对手——“马牌”和“龙牌”。
    其中尤以东瀛资本小野田水泥会社生产的“龙牌”水泥销量最大。
    由于竞争激烈,国货水泥的售价一降再降。
    为了稳定市场份额,水泥基本都只能保证微薄的利润。
    再加上各项成本的投入还有工人的工钱,这样算下来,华商公司可以说是在赔本赚吆喝。
    但是刘洪生作为一个成功的实业家,他的决断力是平常人所不能及的。
    在双面夹击的情况下,他主动选择了破局!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相比于东瀛倭人,刘洪生果断的前往天津,跟生产“马牌”水泥的启新公司总经理陈一甫协商,签订为期5年的联合营业合同。
    合作达成后,“象牌”水泥销售以江南为主,退出东北、华北、华中市场。
    “马牌”水泥则退出南方市场,主要销在北方。
    “象”“马”联合后,销售量大增,两家企业相继涨价两次,所获利润不但弥补了以前的亏损,还有不少盈余!
    到了今年,国货水泥已经彻底的打败了进口水泥。
    “象牌”一举成为全国水泥行业的第一品牌,刘洪生当之无愧地成为“水泥大王”!
    虽然打败了东瀛水泥,但是刘洪生并没有把刀转向曾经的盟友。
    虽然“象牌”实力强劲,但是始终遵守着和盟友的契约。
    这样一位有民族气节、保持诚信、善用阳谋的实业家,是值得所有人尊重的。
    这也是为什么谢易知来申海的原因!
    毕竟跑马地只是他进驻港城的第一步,如果有一个随时会对自己磨刀霍霍的队友,那么他绝对没办法和港英政府斗智斗勇!
    “刘老板,我们对于你的商道精神是很赞赏的。
    这也是我们不远千里从港城来到申海找你,想邀你去港城办厂的原因。”
    郭家的二楼书房内,谢易知、何故、刘洪生、郭文标、其子郭新成、郭新华围坐在一起。
    因为兹事体大,郭家特意把他们引到了书房里。
    听完何故的话,刘洪生略微迟疑的开口:
    “我刘某人行商多年,对于两位同行的肯定也十分的荣幸。
    可我听郭家小丫头讲,你们是要开发一片地皮?
    可是建厂的成本也不容小视啊。
    况且港城是英吉利管辖,不管是他们还是其他外资的水泥,在港城都是有优势的。
    如果单单只为了你们一家的开发而在港城开办分厂。
    这对于我们而言,着实是有些鸡肋了。
    即使我们去大力做推广,但是其中的付出和回报来说,还是不足以让我们冒险!”
    谢易知闻言笑道:
    “刘老板不愧是纵横商界多年,对于厂子将来的发展这么快就预估出来了。”
    他先是夸赞了一句,然后他接下来的话震惊了除何故外的所有人。
    “如果真的只是几十亩土地,也不值当我们两人从港城跑到申海。
    我们要开发的是港城的一整个区。
    我们三生集团是港城赛马会的合伙人。
    我们在明年就要启动跑马地的建设了。不仅赛马场会得到扩大和翻新,还包括一应俱全的配套设施。
    我们将会有自己的豪华酒店,设施最完善的医院、百货公司,全年无休的娱乐不夜城。
    还会有全港城最高档的商业地产。
    当然,还有除太平山外最高端的居住社区!”
    他的话让在座的人都内心火热!这可是要打造一座城中城啊!
    谢易知接着再给出一击。
    “当然,我们的脚步绝对不止如此。
    所以刘老板,别说出去拓展销路。
    光只给我们三生集团一家供应水泥,你的工厂都会忙的不行!
    更何况,既然港城有了物美价廉的水泥。
    其他人怎么可能继续舍近求远?去用自己的热脸去贴洋人的冷白屁股?
    所以刘老板,你在港城建厂,绝对是值得的!”
    刘洪生彻底心动了!
    如果真的按照他所说的,去港城不仅是他事业的新发展,更会是一条后路啊!
    这两年各方局势越来越不稳定。
    普通百姓或许感受不到,但是他们这些生活在金字塔尖的人,当然能通过各种渠道知道一些秘辛。
    就现在看来,虽然申海依旧是歌舞升平。
    但是从街上出现越来越多、越来越嚣张的东瀛浪人时,机敏的他已经有了一种山雨欲来的预感。
    原本他是考虑搬家到租界的。
    但是他依然每天要上班,家里人也要出行,小孩还要读书。
    不可能一辈子待在租界里不出来。
    现在好了,如果他在港城开办了分厂。
    那么家人和孩子可以到港城生活定居!
    虽然现在的港城比不上十里洋场的申海,但是以他的眼光来看,不怵 20年,港城一定会越来越好!
    打定了主意,他抬头看着谢易知和何故。
    语气笃定的开口:
    “承蒙两位看得起,刘某人愿意接受你们的邀请!”
    然后拱手道:
    “今后港城的事宜,还要多仰仗二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