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赚钱
作者:挽清莜   悍姐好种田最新章节     
    阮青青计算着手上一共也就一百四十文钱的花费。
    在这个朝代一石大米要三钱银子,差一点的碎陈米是一石一钱银子,小麦一石也是三钱银子。而这个朝代的一石相当于一百二十五斤。
    一斤盐十五文,一斤豆油或者菜籽油五十文,一斤肥肉多点的猪肉十五文。
    她算了又算,决定买一斤盐、两斤肉和九十斤碎陈米。植物油实在是太贵了,她买不起,买点猪肉炼油凑合下。
    “什么?你要买九十斤碎陈米?小姑娘,我们家粮店卖粮食有一石一石的卖,一斗一斗的卖,哪有十斤、九十斤卖的?”
    粮店里的掌柜一听阮青青说买九十斤碎陈米,忙笑了起来。
    “这样吧!小姑娘,你要不买一石的,要不买九斗的。我们家店里的碎陈米最是实惠。你就是买一石的量,也就一百文铜板的事。”
    “掌柜伯伯,那你给我拿九斗的碎陈米吧!”张蕴然在心里计算一番后道。
    “行!小姑娘,你把米袋拿过来,我让人给你装米。”掌柜一脸笑意。
    阮青青面色囧了囧。“我没有米袋子。”
    谁知道古代买米还得自带袋子呀!
    “嘿,我说你这个掌柜的,你们这么大的店,不会连个米袋子都没有吧?”阮万铁在旁边听不下去了,忙出声。
    “米袋子不是没有,只是我们粮店有个不成文的规定:若你们是买上等的精米,而且是一石一石地买,那会赠送米袋。买其它的粮食,那米袋则要另花铜板买。不过我们家的米袋也不算是贵,两文钱一个,牢固耐用,包你满意。”
    掌柜的一脸和煦道。
    阮青青将手中的铜板攥紧了又松,松了又攥紧,反复三次后,她一咬牙,“掌柜的,袋子我买!”
    一出粮店,她心里几乎是在滴血。
    再加八文钱就还可以买一斗米呢!
    阮万铁想说点什么安慰一下,却是什么也说不出来。最后只是背着背篓,默默地跟在阮青青后面走。
    再买完盐和肉,考虑到家里连装盐油的罐子都没有一只,阮青青又去杂货店跟店老板软磨硬泡用最后三文钱买了一个粗陶盐罐子和一个大号的粗陶瓷碗。
    抱着盐罐子和粗陶碗走在回家的路上,阮青青心里很不是滋味。
    千辛万苦地在山上忙活那么久,也就赚这点东西回来。
    现在家里真的是什么都缺,哪哪都需要钱。
    光靠他们这样在山上倒腾,饭都不一定能吃饱。更别提家里还有个即将分娩的王氏,也需要准备点银子,以备不时之需。还有即将出生的弟弟或妹妹的衣物也要准备起来。
    阮青青心里愁得不行!
    她得想个办法多赚点钱回来,否则这个家里再有个什么风吹草动,直接玩拜拜了。
    昨天晚上阮老爷子他们过来时,他们脸上虽有心疼但也只限于心疼。因自己老爹以前的德行寒了老宅众人的心,他们也很难从老宅那在得到什么实质性的帮助。这冰冻非一日之寒,解冻也并非一日之功。
    她这愁不仅愁在心里,也愁在脸上。
    即使中午家里终于可以吃上一顿真正意义上的饭,也没能让她开怀。
    午后,阮青青走出沉闷的家,失魂落魄地在村里晃荡着。
    该怎么为家里找来钱?
    借是行不通,村里人均避他们如蛇蝎,更别说能借到钱。
    打猎?
    她空有异于常人的力气,但是丝毫不懂打猎技巧。之前还是靠背篓和不管不顾的那股劲儿才逮到野鸡。
    做美食?
    就她家现在这个家底食材都凑不齐全。
    利用穿越前的所学专业知识?
    穿越前她是农业博士,是在去参加一场重要的学术研讨会的路上横遭车祸,才魂穿到这个不知朝代的古代农家里。
    先不说种地收成慢,就是这会儿她想种,家里都没地让她种。
    “咯噔,咯噔……”
    不知不觉晃到村口的阮青青循声望去,见有父子二人向村子里走来。
    待二人走近,阮青青眼睛猛地一亮,或许她找到了一个很不错的财路。
    那父子二人均身型高大,走在前面的是村里有名的燕木匠燕曲风,三十多岁的年纪,刀削脸,不苟言笑。
    略落后一步的是他的儿子燕泽辰。只十三四岁的样子,身形挺拔,已有五尺来高,紧绷着脸,一心一意地低头赶路。
    父子二人背上都背着行囊,看样子是在外面做工回来的。其中燕泽辰的背囊里露出了刨子的一角。
    那露出来的刨子让阮青青有了赚钱的灵感。
    作为博古通今的农业博士,对古代的一些农用工具再熟悉不过了。或许她可以用同样的办法,为家里赚一笔钱。
    主意已定后,阮青青忙前去拦截燕木匠父子。“燕大伯、燕大哥好!”
    专心赶路的燕曲风冷不防被人挡住了路,还是村里风评最坏的那家人,当即脸色一冷。
    “有事?”
    “燕大伯,我有幸得高人指点,会一点罕见的农用器具图,想跟您合作。”阮青青直接开门见山。
    “不感兴趣,你另找他人吧!”
    燕曲风想也不想就拒绝了,绕过阮青青继续往前走。
    “如果我说的是使用起来非常省力的犁呢?”
    阮青青不想错过这个好机会,快速地在脑子里的找到稍微领先一点这个时代的农具——曲辕犁。
    燕曲风迈腿的动作一顿。
    作为手艺精湛的木工,怎么制作好用的犁,他自问十里八乡没有谁比自己更清楚。
    阮老四家的大丫头大言不惭地说可以画出非常省力的犁,真真是可笑。
    燕曲风当即面色一肃,语气也更冷了几分。“我很忙,没空陪你说笑!”
    “燕大伯,我是认真的,也没时间说笑。时下犁的犁辕是直的,犁地时为了保持稳定,必须用相当大的人力去压犁梢。但是如果将犁辕做成弯的,辕端做到低至与犁铧齐平的位置呢?”阮青青不急不缓道。
    涉及到自己专业的东西,燕曲风没有大意。
    他跟着阮青青给的思路稍微一想,瞬间便豁然开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