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孩子们的欢喜
作者:黄豆生芽   连生三女,被重男轻女婆母赶出门最新章节     
    刚验收完的是牛松家,他正拿着空麻袋要离开,突然听到这一嗓子,没由来的吓得腿是一软。
    “大、大人,我家上的都是今年新粮,刚刚这位为官爷都看过了。”牛松只当是自家的粮出了问题,急得起了结巴的辩解。
    村里人在村里都是响当当的汉子,到了官家面前,瞬间就成看到猫的耗子。
    不致命,就是骨子里的怕。
    怕啥?不知道!
    粮官闻声抬头一脸严肃的看他问,“你叫温无言?”
    “啊?不是不是,草民是牛松。”牛松一见不是找自己,说完这句话后狠狠地松了一口气。
    原本就到温无言家,只不过他不知道粮官说“等等”在说谁,就停在那边没动。
    此时听闻是找自己,他拉着车上前一步,对着粮官作辑,“大人,草民是温无言。”
    粮官低头看看册子,再抬头打量他一眼,只是觉得他和周围这些老实巴交看向自己时诚惶诚惧村民有些不一样,具体哪里不一样?粮官一时也说不上来。
    “你家五亩田地产了多少粮食?”粮官问。
    温无言看了一眼粮官,老实回答“十八石。”
    “十八石?其他村户五亩顶多产粮十石,连同你村的刚刚几户也只有九石左右,为何单单你家特殊?”粮官一板一眼地问。
    只不过他的目光却是在温无言和吴山之间审视,最后目光落在吴山身上,大有是不是你这个村长搞错了?
    吴山见状急忙上前解释“大人,没错,他家就是十八石,我们大伙都看了的。”
    温无言眼见粮官不信,他朝着粮官再次作揖,跟着就说了自家多追加了肥料的事,“所以今年产量高。”
    “这话怎么听着那么耳熟?”粮官心里嘀咕一句,只不过面上还是一脸严肃。
    他再次打量一眼温无言,对他所说的“肥料”很感兴趣,打算让他把方法说出来时,粮官似乎想到了什么,脱口而出“你可识得镇上沈府?”
    “沈府?可是沈琳沈老爷府上?那自然是认的。”温无言继续态度诚恳回答。
    嘶!
    粮官有心想从温无言这边问出些他嘴里的“肥料”是怎么回事,一听他都敢提沈家老爷的名讳,刚刚升起的念头瞬间就被他压下去。
    眼睛眯眯盯着温无言看了片刻后,心里有了计较,眼前人肯定和沈府有着一定的关系,所以沈府给了他沤粪的法子。
    怪不得刚刚听他 说时,总觉得很熟悉。
    嗯,看着这个沤粪或者肥料之事果然有用,牛头山村是桃花镇的最后来的一个村子,他明天就可以回县里,这事一定得和上官好好说说。
    粮官心里有了打算,不动声色收了温无言的上粮,温无言自然也不知道因为沈府比自己家早点上梁,所以自己家的高产被归纳为沈府的关系。
    ......
    日子一天一天晃过,麦茬地这几天被温无言收拾出来,其中四亩地被温无言修了高高的田埂,打算用来再种植一些水稻。
    剩下的一亩清清说想种红薯和花生,温无言趁着自己还在家,把地连着翻了好几遍,直至松松软软。
    家里。
    顾清清把前两天把浸泡过水的麦粒倒在平日用来晒东西的竹篾上,在发芽的过程保持湿度。
    孩子们眼睁睁看着麦粒的芽头由嫩黄变成翠绿,再次着急问“婶婶,他们真的不会变成地里的麦子再结麦穗吗?”
    “不会。”
    顾清清见他们不信,冲他们嘻嘻一笑“因为我不给它们机会哇。好勒,干活啦。”
    随着她的话声,她已经在动手把像公园里的草坪一样麦皮从竹篾上揭了下来,这个过程带着根系被扯断的沙沙声,听着特别解压。
    在顾清清的招呼下,拿盆、拿瓢、拿案板、拿刀,她自己端着发芽的麦粒。
    她住木屋时由从山坡上用竹筒引水下来到缸里,原来的大缸还在,因为她们家现在吃的水还是从这个的大缸里担进院里的缸里。
    此时,顾清清带着孩子们在这边清洗麦芽。
    她自己则把清洗干净麦芽开始切碎,跟着放进家里的石臼里,用舂把麦芽捣微烂。
    “娘,为什么要把刚刚蒸好得糯米和这些麦芽绊在一起呀。”二花在边上看的稀里糊涂的问。
    顾清清动作一顿,想了片刻后的确不知道该怎么解释,只能避重就轻的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但我知道只有这样才可以做出糖来。”
    做糖绝对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从上午到下午罗梅花和温升熹回来,顾清清已经在熬最后的糖汁。
    “哇,家里好清甜的味道。”罗梅花进院子闻着空气中的麦青味和甜味感慨。
    “嗯,我也闻到了,好甜。”温升熹笑得时候露出小虎牙。
    “婶婶,小姨,娘在给我们做糖嘞。”挤在伙房里面的二花听见院内传出来的动静,小人急忙跑到门口,高兴地说。
    “满头是汗的挤在伙房,不嫌弃热啊。”罗梅花手里拎着东西,看了一眼小脸红扑扑额头上是汗的二花问。
    “婶婶,我们不热。”二花说完又挤回了伙房。
    说是挤是真挤,小小的伙房此时围了能有五六个孩子,哪怕各个热的小脸红扑扑,他们也不舍的离去。
    全部目不转睛地看着锅里散发出甜味的水。
    顾清清看着锅里琥珀色的糖浆,脸上挂着浓郁的笑意,扭头问“你们的竹签准备好了吗?”
    “好啦!”跟着屋里得孩子们纷纷举起手里的杨爷爷给他们做的比筷子细比筷子短的竹签给顾清清看。
    “好。”顾清清随后看向正在负责烧火的大花,“可以停火了。”
    “大信,竹签给我,我教你们怎么绞糖。”
    绞糖就是用两根竹签不停地拧、扭、转,顾清清用大信的竹签绞了一些麦芽糖浆在空中展示后,眼见孩子们一副跃跃欲试的表情,她把竹签交给黎信,然后给每个孩子都绞了有红枣大小一团糖浆,随后把他们赶出伙房,让他们在院子里玩。
    绞糖也是一个熟能生巧的活,几个孩子压根没学会顾清清刚刚做地示范,都在手忙脚乱地防止竹签上的糖浆掉地上。
    大信、大花、赵江河、丹橘、四角几个孩子大些还能应付,剩下二花、七层、绿林就没有那么好了。
    胡乱地把糖浆在竹签上绕成两个一大一小的团。
    “娘,我们要绕到什么时候啊!”二花竟然还有空问话。
    顾清清看他们忙归忙,倒也没有谁把糖掉在地上,便说“等什么时候成了白色就可以了。”
    后面村里就出现一种现象,几个孩子也是调皮,总是在竹签上绕了糖,就故意去村里口显摆,村里其他小孩被馋眼睛都直了,口水都不知道滴了多少下来。
    哭爹喊娘中用了半碗麦子换回来一小团糖浆,跟着有糖浆的几人一起绕啊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