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黄省元请
作者:大师来了啊焦作   全球锻炼,开局水浒我来选最新章节     
    三月初十,黎明前的黑暗
    风轻日暖。
    适宜,举行考试。
    尤其是一场重要的考试——殿试!
    这可是古代科举制度的顶峰环节。
    据史书记载,载初元年的二月,就在武则天即将登基成为皇帝之际。
    她便在神都洛阳的紫微城洛城殿,亲自主持策问贡士的大考。
    各地才俊,纷纷汇聚于这座神都。
    也正是在这时,“状元”这一让人无比向往的称号应运而生。
    对于广大读书人来说,殿试具有特殊的意义。
    毕竟,他们苦读多年,所求正是“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在殿试这一天,众多读书人终于有机会亲眼见到他们的“大老板”。
    此刻,皇宫之外,东方还未显露出朝霞,天色尚昏暗。
    然而,众多士子已经早早在此等候。
    相较于省试那种庄重严肃、煎熬人心的氛围,殿试的气氛却显得较为轻松。
    不少士子在兴奋地攀谈交流,扩展人脉,似乎并不怎么紧张即将到来的考试。
    的确,整体氛围是比较轻松的。
    毕竟,只要顺利通过殿试,没做出什么愚蠢之举,
    哪怕最终排名垫底,也同样是同进士出身,至少能够谋个小官来做,
    未来的前途依然光明一片。
    早年间,大宋初创时期,殿试还属于选拔淘汰性质的考试。
    淘汰比例并不固定,全凭皇帝的心情决定。
    然而,即使录取率最多也不过达到总数的三分之二。
    于是乎,出现了许多在省试中过关斩将的考生,到了殿试阶段却因皇帝一时不快,屡遭淘汰的例子。
    如词坛大神柳永,他曾写下“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这样的诗句,
    这让宋仁宗心生不满。
    于是,宋仁宗批示道:“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并未认真审阅他的策论文章,直接将其除名。
    柳永擅长填词,性格软弱,虽对宋仁宗恨之入骨,却也无可奈何。
    他只能在诗词里宣泄一下愤怒之情。
    然而,有个人与柳永不尽相同,名叫张元。
    张元在连续几次殿试失利后,终因无法忍受,愤而出走,投身到了西夏。
    在那里,他展现出卓越的军事和政治才能,受封为侯并担任宰相。
    并在好水川战役中辅佐李元昊,一举击败宋军。
    此战,宋军遭受惨败,阵亡人数多达一万多人。
    战场上,张元踏着满地宋军尸体,趾高气昂地题下一首诗:“夏竦何曾耸,韩琦未足奇。满川龙虎辇,犹自说兵机。”
    他在诗中不仅阴阳怪气地质问宋军统帅韩琦,签名时还特意列出一大串西夏官职:“(西夏)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张元随大驾至此。”
    张元这般用宋军的累累尸骨换取功名的行为,固然为人所诟病。
    然而,当他那边的消息传回北宋朝廷后,也让朝廷受到了极大的震动与教训。
    自此,北宋嘉佑二年起,宋仁宗亲自宣布,殿试不再进行淘汰,所有参加殿试的考生都将被录取。
    从此以后,殿试凝重的气氛也渐渐变得轻松起来。
    此刻,站在殿试前列的考生们,都是省试中的佼佼者。
    他们期待着能获得进士身份,甚至争取“三鼎甲”的荣誉。
    个个心怀鬼胎,暗自发狠,却没有多少交谈的心情,氛围显得肃穆而紧张。
    而殿试队伍越靠后,省试成绩越差的考生就越聚越多。
    这些人在人群中声音渐大,交谈越来越兴奋。
    有许多省试垫底的考生,心态平和,只打算走走过场,见见皇帝,混个一官半职。
    一副典型的重在参与,咸鱼姿态。
    尽管如此,当他们偶尔瞥向队伍最前端那道身着青衫的身影时,仍然忍不住流露出几分羡慕与憧憬。
    每个人都渴望在琼林宴游街那天,自己能站在那个令人艳羡的位置,实现状元的梦想。
    然而,状元终究只有一个。
    “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
    苏墨作为队伍首位的考生,内心却没有太多激昂的情绪。
    他眺望那宏伟壮观的皇城,脑海中不禁浮现出了李世民的经典台词。
    无论李世民当年的真实意图为何,这话说得确实在理。
    科举制度确立后,读书人拥有了晋升通道,许多躁动不安的士子因此消停下来。
    大家各取所需,相安无事。
    不久后,随着曙光的到来,悠长的钟声从宫内悠悠传来。
    宫门缓缓打开。
    “各位殿试考生,请随咱家入宫。”
    “皇城禁地,严禁大声喧哗及随意行动!”
    水公公带领几十名侍卫站在宫门口,面带似笑非笑的表情,对众多考生发出提醒。
    接着,他的视线落在队伍首位的苏墨身上,瞬间愣住。
    “水公公请!”
    苏墨微笑着拱手示意,并未过多交谈,便步入宫门。
    他知道,在这里,即便是入门礼仪也是殿试的一部分。
    有时候,某个考生就是因为这类琐事而被剥夺了三鼎甲的资格,惹得皇帝不悦。
    “哦,哦,黄省元请。”
    水公公表情复杂,连忙上前引路。
    苏墨紧跟其后,步态稳健从容,其他考生也都精神高度集中,小心翼翼地跟随,生怕走错半步。
    大约走了约一顿饭的工夫,一行人来到了集英殿内。
    只见殿内摆放着几百张桌子,排列整齐,
    座位的顺序根据省试的成绩来设定,每张桌子上都贴着考生的名字及个人信息。
    名次越靠前,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