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寒门的学子
作者:正则君   穿越成女婢日日担心被宠幸最新章节     
    宋彦轻轻嗯了一声,望着九和的目光,随即柔和了几分。
    扬起唇角,浅笑着向九和娓娓道来。
    陶洚出生于寒门。
    因为才华出众,被曾经的帝师,顾清,收做了的学生。
    陶洚不负顾清重望,一举夺了雍欣八年的探花。
    他本该留任京城,入朝为官,有着一片大好的光明前途。
    可就在陶洚金榜题名的那一刻,他被昌平侯瞧上了眼。
    昌平侯想把自己的小女儿,许配给陶洚。
    想要陶洚,做昌平侯府的上门女婿。
    可是陶洚不愿意。
    因为陶洚的心里,有一位青梅竹马的小女娘。
    即使他的那位青梅竹马,也是贫苦百姓家庭的出身。
    可陶洚依旧执意的迎娶了她。
    那时候的顾清,早就已经请辞了帝师一职。
    昌平侯为了泄私愤,就故意打压陶洚。
    让身为寒门学子的陶洚,在朝中举步维艰。
    后来直接被打压外放,成了司州虹县的县令。
    陶洚在虹县县令的位置上,一直待到了今日。
    现下司州知州的位置空缺。
    按照陶洚的政绩,应当提拔为司州知州的。
    可他却偏偏是个代理知州。
    这其中,自然有昌平侯动的手脚。
    陶洚一介寒门,朝中并无根基。
    纵使有一身的才干。
    也只能屈才在小小的虹县,做个品级最低的小县令。
    宋彦虽然只用了三言两语,就把陶洚的故事说完了。
    可九和,依旧震惊的无可复加。
    原来寒门学子,即使通过科举走上了仕途。
    可依旧,身处在掌权者的最底层。
    仍旧要被上位者,随意的支配。
    难怪电视剧里,很多寒门学子通过科举入仕。
    都要娶个大官的女儿当老婆。
    其实都是为了,找个有实力的岳家做靠山而已。
    都说女娘们,想通过婚姻改变命运。
    其实,男子也是。
    一刹那间。
    九和对陶洚的不屈权贵,敬佩的五体投地。
    宋彦的接风宴,陶洚安排在知州府里。
    九和经历了一场,唯一没有歌舞美姬的接风宴。
    司州不仅贫乏,而且治下只有两个县。
    所以整个接风宴,加上了宋彦,总共也就三位。
    九和发自内心的觉着。
    这一顿宴席,是最让人舒适的宴席。
    就像许久未见的老友聚餐一般,畅快又适意。
    这一次,宋彦没有让九和试菜。
    而是直接让九和,在旁边另起一桌,与宋彦一同吃了起来。
    陶洚一开始很诧异。
    但是瞧着宋彦,与九和说话时温声细语的模样。
    立时就明白了大半,便也没有多说什么。
    九和原本以为,这场宴席,只是看起来像老友聚餐而已。
    没承想,还真的就是老友相聚了。
    宋彦送给了陶洚一个锦盒,尊重道:
    “陶师兄,这是老师让我带给你的一方古墨。”
    “老师一直很记挂你,让我给你带句话。”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陶洚收下锦盒,语调里尽是感怀:
    “陶洚多谢殿下的恩泽。”
    “还劳烦殿下,帮陶洚转告恩师。”
    “学生,此生定不负恩师的重望。”
    九和在旁边,一边吃的满口留香。
    一边满脑门儿的感叹,刚才听到的那个大瓜。
    宋彦居然喊陶洚,为陶师兄。
    宋彦与陶洚是同一个老师教的?
    他们都是顾清的学生?
    难怪啊,一场接风宴办的跟老友相聚似的。
    可不就是同一个老师的师兄、师弟嘛。
    宋彦与陶洚之间的谈话。
    由关于老师的叙旧,慢慢过渡到了工作上。
    因为司州与镇州相邻,镇州工商业很发达。
    所以司州的很多百姓们,都去镇州务工了。
    司州本就地处山林,耕地不多。
    再加上很多百姓,为了方便去镇州务工,举家都迁走了。
    所以司州不仅耕地少,人口也愈发少了。
    倘若能够开通运河,那对于司州来说,便是天大的好事儿。
    司州的地界儿上,最有钱的乡绅,是虹县的邹家。
    邹家家主,邹霖,是个年过花甲的举人。
    因着邹霖举人的身份,邹家有很多的免税优待。
    再加上邹家的产业,有不少的良田。
    所以邹家,便是整个司州数一数二的富户。
    宋彦没到之前,陶洚就已经同邹霖商讨过了。
    开通运河的工事,还差些银子。
    邹霖听了,当即就说,愿意捐出五万两白银。
    倘若松州、肃州的富户。
    他们说只捐出五万两白银,那肯定是故意推脱、不想捐的。
    但这五万两白银在司州,这意义可就完全不一样了。
    很有可能是整个邹家,能拿出的七八成家当了。
    邹霖在第二天,就号召了整个司州,其他所有的小地主们。
    这些小地主们七七八八的,又凑了两万两白银。
    所以此次,司州筹款的银两,总共是七万两白银。
    别看只有区区七万两白银。
    虽然连其他两个州的零头都比不上。
    可这七万两白银。
    已经是整个司州的富户们,能拿出的最多的了。
    宋彦很是满意,能有这样的结果。
    说明开通运河这件工事。
    在整个司州的百姓们眼里,都是一件利好的大事儿。
    如此一来,即便是司州的人口少。
    运河开凿所需要的劳动力,也能完全跟上了。
    不过对于九和来说。
    这一场接风宴,最让她惊艳、且出乎意料的。
    是宴席上所有的菜肴,全都好吃极了。
    而且,这些菜品的做法极其家常。
    与平日宴席上的菜品,做法完全不同,味道却胜过数十倍。
    九和暗地里,仔细观察着宋彦吃菜。
    没想到,连宋彦吃每道菜的时候,都多咀嚼了好些下。
    看来宋彦也是很喜欢,陶洚家的大厨做的菜肴。
    九和一通吃喝,很快就肚撑腰圆了。
    她忍不住偷偷的离席,悄悄往知州府的东厨,溜达去。
    九和只想瞅瞅大厨,是哪路神仙,说不定还能偷师一二。
    她摸索了半天,终于找到了知州府的厨房。
    是个不大点儿的灶间。
    九和刚走进厨房的大门口,就听着里面,有位仆妇急声道:
    “夫人,您慢点,别烫着。”
    “您歇一会儿,让我来做剩下的吧。”
    “您忙了大半天,都没有挨着椅子坐下。”
    “这么多菜呢,您别累坏了。”
    九和听了这通话,脑门儿上恍然一惊觉。
    难不成,这大厨是陶洚的妻子?
    堂堂代理司州知州的夫人,竟然亲自下厨做菜?
    陶洚怎么这么好的口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