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有盼头
作者:挽清莜   悍姐好种田最新章节     
    “民所需,身必达!”这句话就跟魔音似的一直在阮青青的脑海里萦绕。
    让她想到了华夏的爷爷。
    老人家的大半辈子是真正地做到了:“民所需,身必达!”
    有些人活在肤浅的个人物质欲望里,有些人却是活在深重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里。
    这活法不一样,生命的质量自然也不一样。
    她甩了甩头,将脑子里的乱七八糟的想法都晃掉,还是想想眼前怎么活下来要紧。
    阮青青他们一行到达老宅时,已是半下午。老宅里的氛围有些沉闷,大家的脸色都不怎么好。
    “我说青青啊,你说这都是个什么事?昨天下午你爹还回来通知我们一起逃难,今儿就被镇长通知不能随便走动,连镇子都出不去。”
    李氏看到阮青青立即大吐苦水。
    阮老爷子也皱眉看她,“怎么就你一人回来?你爹娘呢?”
    “我爹娘他们已经出城了。”阮青青如实道,
    “什么?出城了,为什么不带上大伙?”李氏当即跳了起来。
    “现在只允许外地人的马车出城,本地人一律不准出城。我们根本就出不去。”
    “那你爹娘怎么出去的?”李氏瞪着眼睛问。
    “是我用烤鸭的方子跟行商换的机会,但人家只能匀出一辆马车出来。我爹娘他们也只能和行李一起挤在一辆马车里。”阮青青解释道。
    “你怎么没有跟你爹娘一起走?”阮老爷子问。
    “我爹他放心不下你们,本来他想留下来,我跟他换了下。”
    “你爹他……唉!”阮老太深深地叹了口气。
    晚饭时,阮青青纠结了一阵子还是出言道:“爷奶,现在我们所遇到的困境一是瘟疫的威胁,一是水源的问题。我的想法是大家一方面做好防护,另一方面还是要派人出去寻找水源。”
    阮老太一听不淡定了,“朝廷到时候不安排大伙儿逃难么?”
    阮青青神色慎重地将大家都扫了一眼,“奶,这回不比以往。如果是没吃没喝的,朝廷或许会让我们挪个地,但是如果是瘟疫……封村子都是有的。”
    阮万锡和阮世兴两人一听封村,皆面色一白。
    “我听说历史上瘟疫到了控制不住的时候,官兵会直接封村然后烧村……”阮万锡哆嗦着嘴道。
    阮青青重重地点了点头。
    “为了以防出现那最坏的结果,家里的小孩子不要出村子。
    伯娘们在家里多做些可以罩住口鼻的面罩,家里四周多用艾草熏一熏。凡是进口的东西一定要煮沸、煮熟了再吃。伯伯们,我希望你们能跟我一起进山找水源甚至是可以住人的山洞。”
    他的话音一落,大家都沉默了起来。
    “青青,问题已经严重到这个地步了么?”阮老爷子抖着手问。
    “爷,咱们得做好最坏的打算。另外我还是希望爷你能跟族长以及村长他们讲一讲,防瘟疫可不是我们一家子做好就能行的,得大家都动起来。特别是这个时候不能瞎吃东西,比如外面的死东西或者老鼠之类的。”
    “嗯,明天我去跟族长以及村长他们提个醒。”阮老爷子面色凝重地点了点头。
    “吃过饭,我们就来做那个面罩吧!”阮老太也发话。
    “明天一早,我就把家里的收集起来的干艾草点起来熏熏屋子。”刘氏也放慢了咀嚼速度,适时地出声道。
    吃过晚饭后,阮青青婉拒阮老太等人的挽留,回到自己家里。
    家里住着的的十位下人,阮万铁没有来得及安排,本来打算让他们跟着老宅里的人一起去县城,后来走不掉了反而留了下来看守屋子。
    “大小姐,回来了。”
    “刘叔,王婶,近期告诉大家没事不要随意出门。另外明天把家里晒干的艾草找出来,将屋前屋后熏一熏吧!”
    阮青青简单地吩咐下后,简单洗漱下便躺在床上想问题。
    另一边老宅子里的人也没有睡下,阮万金兄弟几个都挤在阮老爷子的屋里商议事情。
    “爹,娘,今儿一大早,老四就去我那了。他说他把青青留在我们身边,让我们帮忙看顾点。另外青青那孩子有些造化,让我们大家多给她点信任,说不得,她真能带着我们度过这个难关。
    我是真的没想到像那些个水利工程、天车、罱河泥、粮食增产的法子、防蝗灾以及高粱席等都是青青那丫头先提出来的。今儿在饭桌上,青青说的那些事,条理分明,有理有据,我还担心你们不应呢!”
    阮万银一时之间唏嘘不已道。
    阮老爷子眯着眼吧嗒吧嗒地抽着烟,轻轻呼出鼻腔里的烟雾后,他睨了阮万银一眼。
    “你当你爹我活了这么多岁数白活了?如果不是青青那孩子,老四能戒掉赌?能老老实实地在家种地,甚至是种出个官来当?
    就水利工程那事,其实那孩子第一个是来跟我商量的,本想让老五和兴哥儿一起去跟县太爷提的,怪我当时害怕会担责任没有应。若当时应了,他们俩少不得会让上面记住,甚至直接被赐个官当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哦?还有这事?”阮万银和阮万锡都来了兴趣。
    阮老爷子没理会他们,自顾自地讲,“还有那高粱席,如果不是她很肯定的说高粱秆能编成席子,谁会想得到?就是我在试的时候,都有些不大看好。是那孩子坚持说一定可以,不可以就肯定是哪个步骤错了或漏了。去年光是编织高粱席咱家就分得近千两的银子。”
    “嘶,这么多?”
    “没这么多,我们怎么有银子买了一地窖的东西藏在里面?不过这事过我口,入你们等耳朵,切莫传出去。”阮老爷子嘱咐道。
    “嗯,我们晓得轻重。”阮万金兄弟几个连连保证道。
    “还有那些粮食增产的法子,可以这么说,我这些种一辈子地的老家伙们都不及她。如果不是她,大伙儿根本就熬不过去这个旱年;如果不是因为她,哪里还有在旱年能吃饱饭这种好日子过?梦里怕是都不敢这么想的?”
    阮老爷子感慨着。
    “说起红席,我倒是听说了一些消息。说是咱们这边周大人送去的红席深得皇上的心,为此他还让大臣们学习咱们清水县的百折不挠、不息自强的精神。因为这,才引来了许多外地人慕名来咱们清水县。
    让我们清水县乃至庐临府繁荣了一阵子。这次若不是爆发了瘟疫和水源减少,咱们清水县繁华程度说不得会再进一个台阶。”
    “这么说来,还真是以她一人之力搅活了灾年里咱们清水县这潭死水!”
    阮万锡总结道。
    “这么说倒也贴切!”阮万金忍不住点头。
    “所以有那孩子在,我这心里还真有点盼头!”阮老爷子吐了口烟补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