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亲子游,大人物要住半山
作者:鸽蔚桂   民国:拥大佬入怀,做港城之主!最新章节     
    “哥哥!我喜欢这里!这里的点心好好吃!”
    谢易知端起手边的布朗尼蛋糕,递给旁边的小弟谢行知:
    “小宝你也吃点,要不一会儿全让小贝吃完了。”
    谢行知接过盘子,慢条斯理的挖了一勺蛋糕放到嘴里,吃的一脸满足。
    然后他对着哥哥抗议:
    “哥哥,我都10岁了,是个男子汉了,你不要再叫我乳名了。”
    另一边谢慧敏也跟着附和:
    “是呀是呀,虽然小贝这个名字很可爱,可我还是觉得慧敏更好听!”
    “好好好!
    你们不是小宝小贝,你们是行知和慧敏。
    可是,我只给小宝和小贝买好吃的,买礼物。
    行知和慧敏都长大了,不需要哥哥买礼物了。”
    谢易知不怀好意的看着陷入天人交战的两个小家伙。
    “你们考虑一下,是继续当小宝小贝呢?还是要成为谢小少爷、谢小小姐?”
    龙凤胎交换了眼神,最终经过权衡之后还是败下阵来。
    “那好吧,我们还是当小宝小贝好了。”
    谢慧敏圆润的脸颊气鼓鼓的,给自己找补。
    “不过我们不是为了礼物,我们是觉得这个名字更亲切!”
    玉雪可爱的小少女着实可爱的紧,包厢内的众人纷纷笑出声来……
    进入12月,港城和连州的电报往来就更加频繁了。
    在安排好了家中的一应事物后,谢易知带着谢家、吴家、陈家的亲人们,一起来到了港城。
    谢易知带着他们入住的依然是半岛酒店,他们的反应也一如谢易知预估的那样,他们不仅喜欢窗外的维多利亚港,也喜欢这里的点心。
    这次前来港城参加赛马大师赛的人众多,这才刚刚进入12月,就已经有陆陆续续的赛马抵达港城。
    来自各个国家的高手们纷纷摩拳擦掌,都想在这场高规格、高奖金的比赛中一展风采。
    这几天,各个国家的报纸和电台也纷纷派人抵达港城。
    这场赛马会不仅是骑手和马民的盛事,也是世界媒体的狂欢!
    因为陆陆续续前来港城的人越来越多,大街小巷上的洋人面孔也越来越多。
    这座英吉利在远东重要的一片土地,彻底的展现在了世界面前。
    随着旅游人口的大量涌入,港城现在的接待能力也开始变得捉襟见肘。
    一战刚刚结束,港城还没有踏上高速发展的道路。
    现在的街头巷尾更多的是身穿长衫的华人,还有街边的家庭作坊。
    所以,前来参赛游玩的欧洲游客们纷纷挤爆了各间酒店。
    为此,何东还和谢易知抱怨过。
    “你们两个小娃娃,如果再晚些举办活动,我们就来得及改建一间酒店了!”
    对于损失这笔收益,谢易知其实也心痛。
    但是没有办法,赛马会打响第一炮的时机赶早不赶晚。
    跑马地的‘忘忧谷’计划才刚刚启动。
    所以他只能忍痛将这部分收益让给别人了……
    但是谢易知雁也不可能不收取一点好处。
    他找了两家酒店结成战略合作伙伴。
    下榻这两家酒店的人,均可以获得马票,并且还可以抽奖!
    这样一来,虽然没有赚到全部的钱,也算赚到了一部分!
    谢易知这个‘奸商想法’一问世,瞬间让所有人都惊掉了下巴。
    没想到还能这么玩?
    果然老板们的脑回路就是和普通人不一样啊!
    “妈,来了港城这两天,你觉得怎么样?”
    谢易知问正在品尝玫瑰红茶的母亲。
    吴淑娴抬头,微笑的说:
    “港城和花州一样,也不一样。
    你要是问我的话,我还是更喜欢花州,那里毕竟还是华夏的地方。
    不过,港城街头的人们让我感觉到他们的精气神儿。”
    吴淑娴不知道该如何形容,只能模糊的回答。
    “是一种很难琢磨的感觉,我也说不好……”
    一边的谢玉敏替她总结:
    “我想伯娘的意思大概是觉得港城更富有生机,这里的人们更有生命力吧!”
    吴淑娴点头。
    “没错,生命力。”
    何故听了他们的回答,笑着跟他们解释:
    “港城自开埠以来,大部分都是从岭南还有闽南过来讨生活的人。
    他们离乡背井来到港城,为的就是博一条生路出来。
    不管是商贾,还是普通百姓。
    他们来之前都是带着雄心壮志来的。
    所以你们能看着他们的‘生命力’。”
    见大家都听的仔细,何故继续开口:
    “虽然港城由洋人管辖,但为了发展港城、安抚民心。
    几任港督治下都十分的宽容。
    虽然洋人看不起华人,但是能保持基本的相安无事。
    所以,在这样一种安定的环境之下,港城相对于更加的安居乐业罢了!”
    大家对他的话都深以为然。
    就连老古板吴大舅都赞同的点头。
    吴二舅更是动了在港城开铺子的心思!
    易哥儿不是要建房子吗?到时候吴家完全可以买一间大的,把‘流光缎’卖到港城来!
    “妈,我今后的产业重心会逐渐往港城来。
    所以我预备在港城置办宅子。
    并且小宝小贝还有荣知,来港城念书更好。
    你和绣姨到时候也一并搬过来吧?”
    谢易知看着母亲,把自己的计划和盘托出。
    眼看着就要进入1931年了,历史的车轮也一步一步的在行进着。
    为了家人的安全,他也要早早的开始做准备了。
    听了儿子的话,吴淑娴和苏锦绣都吃了一惊。
    还是吴淑英先开口赞同:
    “易哥儿的想法我赞成,小妹,到时候你和锦绣都过来。
    要我说啊,述青你们兄弟俩也一起置办了最好。
    虽然我不懂做生意,但是我懂有人气就有财气这个道理。”
    吴淑英不愧是当家主母多年,对事情的敏锐还是常人所不能及的。
    她的想法很单纯,港城这看着哪儿哪儿都好的风水宝地,早早的置办好了家业,以后肯定可以回本的!
    吴淑英的发言给大家定了调子。
    讨论的内容也从要不要置办宅子,变成了在哪儿置办宅子。
    “听说这港城风水最好的地方就在那太平山上。
    莫不说那港督都住在那里,港城首富不也是住在那吗?”
    吴二舅吴述同率先发表了意见。
    ‘港城首富之孙’何故闻言,也笑着点头为大家解惑:
    “没错,太平山是整个港城的最高点,也是风景最好的地方。
    历任港督都住在山顶,原先是没有华人居住的。
    不过,在1906年的时候,我们何家成为了第一个住上山的华人家族。
    这些年也陆陆续续的有不少大富之家在太平山安家。”
    听了他的话,吴二舅连连点头:
    “既然如此,那我们也住太平山!”
    然后,他又转头问自己外甥:
    “易哥儿,你舅舅我能沾你的光,在山上也买个宅子不?”
    谢易知笑着答应:
    “放心小舅,现在住在半山的华商不在少数。
    既然大家都这么想,那么我们在港城的第一处宅子,就置办在半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