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宋江等人领军征讨
作者:大师来了啊焦作   全球锻炼,开局水浒我来选最新章节     
    创造过程中不要更改角色名字在金庸小说系列里,人们提起明教,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倚天屠龙记》,毕竟它是唯一一部深入描绘明教故事的作品。但实际上,明教的存在远早于此。它的源头在波斯,由摩尼创立,原名为摩尼教,约在唐朝武则天时期传入中国内地。
    这个宗教的教义非常独特,一开始受到了基督教和祆教的影响,可以说是一个融合多种信仰的产物。传入中原后,为了更好地在当地推广,它又进行了二次改造,加入了当时流行的佛教元素。尽管融合后的教义确实更利于传播,但好景不长。可能是因为借鉴的东西太多,在唐武宗灭佛之际,发现摩尼教似乎也有点可疑,于是顺便将其一同打压。
    遭受重挫的摩尼教被迫转入地下,并披上道教的外衣,更名为明教。教徒们坚信黑暗终将过去,光明必将到来。这一教派经历多次融合改良后,恐怕连创始者摩尼本人也认不出来了吧。由于教义复杂难以解释,面对信徒们的不断质疑,教主和高级领导们也很头疼。最终他们决定引导信徒通过起义的方式来宣泄和展现力量。
    于是,从唐代到宋代再到元代,起义成为了明教的主要活动之一。直到元末,明教竟然意外地起义成功,其领袖朱元璋历经血战,成为明朝开国皇帝。接着,朱元璋毫不留情地挥刀斩草除根,将明教彻底消灭。
    然而,明教余孽并未就此消亡,他们重组为日月神教,一方面在江湖中悄然发展,另一方面则筹划着统一江湖并继续起义的大业。总结起来,明教就是一个有着悠久起义历史,且前景看似光明的庞大江湖势力。
    在这段历史中,明教教主张腊起义尤为突出。他的行动有点类似模仿东汉末年太平道创始人张角的模式,一度形成了如黄巾起义般的声势。张腊自称圣公,设立年号永乐,接连攻占多地,震撼东南。在其势力巅峰时期,手下拥兵几十万。
    虽说是乌合之众,但这规模已足以震慑四方。张腊信心满满地设想划江而治,休养生息,准备在十年内推翻大宋王朝。然而,宋徽宗坐不住了,派出太傅、枢密院事童贯带领十五万大军,一举击败了张腊的明教势力。而在另一部作品《水浒传》中,宋江等人领军征讨,付出了巨大代价才终于斩杀了张腊。
    如今,在这个混乱的世界里,苏墨对接下来的发展并无清晰的认知。不过,在这个时候,他也无需过多思考了。最近几天,他闭门不出,专心研读了几本书籍,并将大半年来的所见所闻一一对照,大大提高了自己的文章水平,心境也随之变得平和,不再轻易与人争执。
    原本,对于明教如果只是小范围起义,苏墨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互不干涉。大家各有各的生活道路,他要考科举,他们要去造反,互不影响,各自都能拥有光明的未来。
    但是,起义就起义吧,偏偏要在解试的时候跑去炸贡院,这是什么意思?如此断人前程的行为已然触及了苏墨的底线,忍无可忍无需再忍!
    此刻,苏墨站立于自家小院中,注视着被夜风吹落的一片叶子,胸中燃烧起了杀意。
    “谁在那里?”
    厉法王刚开口警告,仓库的门就已经被一掌震碎。一人身影凌空飞旋而入,稳稳落在院子中央,是一位面貌邪魅的青年男子。紧随其后,又有三位黑衣人在夜色中悄然走出,呈三角之势围住年轻人,保护着他。
    微风吹过,凉爽宜人,但庭院之中却寂静无声。这位青年看着眼前的苏墨,语气平淡地说道:“你是圣使之位吧,挑这个地方倒真是有眼光。”
    说实话,这座宅子确实相当不错。苏墨的父亲特意买下它,就是为了有个清净之地读书,以免邻里打扰。宅子后靠山岭,附近还有一个乱葬岗,周围没有任何邻居,异常宁静,这也正是明教选择此处作为联络点的原因。
    对于苏墨来说,偏僻荒凉一些更好,这样一来,无论是发生战斗还是处理尸体,都不必担心动静过大引起他人注意。
    虽然把这些家伙交给官府,也能捞到不少功劳和银两。但此刻的苏墨只想低调地参加科举考试,并不想因为几百积分就被明教惦记上。要是因此影响了进京赶考,那就得不偿失了。
    “你究竟是何人?竟敢窥探我们明教的事务会议!”
    被称为圣使的年轻人瞪视着苏墨,后者淡然一笑:“反倒是你们几个人在我的仓库里密谋叛乱之事,还指责我在偷听?我看你们明教干事情,真是不上档次。”
    苏墨的目光掠过地面飘落的落叶,心里已经燃起了怒火。
    “有意思,你还真会选地方呢。”
    听到苏墨这句话,年轻人愣了一下。最近几天他在暗中观察过苏墨几次,看到他埋头苦读,一副毫无武功的样子,所以就没把他放在眼里。毕竟,读书人能有什么用?
    但现在想想,这宅子确实是苏墨的。这么说来,确实是他们的不对。
    由于过于紧张,年轻人的思绪也陷入了僵化。
    “没想到这傻乎乎的书生居然武功高强,你的眼光可真不行。”
    就在年轻人还在纠结的时候,厉法王冰冷的声音从小屋内传出,打断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