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立皇后风波
作者:鹿门一儒   推背图之大唐帝国最新章节     
    上一场劝圣上退位当太上皇的风波刚过,又一场风波来了,这场风波是因李世民而引起来的。
    原来是这样的: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就迫不及待的将妖娆妩媚的齐王妃杨佳媚纳入后宫中。杨妃是隋炀帝的侄孙女, 长得“光彩发越,娇啼宛转,百倍撩人”,李世民非常宠爱她,在宫中经常与她缠绵在一起,一年后就生了一个皇子李明,封为曹王,后来过继给齐王李元吉为嗣。
    自从文德皇后死后,皇后的位子空悬已久,现在李世民想立杨妃为皇后。当李世民把他的想法告诉身边的重臣们时,一下子群情激奋。
    长孙无忌劝谏道:“圣上的功德可与尧、舜相媲美,为什么要效法晋文公娶寡居的侄媳妇文嬴,而招致自己的名声狼藉?”
    李世民怼长孙无忌:
    “三国时期,蜀国皇帝刘备娶寡居的堂嫂吴氏做皇后,曾因顾虑有违背伦理道德,大臣法正就举出晋文公娶寡居的侄媳妇文嬴的典故,让刘备无法反驳。况且朕身上有鲜卑人血统,鲜卑人有 ‘父妻子继,兄死娶嫂’ 收继婚的习俗,因此朕立杨妃为皇后无可厚非。你难道在为皇后不是出自你们长孙家族而担心吗?”
    长孙无忌听罢,急忙解释:
    “臣不是因皇后是否出自长孙家族而担心,臣担心的是圣上立杨妃做皇后,会引来后世人的非议。”
    李世民说:“朕文治武功,只会流芳千古,至于朕立谁当皇后,后世人也不会在意的。”
    长孙无忌听罢,不敢再言语,他的政治盟友褚遂良急忙上奏道:
    “杨妃是隋朝皇室后裔,我大唐是在隋朝灭亡、取而代之的,如果圣上立一个前朝皇室后裔做皇后,恐怕会影响江山社稷的稳定。”
    往常李世民是很听从褚遂良的话,但这次他就像吃错药一样,执意要立杨妃为皇后,对褚遂良说:
    “高祖(李渊)娶我阿娘(太穆皇后),阿娘的母亲是北周襄阳公主,她也是前朝皇室后裔,难道我就不能立一个前朝皇室后裔做皇后吗?”
    褚遂良被李世民怼得哑口无言。
    李世民怼完长孙无忌与褚遂良后,就问询李积的态度,李积是一位和稀泥的,他就对李世民说:
    “圣上立谁当皇后,这是圣上的家事,臣不好插言。”
    李世民听到李积的话,心情愉悦起来,心里想:“还是李积知道朕的心意。”
    于是,他准备下诏封杨妃做皇后时,于志宁不合时宜的上奏道:
    “皇后是母仪天下,圣上立皇后,绝不是圣上的家事,圣上执意要娶杨妃,只怕不能堵住天下人悠悠之口。”
    “天下人有何悠悠之口?” 李世民不解地问。
    “天下人会认为圣上当年在玄武门之变杀齐王李元吉是另有目的。” 于志宁毫不客气地回答道。
    李世民一听,就知道于志宁是话中有话,含沙射影的批评李世民当年发动玄武门之变的动机是为了霸占弟媳。于是李世民对于志宁大怒道:
    “当年玄武门之变的原因,天下人是有目共睹,隐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想借机除掉朕,朕是无可奈何的情况下被迫发动政变的,朕问心无愧,你如此含沙射影诋毁朕,有何居心?”
    于志宁一看李世民发飙了,吓得赶紧拜伏于地,连连向李世民谢罪。
    李世民紧盯着于志宁,余怒未消地对他说道:
    “朕清楚你是一位忠臣,朕也就不计较你说话轻重。”
    于志宁吓得不敢再据理力争了。
    朝堂上静悄悄的,群臣们看到三位宰相都在劝谏,而李世民执意要立杨妃做皇后,就不敢表明态度而忤逆圣上了。
    李世民看到袁天纲站在朝堂上不吭气,就问道:
    “袁侍中,你的意见如何?”
    袁天纲故意装作没听见,像是在冥思入定中。
    李世民以为袁天纲没听见他的话,就又问道:
    “袁侍中,你的意见如何?”
    袁天纲这才故意装作清醒过来,对李世民答复道:
    “臣刚才一直在想一件事,没有听见圣上的话,请圣上恕罪。”
    李世民一听袁天纲的话,就感到好奇,问道:
    “刚才你是在想什么事而走神?”
    “臣刚才在想一份奏疏?” 袁天纲回应道。
    李世民清楚袁天纲被称颂为当代诸葛孔明,喜欢故弄玄虚,于是就好奇地问:
    “是什么奏疏?”
    “臣刚才在想徐惠妃上奏的《谏息兵罢役疏》。” 袁天纲回答道。
    李世民一听袁天纲的话,就猛然想起贞观十九年亲征高丽前,有才女之称的徐惠妃冒着后宫不许干政的风险,上了一道言辞恳切的劝谏奏疏:《谏息兵罢役疏》,内容如下:
    “窃见顷年以来,力役兼总,东有辽海之军,西有昆邱之役。士马疲于甲胄,舟车倦于转输。且召募役戍,去留怀死生之痛;因风阻浪,往来有漂溺之危。一夫力耕,卒无数十之获;一船致损,则倾数百之粮。是犹运有尽之农工,填无穷之巨浪,图未获之他众,丧已成之我军。虽除凶伐暴,有国常规,然黩武玩兵,先哲所戒。”
    袁天纲看到李世民也陷入沉思,于是趁机劝谏道:
    “自古帝王选皇后以贤,选嫔妃以色。臣听闻杨妃长得‘光彩发越,娇啼宛转,百倍撩人’,做一嫔妃够格,但做母仪天下的皇后,杨妃恐怕不够格。臣可以斗胆推荐一人,其才堪皇后贤德。”
    李世民现在一下子明白袁天纲的意图,就故意问道:
    “你想推荐谁呢?”
    袁天纲看李世民上了道,就徐徐而言:
    “臣推荐徐惠妃,她为人贤良淑德,不次于文德皇后;她的才情更是胜过一筹。听闻徐惠妃4岁就将《论语》、《诗经》背的滚瓜烂熟;8岁曾模仿屈原的《离骚》写一首《拟小山篇》诗:
    ‘仰幽岩而流盼,抚桂枝以凝想。
    将千龄兮此遇,荃何为兮独往。’
    贞观十九年,徐惠妃陪同圣上征高丽,在经过洛阳西部的函谷关时,圣上曾命徐惠妃写诗,徐惠妃写下《秋风函谷应诏》:
    ‘秋风起函谷,劲气动河山。
    偃松千岭上,杂雨二陵间。
    低云愁广隰,落日惨重关。
    此时飘紫气,应验真人还。’
    她的这首诗还被编入大唐皇室的启蒙教材《初学记》中。
    尤其是徐惠妃上奏的《谏息兵罢役疏》,圣上看过后,不但没有怪罪她,还赞许她提出的意见非常正确,其文才可以和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相媲美;其贤德可以和文德皇后相媲美,还厚赏了她。
    因此,臣推荐徐惠妃当皇后。”
    李世民听罢,沉默不言许久,心里想:
    “袁天纲这小子说得对,立皇后,论贤德与才情,应该选徐惠妃,可是自己内心中意的是杨妃,干脆朕谁也不选。”
    于是,李世民就下口诏停止立杨妃为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