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众王贺寿
作者:青铜剑客   盛唐华章最新章节     
    转眼就到了李瑛的生日,太子府一大早就忙碌了起来。
    朱漆大门早早敞开,诸葛恭站在门口恭迎各位王爷来为太子贺寿。
    膳房院子里杀鸡宰羊,十几个庖厨忙的不亦乐乎。
    今天来参加太子生日宴的可不仅仅只有十几个皇子,还有她们的妻妾与儿女,粗略估算,至少也得七八十人。
    大概巳时时分,相当于李瑛穿越前的九点左右,忠王李玙带着正妻韦氏,以及爱妾张庭、裴氏,另外还有五六个孩子,带着十几个奴婢挑着贺礼列队而来。
    “奴婢诸葛恭见过忠王爷、王妃,与诸位夫人。”
    诸葛恭急忙抱着拂尘上前施礼参拜,嘴里恭维道:“几天不见,几位夫人又变得丰腴漂亮了!”
    张庭捂嘴娇笑:“诸葛公公就是会说话,怪不得高将军要留你在宫中效力。”
    相比老实本分的忠王妃韦氏,这个刚嫁给李玙不到两年的妾室则活跃了许多。
    当然,在历史上,这个张夫人也不是个泛泛之辈,二十年后她成了唐肃宗李亨的皇后,最终却因为参与宫廷政变被贬为庶人,在冷宫中幽禁而死。
    她现在虽然只有十七岁的年龄,却已经靠着狡黠与姿色获得了李玙的宠爱,大有取代韦氏成为忠王妃的趋势。
    “二哥何在?”
    比起花枝招展,侃侃而谈的张夫人,年方二十六岁的李玙则内敛沉稳了许多。
    “正在客厅候客,大王请随奴婢来。”
    诸葛恭前头带路,引领着忠王一行进了太子府。
    “忠王爷驾到!”
    李玙刚刚迈过门槛,诸葛恭就扯着嗓子喊了一声。
    正在客厅闭目养神的李瑛急忙出门迎接,满面笑容的叉手施礼:“呵呵……多时不见三弟,愈发年轻了!”
    只见面前的李玙比李瑛身高稍微矮了几公分,但身材却显得更加粗壮结实,国字脸、浓眉、大眼,看起来非常忠厚朴实,很难让人想到,这就是大唐王朝的下一任皇帝。
    “呵呵……小弟也多时不见二哥,心中甚是思念。”
    李玙脸上露出礼节性的微笑,叉手还礼。
    “三郎,请入屋喝茶。”
    李瑛做了个请的姿势,将李玙让进客厅。
    张庭与韦妃、裴氏见过太子之后,则和薛柔、崔星彩、杜芳菲三个妻妾闲聊起来,话题自然是家长里短,譬如谁家又跟谁家联了姻,谁家的公公扒了灰……
    “咦……怎么没看到王良媛呢?”
    嗑了一会核桃之后,张氏才发现屋里少了王祎的影子。
    薛柔呵呵笑道:“数日前,良媛的娘家来信,说她阿娘最近病的厉害,因此妹妹返回太原省亲去了。”
    张氏咯咯娇笑:“哈哈……那就好、那就好,我还以为她是争宠不过,气的回娘家了。”
    “呵呵……妹妹说笑了。”
    薛柔笑着敷衍,心里却感觉张氏这话怪怪的,难不成家里有人把抓阄的事情透露给忠王一家了?
    “棣王爷到!”
    伴随着诸葛恭一声吆喝,棣王李琰率领家眷,携带礼物来到了太子府。
    “见过二哥,祝生辰愉悦,年年有今朝。”
    李琰在院子里叉手施礼,接着吩咐身后的几个儿女:“快给二伯磕头,他将来可是要当皇帝的人。”
    四个七八岁到五六岁的孩童纷纷跪在地上,把额头磕的噗通噗通做响。
    “祝伯父生辰愉悦,早生贵子!”
    “哈哈……快起来,我的儿!”
    李瑛大笑着将几个儿童分别提溜起来,吩咐薛柔道:“你这个做伯母的,还不快快给孩子们掏磕头钱。”
    棣王妃杨氏笑道:“我们来给太子殿下庆生,却要你破费掏磕头钱,太子爷的这生日宴怕是要赔本。”
    李琰笑道:“怕什么,反正有父皇的赏赐,足够给孩子们发红包了!”
    张庭见状,酸溜溜的对韦、裴二人道:“还是人家杨妃会来事,咱们忠王府的女人都太迂腐了。”
    接着对几个孩子道:“都去给二伯磕头,太子爷的赏钱,不赚白不赚!”
    于是,一堆孩子又跑过来给李瑛磕头,然后纷纷举着手索要红包:“太子伯父,拿钱!”
    李瑛表示自己上辈子都没被人磕过这么多的头,只能笑呵呵的吩咐薛柔掏钱:“给孩子们看赏。”
    随着时间的推移,诸位王爷带着家眷陆续来到太子府贺寿,仪王李璲与颍王李璬联袂而至,被诸葛恭毕恭毕敬的迎进了太子府。
    说话的功夫,排行第十六的永王李璘与排行二十二的济王李环也陆续到来。
    李璘只有两个老婆,三个儿女。
    而李环更是去年冬天刚刚娶了博陵崔氏的一个女子为妃,正挺着一个怀胎七个月的大肚子,与妻妾成群的其他皇子相比倒是冷清了许多。
    除了搬到十王宅的几个王爷之外,还没有成婚的几个皇子,譬如排行二十的延王李玢、排行二十一的盛王李琦,只有十三岁的信王李瑝、十二岁的陈王李珪也都陆续来到太子府二哥庆贺生日。
    “荣王爷到!”
    诸葛恭扯着嗓子喊了一声,今天最有分量的两位王爷之一驾临太子府。
    荣王李琬今年二十四岁,在李隆基所有儿子之中排行第六,母亲刘华妃。
    因为长得温文尔雅,相貌英俊,在寿王李琩之前最得李隆基宠爱,先是遥领陇右节度使,后来又改任京兆牧,加开府仪同三司。
    李隆基的儿子们几乎都有遥领的官职,譬如李琰遥领凉州大都督、兼领河西节度使。
    李玙遥领单于大都护,李琩遥领益州大都督、剑南节度使,李瑶遥领幽州大都督、河北道节度使;李琚遥领广州大都督……
    不同于其他兄弟的大都督、大都护等武官职位,李琬是唯一一个担任文职的皇子。
    京兆牧,节制京兆地区所有文武官员,当朝二品,品级犹在宰相之上。
    更重要的是,李琬不需要离开京城就可以管辖自己的治下,所以京兆府府尹、长史、司马等官员都会隔三差五的向李琬禀报一下地方政务。
    当然,聪明如李琬也知道父皇严厉禁止皇子们涉政,所以大多数时候都是听取官员们的汇报,不会轻易发表意见,更不会做出决断。
    虽然只是形势上的涉政,但李琬毕竟是所有皇子之中,唯一真正做到了开府治事,拥有一套自己的幕僚班子,并可以光明正大与官员们会谒的皇子。
    在这一点上,甚至就连太子李瑛与寿王李琩都没有这个资格,所以混迹大唐官场的老油子都私下里判断,如果太子倒下了,下一任储君必然在荣王与寿王之间产生。
    李琬施礼完毕,送上贺礼,跟着诸位兄弟在客厅喝茶闲聊,他的妻儿则到偏厅跟其他王妃吃荔枝聊闲篇。
    李琬扫了一眼屋内的诸位兄弟,端着茶盏问道:“五哥与八弟平日里与二哥来往最为亲密,今天是你的寿辰,何故姗姗来迟?”
    李瑛顿时红了脸:“两位兄弟已经七八天没有来我这里了,估计是因为父皇赏赐的东西没有分给他们,得罪了两位兄弟。”
    棣王李琰马上插嘴:“凭什么分给他们?这是父皇赏赐给二哥的,若是你擅自分了,万一被别有用心之人中伤,父皇岂不怪罪?”
    李瑛摇头苦笑:“父皇既然恩赐下来,那便是属于我的。由我进行分配,料想父皇不会怪罪。
    只是父皇前些日子让愚兄主持开元诗馆,我便想拿这笔钱广招饱学之士,谱写璀璨华章,歌颂父皇功德,因此便没有分给两位兄弟,不曾想却得罪了他们……唉,是我料想不周。”
    老十二李璲大笑道:“若是这样的话,五哥跟八哥真是没有格局,区区一百两黄金而已,又不是家里揭不开锅了。”
    就在这时,在大门口迎客的诸葛恭再次扯着嗓子呐喊:“寿王爷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