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曹操约谈孙观
作者:寰宇散人   三国秘事第二部最新章节     
    不知不觉间,建安十二年的岁旦已经过去,曹操一行人马由于受战事所拖,都没能回去和家人团聚。
    如今叛乱总算平定了,新年却也过完了,曹操也不急着返回邺城,索性在淳于县呆了下来。
    他想静静地思考一下,捋一捋目前的头绪。
    管承为什么会造反呢?
    如果自己走了之后,他会不会卷土重来呢?
    就算他不卷土重来的话,会不会再冒出第二个管承呢?
    还有那个昌豨,虽然他是个反复无常的小人,但他为什么要左一次右一次地反叛自己呢?
    这些问题如果不弄明白,叛乱是无穷无尽、无止无休的,天下也会永无宁日的。
    为了搞清楚这些问题,这日一早曹操把孙观叫了过来。
    “仲台,你说我走了之后,管承还会再回来发动叛乱吗?”曹操见了孙观,开门见山地问道。
    孙观沉吟了一下,说道:“大人,这个真的很难说。也许他不会了,也许他还会再回来闹事吧。”
    曹操一听这话,感到十分失望。
    孙观说的模棱两可,或者说简直就是废话。
    曹操叹了口气道:“北人骑马,南人驶舟。只可惜我手下的这帮将士都不擅长水战,否则的话,定要追到海岛上将管承一网打尽、赶尽杀绝!”
    “大人放心,您走了之后,我一定会严密监视管承的一举一动。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我便立刻派人向您汇报!”孙观信誓旦旦地说道。
    曹操苦笑道:“呵呵,然后呢?老夫再大老远地带着人马过来平定叛乱,管承再跑到海岛上去。如果这样的话,仗是打不完的!我们要从矛盾的根源入手,来真正地解决问题。正所谓:伐木不自其本,必复生;塞水不自其源,必复流;灭祸不自其基,必复乱!”
    孙观听得似懂非懂,附和道:“大人说的是,还是得从根源入手。”
    “那么,你觉得管承为何要造反呢?”曹操又问道。
    孙观想了想,猜测道:“在下认为,管承是觊觎青州刺史之位吧。平心而论,管承这个人还是有两下子的,他手下的海贼打起仗来也都有模有样的。若不是大人您亲自出马,在下还真不是他的对手。这样的人,当然是有野心、有抱负的了。但管承又没什么门路,所以便想通过发动叛乱的方式拿下整个青州,然后再争取被诏安,当上名正言顺的青州刺史。”
    孙观的这番话,让曹操陷入了深思之中。
    自从袁谭被杀之后,青州刺史之位便一直空缺,自己由于忙着平定幽州,也把这个问题给忽略了。
    但关于青州刺史之职,自己倒也不是没考虑过。
    在袁谭之前,孔融曾担任过这个职务,自己也考虑过让他来继续接管青州。
    但孔融一向恃才傲物、目中无人,自从进入邺城之后,他便总是对自己冷嘲热讽、颇有微词。
    曹丕娶了甄宓,孔融还说什么当年武王伐纣,就是把妲己赐给了周公。
    自己实在听不明白孔融这老小子到底想说什么。
    就算甄宓是妲己,就算曹丕是周公,那也没什么不妥啊!
    周公也是历史上大名鼎鼎、战功赫赫的人物啊!
    问孔融这话是什么意思,出自什么典故,他却说只是随口一说,没什么意思,更没什么典故。
    按照孔融的说法,自己是周武王,袁尚是商纣王,甄宓是妲己。
    可是这也说不通啊!
    妲己之前是商纣王的女人,而甄宓却并不是袁尚的老婆,而是袁熙的老婆。
    再说周公旦是周武王姬发的弟弟,而曹丕则是自己的儿子。
    一想起这件事来就生气,简直是狗屁不通、不可理喻!
    孔融就是个书呆子,读书读傻了,还总喜欢自以为是、自作聪明。
    若是让他当了青州刺史,恐怕说不定哪天他就会带着整个青州投靠别的诸侯了。
    除了孔融,也考虑过孙观。
    自从吕布覆灭之后,孙观便投靠了自己。
    这些年来他也一直对自己忠心耿耿,每次打仗也都是一马当先、身先士卒。
    但孙观唯一有个不光彩的地方,就是他的出身。
    他早年是泰山寇,若是用了这样的人当一州之主,难免会引来朝廷的非议。
    可除此之外,又哪有更合适的人选啊?
    国不可一日无君,家不可一日无主。
    青州刺史之位实在不能再空缺下去了,必须得尽快找人顶上,否则自己走了之后,还会再生事端。
    人们议论就议论吧,反正自己的用人风格是唯才是举。
    只要你有才能,其他的什么都不重要。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上哪找那么十全十美、让谁都看着顺眼的人去?
    想到这里,曹操又道:“仲台,青州刺史之职,其实老夫心里早就有了人选。”
    孙观心下一怔,也不敢多问,只等着曹操继续往下说。
    “你可知这个人是谁吗?”曹操又问道。
    孙观摇了摇头道:“在下愚钝,不敢妄自猜测。”
    曹操拍了拍孙观的肩膀道:“就是仲台你啊!此前老夫忙于平定幽州,一直没倒出空来上表天子,所以青州刺史之职才空了这么长时间。不过这次你放心,老夫回到邺城之后,便立刻表奏天子,然后再亲自去许昌面见天子,提拔你为青州刺史!”
    孙观连忙抱拳拱手道:“在下谢大人提拔!大人大恩大德,孙某无以为报!”
    “以后这青州就是你的了,有没有信心治理好?”曹操笑着问道。
    孙观激动不已地道:“在下一定竭尽全力,不负大人所托!”
    “若是管承再卷土重来怎么办?”曹操又问道。
    “在下必将率领整个青州的将士们将其一网打尽!”孙观信心满满地说道。
    曹操满意地点了点头,又道:“平定叛乱是一方面,还要注意轻徭薄赋!”
    孙观连忙表态道:“大人的教诲,在下一定谨记在心!”
    曹操点了点头,又嘱咐道:“老夫还要特殊叮嘱你的是,一定要任人唯贤、赏罚分明。当年袁谭在青州,就是因为用人不当、赏罚不公而大失民心,所以我们一定要引以为戒!”
    其实这也是曹操最为担心的地方。
    孙观这个人,对曹操的忠心是毋庸置疑的。
    但他毕竟是匪寇出身,这样的人往往都十分讲义气。
    一个人一旦讲义气,就会感情用事、意气用事,就会任人唯亲、厚此薄彼。
    这样行事的话,也就没有公平、公正可言了。
    谁跟他关系近,谁就当大官、受重用,犯了错也不用承担责任,犯了法也可以逍遥法外。
    而那些跟他没有关系的,就永远得不到重用,只会被剥削、被压迫。
    为官择人者治,为人择官者乱。
    作为一州之主,如果总是提拔重用跟自己关系好的人,也会有失公允、大失民心。
    “大人放心,在下一定会牢记您的叮嘱,绝不结党营私、因私废公!”孙观郑重其事地承诺道。
    曹操又笑着道:“仲台呀,以后就不要叫我大人了,知道该叫什么吗?”
    孙观愣了一下,连忙道:“主公!”
    曹操点点头道:“嗯,比你官大的,你都应该叫‘大人’,但主公却只有一个!”
    孙观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