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作者:青铜剑客   盛唐华章最新章节     
    王维凑到李瑛跟前,压低声音道:“臣听说惠妃娘娘之所以和圣人大吵一通,是和寿王妃有关。”
    “十八郎的媳妇?”李瑛露出吃惊之色,“难道惠妃恼怒杨氏在宴会上跳舞?”
    其实,李瑛已经推测到杨洄深夜进宫的原因,肯定是李琩觉得事情不对劲,连夜把杨玉环被召进宫的消息告诉了咸宜公主夫妻。
    咸宜公主既然知道了,肯定会进宫告诉其母,所以武惠妃自然也就知道了李隆基召见杨玉环的事情。
    只是,让李瑛没想到的是武惠妃竟然敢顶撞李隆基,以至于害死了二十多条人命。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罪过、罪过!”
    李瑛先是在心里浮起一阵歉疚感,旋即又把罪过推到了李隆基的身上,“是李隆基下令杀的人,这个暴君才是凶手!”
    气得李隆基大开杀戒,看来她昨晚跟武惠妃的冲突很激烈,估计从今以后,这个一心要把儿子扶上太子之位的女人要彻底失宠了。
    王维并不知道李瑛在这一瞬间想了许多事情,将声音压得更低:“并非因为杨氏跳舞,而是听说圣人昨晚秘密召杨氏入宫了……”
    “世上真是没有不透风的墙啊,即便李三郎贵为皇帝,也无法遏制流言的传播。”
    李瑛有些纳闷消息为何传播的如此之快?李隆基身为皇帝,难道对流言没有丝毫控制能力吗?
    表面上却故作姿态的道:“这种流言切莫相信,父皇乃是一代明君,就算召见寿王妃肯定也是事出有因,决不可妄言。”
    “臣明白。”
    王维急忙起身施礼,“臣并没有相信这个传闻,只是讲述给殿下听听。”
    李瑛颔首道:“寡人知道这件事了,但却不相信父皇会做出不道德的事情,肯定是有人在恶意中伤。”
    王维又道:“圣人今天已经移驾到了兴庆宫,暂时住在南熏殿,后日早朝将在兴庆殿举行。”
    呵呵……李三郎这是躲开后宫的嫔妃,跑到兴庆宫方便和杨玉环幽会吧?
    李瑛心中暗自冷笑,表面上却是古井不波:“有劳王摩诘给孤传递消息,接下来你便放松心情看戏,孤还有其他事情要忙。”
    王维拱手致谢:“谢殿下。”
    李瑛起身离开之后,吉小庆端来一盘西瓜与点心,然后就有伶人登台表演戏曲,唱的正是最近风靡长安的《天仙配》。
    到了傍晚时分,汪伦喜滋滋的来见李瑛,禀报道:“今天总共卖了五万多个西瓜,平均每个一百八十钱,差不多收了九百多万钱。”
    九百万钱就是九千贯,按照一贯六斤四两计算,那就是五万七千六百斤。
    按照李瑛穿越前的计量单位就是二十八吨,能够装满一辆大货车,因此汪伦光收钱的伙计就雇佣了一百多人。
    为了保证这些钱财的安全,汪伦在挨着兴庆宫的道正坊购买了一座宅院改成了金库,并雇佣了五十名退伍老兵看家护院。
    汪伦继续道:“目前地里还有三十多万个西瓜,估计还能卖五千多万钱。”
    “好啊,太好了!”李瑛兴奋的搓手。
    六千万钱就是六万贯,折合白银六万两,黄金六千两。
    就算对于李隆基来说,这笔钱也算是一个不小的收入。
    更让李瑛高兴的是,这笔钱还不用给老色批分成,可以全部装入自己的腰包。
    不管哪个年代,想要成就大事都离不开钱财的支持,收买人心、拉拢敌人、购买兵器甲胄、购买马匹,哪一样能离了钱?
    就算李隆基贵为大唐天子,你不给将士们发军饷,看看还有多少人替你卖命?
    李瑛叮嘱道:“一定要保证钱财的安全,寡人派我的头号侍卫吕奉仙去镇守,免得出现差错。”
    汪伦大喜,拱手致谢:“早就听太白兄说过,太子府的侍卫统领吕奉仙是边塞骁将,拥有以一敌百的武力,有他看守这笔钱,肯定不会出现差错。”
    商议完毕,汪伦悄悄离开戏苑,李瑛则返回了太子府。
    李隆基已经进了套,随着他和杨玉环感情的加深,将来很可能会逐渐的“君王从此不早朝”。
    李瑛要做的就是抓住机会拉拢人心,笼络党羽;四处搞钱,积蓄实力。
    ……
    长安城内有三个皇宫,分别是被称作“西内”的太极宫、“东内”的大明宫,以及被称作“南内”的兴庆宫。
    兴庆宫由李隆基修建,西边挨着长安东市,东边挨着春明门,与长安东城墙连为一体。
    为了方便兴庆宫和大明宫之间的联系,开元十一年,李隆基又命工部顺着长安的东城墙修建了一道宽两丈的夹墙,将东内和南内连接了起来。
    这样的话,李隆基可以不用抛头露面,就能从大明宫搬到兴庆宫。
    今天天色未亮,李隆基就带着高力士、林招隐、尹凤祥等人从大明宫温室殿搬到了兴庆宫南熏殿,北衙六军的防御重心随即从大明宫转移到了兴庆宫。
    所谓的北衙六军,指的是左右羽林军、左右神武军、左右龙武军,每军六千到八千人不等,平日驻扎在太极宫的西内苑,主要任务就是拱卫皇宫的安全。
    与北衙六军相对的是“南衙十六卫”,他们的办公场所在位于太极宫南面的皇城之内。
    南衙十六卫之中的左右监门卫负责长安城各门的镇守,其中右监门卫把守长安十二城门,左监门卫掌控“三大内”的所有宫门。
    因为左监门卫肩负着把守皇宫大门的任务,所以李隆基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最信任的高力士。
    今天是千秋节休沐的第二天,李隆基依旧不用上朝。
    移驾来到兴庆宫吃过早膳,李隆基就在高力士的陪伴下来到“龙池”钓鱼。
    钓竿虽然支了起来,但李隆基满脑子都是杨玉环的身影,好几次提起鱼竿来一无所获。
    “混账!”
    李隆基恼羞成怒,跳起来直接将鱼竿撅折,扔进了池子里:“派人把龙池里的鱼全部捕光,杀掉送给百姓!”
    “圣人息怒。”
    高力士急忙上前搀扶着李隆基返回南熏殿,心中知道他是为了杨玉环烦恼。
    “小的们,拿渔网来捕鱼,犒劳百姓!”
    高力士一边搀着李隆基,一边装模作样的吩咐了几个干儿子一句,圣人的话还是要做做样子的,否则便是抗旨欺君。
    回到南熏殿,李隆基依旧烦躁,看了几篇中书省送来的奏折,便扔到了一旁。
    “朕看李林甫和牛仙客是不想干了,什么事情都来请示朕。传朕旨意,改中书令为右相,侍中为左相,各司其职。谁干不好,朕砸谁的饭碗!”
    “喏!”
    高力士立即找来自己的义子张宝善,让他去皇城各个衙门传旨。
    既然皇帝搬到了兴庆宫,那么三省以及御史台也就不用再留在大明宫办公,而是搬回了太极宫外面的皇城之内。
    到了中午,李隆基闹情绪不吃饭。
    高力士心疼不已,柔声劝谏:“大家,你就吃点吧,何苦为难自己?”
    李隆基叹息:“上苍待李三郎何薄?为何要让杨玉环成为朕的儿媳,朕一日不见如隔三秋,茶饭不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