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作者:飘飘之柳   我签到在莲花楼最新章节     
    当然那还是太阳下山的事了。
    此时的柳韵正被村民里里外外的围住,正听着大家七嘴八舌的提问。
    不过,一个人虽然一张嘴,但是五六个大娘的声音像九百只鸭子一样,嗡嗡的听得她头大。
    幸好里长来的及时,才把她解救出来了。
    里长是让人抬着桌案和长凳过来的,他手里还拿着提了一个竹箱子。
    他把竹箱子放在桌案上,从里面拿出了纸墨笔砚和一大把竹片子。
    里长坐下后,围着她的人大多数就去里长前面排好了队。
    里长看到排在第一个的人后,找唱了一句:“李大湖,一号!”
    接着在白纸上写上李大湖,后面跟着个一号,写完后从竹片子拿出一个刻着一号的递给他。
    李大湖接过竹片子后,别在了腰间,拿起扁桃,挑起竹筐子就样乱石林那边去了。
    如此反复,直至里长前面已经没有人后。
    里长才对着之前的几个大娘说道:“家里还有没有干海草,有的话就去编海草搭子,一张的话……”
    说到这里,里长就看向了柳韵:“姑娘,一间正屋需要二十四张搭子,厨房的话需要十张,浴室和厕所需要十六张,柴房需要八张,编一张海草搭子需要一天时间,姑娘让她们自己出海草,一张搭子十文钱可以吗?”
    柳韵沉吟了一下:“十二文一张吧。”
    毕竟她当初一天的工钱就是十文,多两文是给的海草钱。
    虽然海草海里多的是,可是也是人家辛辛苦苦捞起,然后晒干的,这些个辛苦钱,她也不能没看见就当做不知道吧。
    里长听到柳韵涨了两文,脸上不知觉的露出了一抹笑意,随即看着那几个大娘:“还赖在这里干什么,赶紧去,记得把三婶喊上。”
    “知道了!”几位大娘嘻嘻好好的回答道。
    三婶是小南村的孤寡老人,她家的男人都葬身于大海了,有什么好事的话,大家都会顾着她一些。
    柳韵站在现场看了一会儿,正在挖沙坑的村民,刚开始两三个一起挖,不一会去乱石林挑碎石块的人回来后,拿起工具就加了进去。
    柳韵看着一个巨大的沙坑就这样子已经挖了出来,挖出来的沙子被倒了海水那边,一个沙坡就这样子被堆出来。
    接着又有人陆陆续续扛着一些短短长长不一样的木桩过来,然后被平整的铺在了沙坑里面。
    木桩铺出一个比房子面积大小很多的平面出来,接着又把碎石块倒进坑里依然铺平,接着一桶桶加了干枯稻草的黄泥浆倒进去,一框框的土也下去了,然后一大群人跳下坑把泥土踩实。
    接着一层碎石一层黄泥浆又一层泥土,这一层铺一层的,把整个沙坑填满。
    等到把这个沙坑填满时,今天的一天也就过去了。
    同时最后的最后,柳韵也没有等到李莲花回来,只得失望的抱着石盒回了里长家的。
    其实柳韵本来打算把东西寄放在李莲花那里的,毕竟总比放她那里安全多的多。
    可惜啊,不知道李莲花跑到哪里去,到现在都没有回啊。
    柳韵在没有看到的地方,等她的背影刚刚消失在海岸后,李莲花才挑着空桶,慢悠悠的从远处走了回来。
    时间如溪,转眼三天已逝。
    海风阵阵的吹,快午时的临近春末的天气已是很炎热了,湿湿的海风带来了阵阵的清爽
    柳韵看着干得热火朝天的一群人,又忍不住感叹,现在的人真是诚实啊。
    要知道她开的工资是二十八文一天,对于村民来说是顶顶的高工资,可惜他们都是埋头的苦干,争取早日的把房子给她建好。
    居然没有想过要再拖拉几天,多赚点儿钱。
    真的,柳韵觉得她都要感动的哭了。
    今天柳韵在鸡鸣声都还没有响起时,就爬了起来。
    李莲花这几天不知道在干什么,接连着几天了,柳韵都没有看见到他的影子。
    为了抓住他,柳韵也是拼了。
    不过,即便她觉得她起的很早了,结果还碰到了又在她前面起床的张大娘。
    张大娘看着这么早的柳韵,也是很意外,要知道,柳韵除了住进来第一天,就着打鸣声起来过,之后是一天比一天起得迟。
    看着一副急着外出的柳韵,张大娘想起昨晚上睡前当家的对她的嘱托,一下子叫住了柳韵:“姑娘,你知道上梁的风俗礼仪吗?”
    “上梁怎么了?”柳韵疑惑的看着张大娘,不是说明天就上梁吗?上了梁要晒一个大白天和一个晚上,第二天再铺屋顶,再用艾草熏一下屋子,她就可以搬进去住了嘛。
    张大娘看柳韵的样子,就知道她不知道,所以急忙拉着她叮嘱起来:“新房上梁可是一件大事,可不能马虎了,要不然以后不利于家庭啊。”
    “俗话说一家不可无主,一屋不可无梁。房顶有梁,家中有粮;房顶无梁,六畜不旺。”
    “姑娘,这可是大事啊!”
    得了,看张大娘那么郑重的模样,柳韵知道今天抓不到李莲花了,只得耐着性子听张大娘给她科普上梁的规矩。
    有一些听懂了,有一些没听懂,反正柳韵觉得张大娘要表达的主体意思是就这上梁的时候要热闹热闹,证明她的新房子建成了,所以也要请客吃席的。
    请村子里的人吃席,怎么也得去城里买些菜回来才行。
    当然按照张大娘的意思是,上梁前,要祭梁,祭梁的时候要用活的大红公鸡才行。
    还有在撒帐环节时,也得准备一斗的吉祥物品和食物。
    小南村就十几户人家,一家子至少四口人,怎么也得准备十一二桌的饭菜啊。
    柳韵也不是个小气的人,冲着这么实诚的村民们,她怎么也得请他们吃顿好的。
    但是她还是不想走路,从小南村走到常平县,她会走断腿的,更别说带着菜回来了。
    所以她的童子军就该出现了。他们帮她跑腿,她付给他们工钱——麦芽糖。
    小豆子带着一群伙伴,乌泱泱一片的跑去五渔村了找驾驴车的孙二爷,替柳韵传信,她今天要包车去常平县买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