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战前准备
作者:鹿门一儒   推背图之大唐帝国最新章节     
    贞观十八年(公元644年)二月初一,李世民决定将要征伐高丽后,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李世民开始为出兵高丽做先期准备:
    “诏命将作大监阎立德等人到江南西道洪州(今江西南昌)、饶州(今江西鄱阳)、江州(今江西九江)三州,建造五百艘船只用来载运军粮。
    诏命太仆寺少卿萧锐(萧瑀之子)将洛阳含嘉仓的粮草转运到幽州、营州。
    诏命御史大夫韦挺做转运使,户部侍郎崔仁师做转运副使,负责武器装备与粮草的转运工作,河北道各州都接受韦挺的调遣节度。
    诏命宣武将军袁天纲出使高丽,以探虚实。
    诏命营州都督张俭等人率领幽州、营州二都督的军队及契丹、奚、靺鞨等部落军队先对高句丽做试探性进攻,以观察战争形势。”
    袁天纲接到圣上的诏命后,与高淑行辞别后,就带着二十位飞骑,拉着大批绢去营州前线。经过一个月的行程到达营州都督府。张俭见到袁天纲后,大喜过望,将其迎进都督府大堂。
    张俭问道:“袁将军,这次圣上决策出兵高丽,计划何时正式出兵?由谁做主帅?”
    “张都督,为了避免重蹈隋炀帝征高丽失败的覆辙,圣上计划用一年的时间做准备,计划于明年二月,圣上亲自做主帅征讨高丽,行军路线如下:
    第一路军的行军路线:
    圣上计划从洛阳亲率大军出发,到达定州后,由太子李治留守定州(今河北定州),然后亲率大军继续前往幽州(今北京)。
    圣上计划与英国公李积的北路军在幽州会师,在举行誓师仪式后,军队继续东进,攻打被高丽侵占的辽东地区。
    第二路军的行军路线:
    英国公李积率领李思摩、阿史那社尔、契苾何力的突厥、契苾等北路军4万人从定襄出发,到幽州与圣上汇合。
    第三路军的行军路线:
    郧国公张亮率领海军1.3万人乘五百艘战船从莱州出发,渡海向辽东地区进军。”
    说完,袁天纲拿出圣上的诏命:
    “诏命营州都督张俭等人率领幽州、营州二都督的军队及契丹、奚、靺鞨等部落军队先对高丽做试探性进攻,以观察战争形势。”
    张俭接过敕令后,说道:
    “袁将军,久闻你是当代诸葛孔明,你看怎么做试探性进攻?”
    袁天纲说道:
    “圣上诏命我出使高丽,以探虚实。我这次出使高丽,趁机沿途绘制高丽的山川形势的舆图,等我从高丽都城平壤归来时,我们联手一起对高丽做一次试探性进攻,至于什么哪个战略支点嘛……”
    袁天纲停顿了一下,走到大堂内的辽东地区舆图上,仔细地研究了一会儿,手指着大唐与高句丽的一个边境城市──建安城(今辽宁盖县青石关),然后说道:
    “张都督,建安城地处营州到高丽都城平壤的咽喉要道上,趁着高句丽还不防备的情况下,先突然袭击占领建安城,为后期圣上亲征扫平道路。”
    张俭说道:“袁将军,建安城可是易守难攻啊!建安城建在石城山上,山势陡峭,山峰海拔300余米。建安城呈不规则圆形,中为谷地,四周因山设险筑以城墙,周长五公里多。设有三个城门,一个水门,在高险处有四处了望台。城内中央突起一小山,俗称金殿山,高约20米。目前高丽在建安城驻守五百人军队,但此城过于险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我早就想攻占此城,但一时无从下手。”
    “看来英雄所见略同!我们把战略支点都放在了建安城上,这次圣上亲征前,我们一定要想办法拔掉这个前进路上的钉子。” 袁天纲说道。
    “你这次一去平壤,山高路远,我们之间怎么保持联系呢?” 张俭问道。
    “是啊!我们之间怎么保持联系?” 袁天纲皱着眉头沉思片刻,突然他想起高昌国国王麴文泰在玉门关驿站设置的候官,就是用飞鸽传书。
    于是,他问道:“张都督,你军中有军鸽吗?”
    “有啊!我平时喜欢养几只鸽子给长安家里送信,你难道是想飞鸽传书吗?” 张俭恍然大悟。
    “是啊!我这次出使高丽,你借我几只鸽子用,我们就通过飞鸽传书来通信息。” 袁天纲说道。
    “嗯!请问你有什么妙计破建安城?” 张俭问道。
    “想破建安城,不能硬攻,只能智取。” 袁天纲说道。
    “如何智取?” 张俭又问道。
    “我这次出使高句丽回营州,沿途绘制山川形势图,等我走到建安城,借在建安城休息一晚的时机,通过飞鸽传书,通知你在建安城外悄悄地埋伏起来,等我骗建安城的守军打开城门时,你们一拥而上,趁机占领建安城。” 袁天纲说出自己的计谋。
    “此计甚妙!不过每到夜晚,建安城守军就会关闭城门,怎么可能主动打开城门呢?” 张俭疑问道。
    “张都督,你这就不必担心,我自有妙计骗他们打开城门的,你做好配合,我们里应外合攻占建安城。” 袁天纲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说道。
    “那我就按着你说的办!” 张俭久闻袁天纲足智多谋、屡立战功,就没有再多问。
    次日清晨,袁天纲带着二十位飞骑离开营州,向平壤方向进发,骑马走了三百多里,他们一行来到建安城。
    建安城的守军看到大唐的使者来了,经过仔细查验后,就放他们进城。袁天纲他们进城后,他一路仔细地观察城内的防卫设施,果然防守严密、易守难攻。像张俭所描述的:建安城建在山势陡峭的石城山上,沿着山势用大块的条石加部分的夯土垒成的城墙,中间是一片谷地,城内设有三个城门,城门前仅有一条蜿蜒小路可以直达,两面是险峻的悬崖;还有一个水门,山谷中有一条河流顺着水门进入城内,为守城军队提供了水源。城内中央突起高20米的金殿山,成为整个城堡的制高点,是高丽守军的指挥部,也可以做了望塔,站在此处,石城山下的任何动静都一览无余。
    袁天纲感叹道:“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