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出师不利
作者:鹿门一儒   推背图之大唐帝国最新章节     
    程名振慷慨激昂地提出灭高丽三策,李世民听罢,龙颜大悦!为嘉奖他才思敏捷,于是慰勉他道:
    “卿有将相之才,朕要对你有所重用。”
    程名振一听到圣上的赞誉,一时兴奋过度而失礼忘了拜谢,李世民假装恼怒,以观察他的举措,故意说道:
    “你不过是河北一个乡野村夫,得到一个刺史的职位,便已是富贵之极了!竟敢在朕面前举止失礼,还不下拜称谢!”
    程名振谢罪说:
    “臣乃粗鄙之人,不曾目睹过圣颜,刚才心里只想着要回答问题,所以忘了拜谢,请圣上恕罪。”
    于是程名振举止泰然自若。李世民看罢感叹道:
    “房玄龄在朕身边二十多年,每次见到朕斥责别人,就惶恐不已。程名振平生不曾见过朕,朕一时责怪他,不曾有所震惊害怕,言辞没有差错,真是一位天下奇人!”
    当日就提拔程名振为右骁卫将军。
    实际上,有一位人才,李世民还没有发现,他就是平壤孩童传唱的童谣中“青堆子,青堆子,天兵天将坐船只,遇到白袍人必死。”中的白袍人。这次李世民颁布《亲征高丽手诏》后,在全国范围内计划募兵五万人,两年前袁天纲制定的《大唐十二等勋官制度》这时候发挥出巨大的制度优势,大唐全国范围内的男丁们都踊跃报名参军,各地来应征的男丁都超过征兵限制的十倍以上人数,达百万之众,募兵军官只能是十里挑一。许多没有被应征上的人都愤恨不已,叹息不能为国效力。更有甚者直接向李世民请求,愿意自带装备武器、粮食从军,结果被李世民拒绝。
    薛仁贵的新婚妻子柳银环也鼓励他投军报效国家,勉励他道:
    “你有如此出众的才干,要等到机遇才能发挥。如今圣上亲征高丽,正在下诏征召天下勇士,这是难得的时机,你何不争取立功扬名?富贵之后回家,再迁葬祖宗的坟墓也不算迟。”薛仁贵应允,于是去幽州都督张士贵手下做了一个普通骑兵。
    十一月二十六日,李世民到定州后,留下皇太子李治在定州监国,同时,诏命新任侍中刘洎、中书侍郎马周在定州一同辅佐太子李治。
    李世民继续率大军继续向幽州进发。临行前,李世民嘱咐刘洎道:
    “我如今带兵远征,让你辅佐太子,国家的安危都寄托在你身上了。”
    刘洎答道:“陛下不必忧虑,大臣有罪,我当立即予以诛罚。”
    李世民认为他言语过于狂妄,于是告诫道:
    “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你性情疏阔刚直,必会因此而遭祸,应当慎重行事。”
    袁天纲在一旁听到李世民的话,立刻为刘洎感到担忧。因为,在三个月前的长安,李世民曾对司徒长孙无忌等人说:
    “人们苦于不知自己的过错,你可以明言朕的过错!”
    长孙无忌却谄媚道:
    “圣上的文治武功,我们赞美它都应接不暇,哪有什么过错可言呢?”
    李世民说道:
    “朕向你们询问自己的过失,你们却要曲意逢迎让朕高兴,朕要当面列举你们的功过得失,来互相劝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怎么样?”
    重臣们都急忙拜谢。
    李世民说道:
    “长孙无忌善于避开嫌疑,应答敏捷,断事果决超过古人;然而领兵作战,并非他的擅长。
    岑文本性情质朴敦厚,文章辞藻华丽;然而为人过于迂阔,制定出规划过于宏大,但不切合实际。
    刘洎性格最坚贞,做事过于认真,力求利国利民;然而对朋友过于讲私情,为人说话过于狂妄而容易遭来同僚的嫉妒。
    马周处事敏捷,性情正直,品评人物,直抒胸臆,朕近来委任他做事,大都能称心如意。
    褚遂良学问优于众人,性格也耿直坚贞,做事非常细致;然而过于亲附于朕,就像飞鸟依人一般。”
    袁天纲心想:
    “看来李世民不愧于千古一帝,对于自己宰相们的优点与缺点都洞若观火、明察秋毫。刘洎曾官任魏王府府,与王珪都曾是魏王李泰一党,现在刘洎被李世民提拔为侍中,而其性格言语过于狂妄,这可是官场一大忌,必将遭到长孙无忌与褚遂良的倾轧、构陷。”
    十一月三十日,李世民率领的各路大军会集到幽州。
    十二月初二,李世民刚到幽州,就收到两个噩耗:
    一是,完人李大亮已在长安病逝,享年59岁。临终前留下奏表请求停止讨伐高丽。他去世后家中没留下什么财产,仅剩余五斛米、三十匹布而已。他也没留下什么子女,而是独自将亲戚中十五位孤儿抚养成人。他死后,这十五位孤儿如丧考妣。李世民听罢噩耗,悲痛大哭,诏命由朝廷出钱厚葬,追赠李大亮为武阳公,赐予谥号为懿。
    二是,前太子李承乾已死于黔州,李世民更是伤心欲绝,为此辍朝数日,用国公的礼仪安葬他。
    然而,天阴偏逢屋漏雨。御史大夫韦挺也出事了。原先李世民诏命韦挺做转运使,户部侍郎崔仁师做转运副使,负责辎重装备与粮草的转运工作,河北道各州都接受韦挺的调遣节度。
    因韦挺任职后,天天饮酒作乐,疏于政务,事先没有视察漕运航道是否畅通或壅塞,导致六百多艘运米船只在桑干河至幽州附近卢思台搁浅而获罪,他与崔仁师一起被带上刑具押送到李世民面前。李世民正在为李承乾与李大亮的去世而伤心,一见到韦挺就龙颜大怒,立即诏命将他免职,以白衣身份随军效力;由将作少监李道裕接替韦挺的转运使职务。
    袁天纲听闻韦挺因罪被解职的消息,不由地感叹一声。二十年前,即武德七年(公元624年),袁天纲曾在长安西市街头给韦挺看相,说其“将位居御史大夫,身居三品高位。其面相与王珪一样,都很长寿,但是晚年仕途都不如意。” 现在果然应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