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朱元璋:那就先拭目以待
作者:悠小淘   我岳父是朱元璋最新章节     
    “用升弟的解释就是,由朝廷出资兴办,并且对其资本拥有所有权和控制权的一种经营性组织机构。”
    “莫非指的是官府经营的那种工坊?”
    “似乎有点那意思,可是看他的解释,似乎差别还是很大。我得再仔细琢磨琢磨。”
    “何况那小小的上海县,他居然想要弄出那么多个官营工厂,这是想要干嘛?”
    朱标晃着脑袋,只能硬起头皮继续看下去。
    他虽然早就开始学习政务,可是对于经济方面,他是真的没有接触过。
    好在常升为了能够让姐夫哥能够明白自己的想法与理念,书信里边没有之乎者也。
    而是完全采用白话文的方式来解释国有企业与私营企业的区别。
    以及国有企业对于地方经济有着极大的帮扶和助推作用。
    总算是让朱标明白了二舅子的用意,那就是想要把上海县的工作搞好。
    首先需要发展经济,只有经济发展好了,上海的老百姓们才能够富裕起来。
    。。。
    “汤老二,你说常二郎这小子到底想要干嘛?”
    “居然让咱们哥俩帮他招揽幕僚,而且还得分种类。”
    “小弟我哪知道,不过常老二如今做事,我是越来越看不明白了……”
    汤軏看着那封常二郎的亲笔书信,看着信上的内容,请自己设法帮他找几位幕僚,但是这些幕僚居然不需要读书人出身。
    就像这个,需要寻找一位精通布匹制作工艺的工匠,又或者是一位在造船技术上有着丰富经验的工匠。
    总之,常升的要求千奇百怪,不管是汤軏还是李景隆都被对方给整得有些懵逼。
    不过好在,常升还是很懂他这两位情同手足的好兄弟。
    每帮他成功招揽一位合适的人选,常老二就会付给他们足够的酬劳。
    哪怕他们二人皆是大明顶尖勋贵子弟,但是,府中的财帛终究还有长辈盯着。
    自己手里边的零花钱自然不能天天夜游秦淮河。
    常升既然能够如此大方,不管是李景隆还是汤軏虽然不明白常老二的用意。
    不管出于什么原因,能帮常升一把就帮一把,真不是看在银子的份上。
    毕竟大家那么多年的情同手足,看在感情深厚的份上,才约定拉常老二一把。
    这么一想,李景隆与汤老二都感觉自己的思想境界在升华。
    “虽然我们不看重那些阿堵之外,常老二为何不写明白,咱们给他挑中一个幕僚,他能给多少钱。”
    “有道理,我也觉得谈情太伤感情,可是亲兄弟明算账。”
    “毕竟咱们兄弟帮他忙,总得吃点喝点,跑跑腿什么的,费用肯定得有。”
    李景隆与汤老二商量之后,觉得还是写封书信问清楚费用几何。
    。。。
    “那小子想要在上海县兴建那么多的工坊?
    他这是想要干嘛?上海县每年收上来的税赋,留存的钱粮。
    维持每年的官道修缮以及正常的开支之外,根本就剩不了什么。”
    “所以他伸手向松江府衙要钱,他把朝廷当成什么了,当成他自己的钱袋子不成?”
    老朱看着那来自于松江府的消息,脸色发黑,甚是难看。
    “爹,这里边会不会有什么误会?”
    “常二郎到了上海县之后,也就在那官衙呆了三天时间。
    之后就一直在走访县内的各个村镇,甚至就连那些沿海滩涂他都亲自去走了一一遭。”
    “足足忙碌了月余之后,这才得出的这样一个结论,这就证明他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
    “深思熟虑的想着怎么让朝廷给他钱粮,好让他去兴建这些不知所谓的国有企业?”
    老朱很生气,可是面对好大儿,终究还能保持冷静。
    可再冷静,老朱也绝对不可能从自己的兜里边掏一个铜子给常老二那小兔崽子。
    且不说这小子这么做不符合规矩,朝廷要是给了钱。
    大明那么多个县,每个地方的官员都伸手向朝廷要钱建这个建那个。
    如今大明开国至今国库里边的家底也才不过三百余万两白银。
    朝廷有那么多的钱钱来糟蹋吗?指不定那些贪官污吏正好借此上下其手。
    到时候,自己哪怕是摇身变成三头六臂,一手一把四十米的大刀,砍脑袋都要砍得六条胳膊全部腱鞘炎。
    朱标听到了亲爹的严辞拒绝,也不得不承认亲爹的考虑很有大局观。
    毕竟,不是谁都会像常二郎这么上进,一心为朝廷。
    “爹,常二郎的意思是,倘若朝廷不能调拨钱粮。
    那可不可以准许他自筹钱粮来建设那些工厂。”
    “他自筹钱粮?”老朱翻了翻眼皮,手指头敲打在书桌上沉吟起来。
    看到亲爹已经在犹豫不决,朱标决定上前添上一把火。
    “爹,反正您将他安排在那上海县,不也是想要瞧一瞧他到底是不是有真本事。”
    “他主动要求自筹钱粮去兴建那些工厂,就说明常二郎是真心想要让当地的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既然如此,倒不如,且先让他试上一试?”
    “我大明立国以来,尚未有过这等先例。不过他既然不耗费朝廷的钱粮,自筹兴建,以利国民。”
    “咱也不是故意刁难那小子,那就让他且先做吧。”
    老朱顿了顿之后,又一次开口道。
    “咱也想瞧一瞧,他在上海县溜达了这么月余之后。
    冒出来的这些古怪念头,到底能够做出什么样的成绩来。”
    。。。
    身为大明顶尖勋贵,老常家的家兵可不少,当然这么些年下来。
    年轻力壮的大多都随同大公子常升去建功立业去了。
    不少已经上了年纪有家有业的,多是留在府中,又或者是在城外的庄子里边安养天年。
    谁也没有想到,二公子这边去当县令,居然又让他们也都跟着去。
    而且给他们安排的任务,居然是让他们去当厂长,当厂办主任,当财务经理,当工厂保卫科科长。
    虽然他们不太理解二公子的骚操作,但是作为常家的人,自然也不会有什么异议。
    老老实实地做好二公子安排的工作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