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亲事难
作者:楚诗魅   庶女发癫日常最新章节     
    陶籽怡见她坦荡,便也不跟她装:“我也喜欢出门,成日闷在府里,闷也闷死了。尤其这冬日,又寒又冷,雪景赏个两日,便看腻了,想出门看看外面。
    你三哥哥男人家天天在外面跑,倒说风凉话,说巴不得与我换一换。真要我俩换换,让他闷个三天,他就要叫唤的——快吃些热茶暖暖身子,别真招了风。”
    施窈接了茶,乖巧地饮了大半盏,从胃里暖到脸上。
    那股子阴寒邪冷,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正是呢,他们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能出门,却自己想闷在家里,与想出门,却被规矩逼着闷在家里,是两码事,两种心情。
    我要能重新投胎,让我自个儿挑,我肯定是选择做男人,而不做女子的。
    做男人,左拥右抱,不用经历生育之痛,可以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可以建功立业,也可以一双脚踏遍千山万水,无人挑剔我不对。
    做女子就不同了,生下来住娘家,嫁人了住婆家,一生来来回回,大概就这两个地儿之间倒腾,偶尔出门,便会遭人指指点点,可不是要闷死吗?”
    施窈这几回出门,且不说头一回的惊险刺激,上一回和这一回,府里女眷已有人有所不满,认为她不够安分守己。
    没说到她面前而已,私下少不得唠叨碎嘴两句。
    陶籽怡无端地气堵,轻笑道:“话是这么说,但做女子也有做女子的好,不用风里雨里奔波,不用为五斗米折腰,不用与外面的人勾心斗角,安安稳稳打理内宅,有丈夫庇护,却是比为生计奔波的男人更为享清福的。”
    施窈莞尔一笑:“嫂子说得对。虽说下辈子我想做个男人,但这辈子生为女儿,我也很开心。”
    她没有争辩。
    男人在更广阔的世界里奔波、为五斗米折腰、勾心斗角。
    而女人在一亩三分地的内宅里,难道就没有为五斗米折腰、勾心斗角吗?
    不然,怎么会有三从四德呢?
    怎么会有婆婆立规矩呢?
    这不就是在为五斗米折腰?
    若施窈反驳自己,陶籽怡或许还能再说出一百句反驳施窈,但施窈瞬间放弃立场,顺着自己的话说,她反倒越发闹心。
    且不知这闹心从何而来。
    她嗔怪道:“不是说,你得了空,便来韶华苑寻我耍吗?我整日翘首以盼的,怎不见你来?”
    施窈赧然道:“三哥哥不待见我,三嫂子要跟我说句话,他都怕我带坏了三嫂子似的。我哪里敢上门去叨扰,怕他将我打出来呢。我虽脸皮不薄,但也是个要脸面的姑娘家。
    今儿是老太爷点了三哥哥陪我出门,倘若许我自己挑,我宁可挑七哥哥。
    嫂子若无事,便来关雎院寻我玩呗,我上午跟着祖母学书法,下午是常空着的,也无甚打发日子的玩乐,只与丫鬟们问问京城的风俗,或听柳华姑姑教教规矩罢了。”
    陶籽怡讪然。
    施窈不敢寻她玩,她也是不敢去寻施窈的。
    关雎院隔壁便是兰佩院,她去寻了施窈,不去探珠珠,怎么也说不过去。
    若两个院子都去了,恐怕两头都落不到好,她倒成了首鼠两端讨人嫌的,何苦来哉!
    且施窈与大房不睦,满府皆知,大伯母对二房常有照顾,她也不好去下大伯母的脸面。
    两人沉默一瞬,默契地又聊旁的。
    施明桢常在外面跑,他偶尔会跟陶籽怡说些八卦。
    陶籽怡不好总去烦他讲些“鸡毛蒜皮”的家长里短,便常叫了他身边的小童子进来,请些果子茶的,小童子们便能嘚吧嘚吧,讲半个时辰外面的新鲜事。
    因此,她倒知晓不少八卦,如今正好拿出来讲与施窈听。
    施窈听得津津有味,偶尔也讲讲金陵老家的事,譬如东家的狗儿,西家的猫儿。
    两人有来有回,聊得正得趣,陶籽怡讲了件公鸡代新郎娶媳妇的新闻,话锋一转,问道:
    “妹妹怕是明年便要说亲的,可想过嫁个什么样的人家吗?女子嫁人,是一辈子的大事,轻易马虎不得。”
    施窈轻咳一声,装作害羞:“这事儿,我可做不得主。得看祖母和祖父的意思。我相信,祖父祖母会帮我挑个好郎婿的。”
    陶籽怡陡然发现,施窈是个极聪慧的姑娘。
    她知道嫡母容氏不待见她,便从不去三房碍容氏的眼。
    知道三老爷不靠谱,便从不煞费苦心、浪费光阴、自讨没趣去讨好父亲。
    她抓住了施明珠生病的机会,从被全府上下嫌弃为难,一步步用点点滴滴的日常相处,撬开老太爷和老太太的心扉。
    今早老太爷护着施窈,把近来府里所有的倒霉事扣在欣嬷嬷头上,她是颇为震撼的。
    陶籽怡倒是稍稍放下心,这说明,老太爷到底念着施窈是施家血脉,无论如何,至少会护住她的性命。
    不过,施窈的亲事,还是难。
    得罪将来会继承国公府的大房一家子,不得父亲嫡母欢心,而宠爱她两分的老国公和太夫人,双双年近古稀,不知有几年好活,谁敢娶施窈?
    这话好说不好听,她一个隔房的堂嫂,也不好插嘴施窈的亲事,正为难怎么收场,青莲寺已是到了。
    这一回,施窈熟门熟路,拜了菩萨,捐了一百两银子的香油钱,答谢菩萨还愿。
    又捐一百两,求菩萨继续保佑她家宅不宁。
    之后,命柳华姑姑就近购买柴米油盐:十车柴、十石米、五石面粉,外加一大陶罐荤油炒的咸菜。
    嘱咐寺庙的方丈要长久施粥、施馒头,她会定期派人来送柴米和咸菜。
    方丈大师直说:“小施主是纯善之人,将来必有福报!”
    施窈面上笑盈盈答谢,心中不以为然。
    她哪怕此时此刻捐出所有家当,救一万个人,天上也不会凭空掉下福报、掉下馅饼,或掉个神仙下来,爱到为她生为她死,为她杀尽天下敌。
    好日子,从来是靠自个儿努力的。
    努力的人,一手烂牌可能会变好牌。
    不努力的人,一手好牌也可能会变烂牌。
    施窈对封建迷信只信一半,但对“天道酬勤”四字深信不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