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建设根据地
作者:鹿门一儒   推背图之大唐帝国最新章节     
    哈立德没办法,就围而不攻疾陵城,分兵去进攻扎兰季布城、锡斯坦。袁天纲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他让卑路斯率领波斯军队守疾陵城,自己率领1700余唐军出城,采取“围魏救赵”的计策反攻疾陵城下大食的军营,以缓解扎兰季布城与锡斯坦城的压力。
    袁天纲率领着唐骑兵,全员身着明光铠,装备有长槊、弓箭、弩与唐横刀,向大食军营冲击,大食军队围城多日,没料到城内守军敢出城攻击他们,于是仓促应战。唐骑兵策马冲营,当距离大食军队一百五十步时,每一位唐骑兵就手挽弓箭开始射箭,箭雨遮天蔽日,一下子就射倒500余大食士兵;当唐军距离大食军队九十步时,唐骑兵丢下弓,手持弩开始射弩箭,又射杀500余大食士兵;当距离大食军队二十步时,唐骑兵就丢下弩,将长槊齐刷刷地投向大食军队,又刺倒500余大食士兵;然后,唐骑兵手持唐横刀,杀进惊魂未定的大食军队,与大食士兵们展开肉搏战斗。
    围城的大食军队有2万多人,唐骑兵虽然仅有1700余人,但唐骑兵齐声呐喊着杀进敌军中锐不可挡,从敌军前方一直杀进敌军中央,又杀到敌军的后翼。两军厮杀了一个多时辰,唐骑兵仍然士气高昂,而敌军营阵脚已乱了,以10比1却不能吃掉唐骑兵。
    哈立德正率领着大食主力部队围攻扎兰季布城与锡斯坦城,他看到唐骑兵正在疾陵城外厮杀,围城的大食军队却没有占上风,只能率军回援疾陵城。袁天纲看到大食援军来了,见好就收,立即率军往回撤,卑路斯一见唐军撤到城下,连忙命人放下吊桥,一边放唐军进城,一边吩咐城墙上的波斯弓箭手射退大食追兵。
    袁天纲率唐军撤回城内,一清点人数,唐军仅剩800余人,而大食士兵估计被射死、砍杀3000余人。卑路斯及波斯守军们这次亲眼看到唐军以少胜多、杀进大食大军中如进无人之地,顿时军心大振,他们心中的“恐大食症”也消失的九霄云外,更加同仇敌忾地与唐军守城抗敌。
    就这样,袁天纲、卑路斯率领唐波联军坚守城池达一个多月之久,哈立德率领的大食军队硬是啃不下来,还损兵折将有1万余人。这时,大食军营里的粮草也渐渐用尽了,哈立德只好无奈率领大食军队撤军,疾陵城保卫战以唐波联军大胜而暂时告一段落。
    大食撤军后,卑路斯按照袁天纲提出的“高筑墙、广积粮”的策略,积极投入到巩固城池、囤积粮草、招纳新兵、安顿伤员等繁忙工作中,以防备哈立德来年春天的卷土重来。
    第二年春天,哈立德又率领大军围攻疾陵城,但在士气高昂、同仇敌忾的唐波联军的打击下,只好再次损兵折将地铩羽而归。卑路斯乘势又攻占了疾陵城周边的七座城池,这样一来,他一共收复原萨珊王朝疆土十座城池,渐渐地打开了局面,重新组建起一支2万余人的波斯军队,建立起一块方圆面积约3000多平方公里的复国根据地,在波斯的东部边陲站稳了脚跟,稳固了波斯都督府的基本盘,与大食帝国的呼罗珊总督区形成了东西对峙、分庭抗礼的战略态势。
    在休战期间,袁天纲总结与大食军队进行攻防战的经验教训,分析出大食的作战装备及战术方面的优势:
    大食军队骑兵装备实行了重装化,骑兵大多是马匹不披挂铠甲,人披挂铁甲的“快速重骑兵”。这与唐军骑兵有些类似,不过大食骑兵主要装备西式的锁子甲,防护力要弱于唐军的重型明光铠。除了骑兵部队外,大食军队还拥有重装步兵、步兵射手,兵种完备、装备精良、战术体系健全,纪律严明。同时受“圣战”洗脑,大食士兵战斗时,会手舞着阿拉伯弯弓,高呼着“安拉胡阿克巴!”,然后发着疯般与敌军死战。
    大食军队也存在一些弱点:
    大食军队擅长野战,却缺乏塔楼、重型连弩车等重型攻城武器,不擅长攻城。因此,袁天纲告诫卑路斯尽量据城防守,通过以逸待劳、打持久战来消耗敌军,尽量不要离开城池,在野外与大食军队打运动战。
    另外,袁天纲极力向卑路斯推荐了守城神器──石脂水。石脂水实际上就是一千多年后的石油。波斯地区盛产石脂水,在疾陵城外的土层中,只要挖掘十余米深,就会有石脂水冒出,颜色呈黑色,极易燃烧。在这几次的疾陵城攻防战前,袁天纲就引导波斯守军在城外的土层中打井,将喷射出的石脂水大量收集起来,用于做燃烧弹有效的打退了攻城的敌军。
    同时,为了在野战中打败大食军队,袁天纲按照唐军的“七军制”,将2万人的波斯军队组成一个集团军,分为:4000人的中军,各2500人的左、右军,及各2500 人的右厢前军、右厢右军、左厢左军、左厢后军等七军。
    此七军组成以中军在中间,其他六军环绕的“六花阵”。六花阵还分为圆阵、方阵、曲阵、直阵、锐阵五个基本阵型,以应对不同的敌情、地形与攻防需求。
    这七个军中,每个军设总管一人;除中军下辖8个营外,其他六军各下辖5个营,每个营有500 人,设营官一人;每个营下面设队,50人为一个队,设队正一人;每10 人为一个火,设火长一人。
    波斯军队全员装备长槊、弓箭、弩与弯刀,中军、左右军为重装步兵,右厢前军、右厢右军、左厢左军、左厢后军为重装骑兵,由重装步兵作为正兵进攻、侧翼与后翼由重装骑兵防守及作为骑兵对敌军左右两侧包抄。
    袁天纲按照《李靖兵法》训练波斯军队,当波斯军队在距离敌军一百五十步时,波斯军队的弓箭手开始射箭;当波斯军队在距离敌军六十步时,波斯军队的弩手开始射击弩箭;当波斯军队在距离敌军二十步时,波斯士兵向敌军投掷长槊;然后,波斯士兵手持弯刀与敌军展开肉搏。
    经过数个月的艰苦训练,袁天纲终于将波斯军队训练成一支重装骑兵与步兵相互配合陷阵与实行雷霆打击能力的精锐之师,足以抗衡纵横于西亚与中亚地区的大食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