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早朝
作者:青铜剑客   盛唐华章最新章节     
    等崔星彩发完了癫,李瑛再次询问:“爱妾看看这首诗拿来答谢圣恩可否?”
    “太行了啊!”
    崔星彩依旧难抑兴奋之情,“这首诗拿到朝堂上吟诵,怕是要惊艳整个大唐。”
    “那就好。”
    李瑛放下心来,“明日早朝,我去太极宫。”
    崔星彩命婢子把三岁的儿子李备唤来,直接提溜起来放在椅子上,指着桌案上面的诗歌道:“给我背诵,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今天下午若是背不过,晚上不许吃饭!”
    “啊?”
    胖墩墩的小李备吓得嘴巴张得圆嘟嘟,像是一只受惊的土拔鼠,“父皇……救命,救救刘备……”
    “哈哈……我儿真是好玩!”
    李瑛伸手摸了下小胖墩的脑袋,对崔星彩道,“才多大孩子,切不可拨苗助长。让他背诵骆宾王的鹅鹅鹅就行了……”
    用过晚膳,再次抓阄。
    这次又是抽到了崔星彩,只把她高兴的面带桃花,合不拢嘴。
    其他人虽然无奈,但也无可奈何,只能愿赌服输。
    “妹妹运气真是好,夜夜得殿下恩宠。”
    薛柔莞尔一笑,招呼王祎和杜芳菲道,“妹妹们,咱们散了吧!”
    “臣妾先去辅导备儿习字。”
    想着这个男人一整夜都是自己的,崔星彩先去栽培儿子去了。
    等几个女人离开之后,李瑛急忙把其他几个捻成一团的纸阄用火烧掉。
    “嘿嘿……可不能让其他三个人看到,否则要骂我偏心了。”
    李瑛有些做贼心虚。
    不过呢,崔星彩真的是个有趣的女人,是一个好玩的女人,一个晚上实在不过瘾啊……
    “只好先委屈几位夫人耐心等候了,寡人保证雨露均沾。”
    李瑛对着青铜油灯发誓。
    李瑛在桃红和柳绿的伺候下洗完澡,崔星彩也教导完儿子回来,夫妻熄灯入寝。
    长夜漫漫,美人如玉,李瑛又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夜晚。
    ……
    三更时分,鼓楼的晨鼓响起,长安城的宵禁结束了。
    一百零八坊纷纷敞开大门,贩夫走卒陆续挑着担子走上街头,为了生计开始忙碌。
    在青楼勾栏里过夜的嫖客们提上裤子,哼着小调走出了门坊,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五品以上的官员俱都穿上朝服,走出府邸前往太极宫参加早朝,寂静的大街小巷顿时变得喧嚣热闹起来。
    “爱妾你再睡一会,寡人洗漱完了去太极宫。”
    李瑛怜爱的抚摸了下崔星彩的脸颊,只见她还处在迷迷糊糊的状态,想起她昨夜疲于招架,不忍打扰。
    “祝殿下名满大唐……啊呜,臣妾再睡一会,好累!”
    崔星彩慵懒的翻个身,继续沉沉入睡。
    在桃红和柳绿的伺候下,李瑛先用皂角洗了脸,又用柳树枝刷牙,磨得牙齿生疼,很不舒服。
    “回头我要用骨头和一些动物的鬃毛制造几把牙刷,除了自用之外,说不定还能拿到市场上售卖,发一笔横财呢!”
    至于勇攀科技树,发明其他跨时代的产品,李瑛毫无头绪,现在甚至把《元素周期表》都忘得一干二净,更遑论其他。
    在两个美婢的伺候下,李瑛换上了一件新的赤黄色蟒袍,腰间系上玉带,头戴衮冕,足登一双皂靴。
    这一顿捯饬,就是大半个时辰,东方已经晨曦初露。
    “殿下,请用早膳。”
    太子已经多年没有参加早朝,今天要去太极宫,诸葛恭特意早早起床,吩咐膳房做了一桌丰盛的早餐。
    李瑛喝了两碗莲子羹,吃了几个猪肉馅饼,便乘坐马车前往太极宫。
    诸葛恭、吉小庆带着三十多名侍卫随行护卫,穿过逐渐嘈杂起来的大街,一路直奔太极宫。
    由于国事繁重,大唐王朝的早朝几乎每天都会举行,时间在卯时中到辰时,大概相当于李瑛穿越前的早晨六点到九点。
    李隆基虽然风流好色,嫔妃如云,但对权力的强烈欲望却支撑着他每日参加早朝,几十年如一日,李瑛对这一点很是佩服。
    别的不说,在敬业方面,李三郎确实很顶!
    长安城五品以上的官员每天都要参加早朝,每隔十天休朝一次。
    而五品以下七品以上的官员则要在初一和十五参加早朝,称之为“大朝议”,通常情况下人数会在三四百人左右,到时会把雄伟的太极殿挤的满满当当。
    而今天正值四月十五,恰逢“大朝议”,因此急匆匆赶往太极宫的官员络绎不绝。
    及至到了朱雀门,穿着各色官袍的文武官员们如同过江之鲫一般,急匆匆的赶往太极殿。
    当李瑛跳下马车的时候,行色匆匆的官员们才发现竟然是太子来了,心中俱都浮起一个问号“难道圣人允许太子参政了?”
    若是放在几天之前,这些大臣们很可能会对李瑛装作视而不见甚至绕着走,毕竟官场上都知道和太子走的太近就会前程暗淡。
    这可不是随便一句传言,而是有太多活生生的例子摆在眼前。
    李瑛的岳丈王晖担任太史令多年,就因为主持编纂的《隋史》中有一篇记载惹怒了李隆基,被直接贬为庶民。
    崔星彩的父亲崔文焕、杜芳菲的父亲杜希望在县令任上俱都做出了不俗的政绩,治下路不拾遗,百姓丰衣足食,但却被按死在县令的位子上,迟迟无法升迁。
    甚至就连宰相张九龄都因为拥护太子,被贬往荆州大都督做了长史。
    这些活生生的例子都足以说明太子就是个“瘟神”,与他沾上关系就会“前途无亮”甚至“自毁前程”,故此京城的官员们几乎各个对李瑛避之而不及。
    但前几天的“东市起火案”却改变了大臣们的看法,圣人不仅赏赐了救火有功的太子,甚至还把武惠妃的妹夫裴元礼给贬往岭南担任县令。
    这些政治嗅觉极为灵敏的政客们马上就发现了新风向,似乎太子又有受宠的趋势。
    既然如此,谁还敢对未来的储君不敬?
    得罪了未来的皇帝,你有几个脑袋够杀?
    当下,急匆匆赶着前往太极殿早朝的官员们纷纷停下脚步,弯腰作揖。
    “见过太子殿下!”
    “殿下早啊!”
    “微臣给太子爷请安了!”
    李瑛叉手还礼,态度恭敬:“早!”
    “陈舍人,你方才竟敢对太子视若不见?难道你没听说深受惠妃娘娘器重的裴元礼前天被贬往岭南做县令去了?”
    一个身穿绿色官服的文官追上前边那个鬓生华发的老臣,扯住胳膊,悄声提醒。
    这个姓陈的中书舍人皱着眉道:“老朽眼睛昏花,太子殿下何在?”
    “陈舍人你真是眼花了,刚刚跳下马车的那位不就是当今的太子殿下,赶快去赔罪吧!”
    陈舍人急忙急忙小跑着回来作揖施礼:“臣老眼昏花,未曾瞧见殿下,失礼之处,还乞恕罪!”
    “陈卿不必多礼!”
    李瑛拱手还礼,“寡人是来谢恩的,你们忙自己的便是。”
    “多谢殿下不怪之恩。”
    陈舍人这才抹了下额头的汗珠,随着早朝的人流前往太极宫。
    由于被李隆基禁止参与政事,李瑛也不敢贸然踏入太极殿,走到太极门便停下了脚步,静候召见。
    “至少有上百个官员向我施礼,应该会有人提一句太子就在门外吧?”
    李瑛站在高大的宫门外向里面眺望,心中喃喃自语。
    “如果实在没人提我,那只能等着早朝结束后再求见了。”
    尽管李瑛很想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朗诵“自己的佳作”,但没有天子的准许,也不敢贸然入内,只能老老实实在太极门候着。
    只见最后一批官员也已经踏着九十九层台阶进入了大殿,御道上只剩下昂首挺胸的武士,本来熙熙攘攘的皇宫顿时变得鸦雀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