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送货
作者:挽清莜   悍姐好种田最新章节     
    直到麦子熟了,阮青青也没能想到什么好的工具。现代化机械倒是可以高效种地,可目前的技术水平跟不上,造不出来那些玩意。
    除非她能在这里掀起工业革命!
    想想她还是歇菜。穿越之前,她是农业博士可不是不是工业博士,干不来这个,所以这计划只能暂时搁浅。
    枣子岭里的众人收完油菜和麦子,看着家里堆得满满当当的粮食,大家的脸上挂满了劫后余生的喜悦。
    五道岭里的磨坊,燕木匠再次给建了起来。
    在哗啦啦的水花响声中,石磨日夜转个不停。
    水里嬉戏的鸭子们时不时地扑棱下翅膀,嘎嘎地叫几声。村头林间低头刨食的公鸡时不时仰头引吭高歌一曲与之遥遥呼应。
    阮青青走在田间地头,听着乡野中这特有的曲调,心中有种特别的踏实感。
    “青青,忙着呢!”田里有人跟她打招呼。
    “是呢!秋香婶,你这是要准备插晚稻了?”阮青青亦笑眯眯地回话。
    “可不是么?地里已经压好了绿豆苗,这撒完了石灰就该下秧了。”
    “秋香婶,今年家里打算养多少只鸭子呀?插完秧过个二十天就可以赶鸭子下田了。”阮青青笑盈盈地提醒。
    “这具体的要等家里这批鸭子卖了回了本才知道。不过我和你春生叔打算最少养个二十来只。”
    阮青青点了点头,“虽然鸭稻共生可以提高稻子的产量,但是一亩田里的鸭子不要超过10只,以免鸭子太多,吃不饱对稻子造成伤害。还有等稻子开花后,一定要将鸭子从稻田里赶上来。”
    王秋香听到这,脸上的笑意更热切了些。“好的,青青放心!你秋香婶都记下了呢!”
    阮青青寒暄几句便去自家稻田里忙活。
    如今有绿豆的鲜茎叶肥地,再加上水源充足,后面又有鸭子进入稻田,中途再补加点肥料,今年晚稻的产量不会差了去。
    正在她畅想不久的将来大丰收的场景时,王芳一路小跑至五道岭。
    “大小姐,温公子那边带话过来了,说是这几天需要一批鸭子,让你帮忙张罗下。传话人还在家里等着。”
    “成!王婶,我知道了。这就回去。”阮青青跟在田里的刘义等人交代好撒石灰的注意事项后,便从田里上来,在旁边的沟里洗好手脚便往家里走去。
    传信的是温淳炆的亲随怀升,见到阮青青当即公事公办地将话传到。
    “阮姑娘,我家爷吩咐,这几日就可以让你们准备好一百只鸭子送过去。 ”
    “是要我们打理好还是送鲜活的鸭子过去?”阮青青问。
    “阮姑娘,我家爷说了鲜活的鸭子十文一斤,打理好了的鸭子十六文一斤。另我家爷特地强调这打理好的,毛一定要打理干净,皮不能伤了。具体送什么样的鸭子过去,请阮姑娘自己定夺。”
    阮青青点了点头,“麻烦你回去告温公子,给我们三天时间,我一定将这一百只打理好的鸭子送到。”
    怀升将话带到了,客气几句便回清水县城。
    当天傍晚,阮青青敲响了挂在村子中间的铜锣。
    锣声一响,枣子岭里的村民纷纷向村子中心高台下面的那片空地聚集。
    赶来的人有刚从地里回来的,有抱着碗的,有手上拿着菜的……
    “青青,这次是为什么事敲锣呀?”有人出声问站在高台上的阮青青。
    “从今天开始,大家可以往我家送鸭子。价格就是十文一斤,我也不赚大家的差价。但必须是脱过毛的健康鸭子,太嫩太小的不要。
    为了避免耽误大家时间,今天由住在村南头的爷奶叔伯们先把家里的鸭子送过来,明天是住在村北头的爷奶叔伯们送过来,后天是住村西头的爷奶叔伯们送过来。总之大家不要扎堆过来送鸭子。”
    阮青青高声宣布。
    “终于等到收鸭子了!我正等着钱去买鸭苗呢!”下面的人立即人声鼎沸起来。
    “可不是么?”
    大家三三两两的结伴回家,商量着将买多少鸭苗。
    因为最开始大家的鸭苗都是阮万铁托人从外地运回来的,成本颇高,大家养的都不多。随着阮青青家炕鸭子,这鸭苗的价格便降了下来。
    养大了的鸭子专门有人收,不用操什么心。平时还可以将鸭子赶到稻田里去肥田除虫,不用费粮食喂养,就出点鸭苗钱和一点往外赶和往回赶的功夫。为此,大家养鸭子的积极性非常高。
    而阮青青家里刘义、王芳等十人本来就是因为当初卖烤鸭忙不过来而买的下人。收鸭子、杀鸭子这些事,他们都是轻车熟路,做惯了的。干起来又快又好,基本不用阮青青操什么心。
    仅是一上午的功夫,他们不仅收完了鸭子,处理好了前天晚上和当天枣子岭村民们送来的鸭子。
    看着家里鸭血和鸭杂攒了一盆又一盆。阮青青还是决定先给他们家在清水县所开的酒楼里送一部分过去,同时处理好的鸭子也给温淳炆送过去。
    酒楼是阮青青他们家和老阮家合资开的,阮青青出菜谱,老阮家出人手、银子以及负责经营。
    天热,阮青青是到了傍晚,外面不那么晒了,才坐马车去送。
    马车是阮万铁逃难期间置办的。一共有两辆,一辆被他拿去用了。
    在阮万铁回来的第三天,他就被傅元昊等人请去县城商量春耕的事宜。因为周政下达了死命令,他们清水县这次秋收要收上一万石的粮食税上来,还必须得按照一亩地三成的税去收,不能多收、重收,否则严惩不贷。
    傅元昊从周政那得知自己手下还有这么一个厉害的劝农官,当即把他召集过去,商量对策。
    其他县的知县打听到了阮万铁这么个传奇人物,不惜花大价钱请他去自己治下的县里指导春耕。所以这段时间阮万铁除了是回来向阮青青请教问题,否则根本就见不到他的身影。
    家里还是由阮青青在打理,与他们回来之前不同的是,阮青青身边多了几个帮手。
    比如这会儿,阮世平帮忙驾着马车去清水县送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