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吴家刘管事释放的善意
作者:商专老七   谍与战最新章节     
    “晓娥,你怀孕了!”
    “是啊,大夫查过了,大致有一个多月吧。”
    一个月,不就是自己走之前……那时候,吴子墨才从娄晓娥身上感到亲切,有了家的感觉,耕耘起来就更加卖力和用心。对啊,家里不止有妻子,还得有孩子啊。
    老天还真是没亏待自己,自己来到这世界,有了一个完整的家。
    无论哪个时代,老婆怀孕都是大喜事吗。吴子墨也没啥朋友,在家里和娄晓娥庆祝一下,蛮欣慰的。
    “黄珊珊?十几岁的小姑娘,能行吗?”
    “快十七岁了,不小了。”娄晓娥纠正了一下吴子墨对这个时代女子年龄的认知,这个时代的女子,十六七岁当妈的,都多了去,“黄珊珊毕竟是黄胡子的女儿,可不是柔弱的大家闺秀,骨子里就透着一股子狠劲。
    最重要都是,黄珊珊识字和算数很好,管理一个酒家和酒坊,应该没问题的。”
    娄晓娥怀孕了,吴子墨担心这女人管理产业,东奔西走的,累到胎儿。得找个经营代理人啊。
    “行吧,既然你觉得行,让她试试呗,她还敢乱来咋的?”吴子墨是没意见的,对黄胡子的几个孩子,都分配下去了,平时,吴子墨也没啥接触。
    黄珊珊要是不识趣,吴子墨有的是办法料理她。
    整个天河巷都是吴子墨的地盘了吗。底下有人帮着吴子墨盯着‘娄记酒馆’、‘杏林小烧’,吴子墨也不大操心。
    “刘管事,稀客啊!”吴子墨尽管和吴家的人接触不多,对主要的一些管事还是认识的。吴家主要是三个管家在管事,具体事务上,下面还有一些业务管事。
    这个刘管事以前在家族里主管走商业务的,后来,在兴安镇里管理吴家的烟馆生意,算是吴家的一个有点分量的业务管事吧。
    “子墨少爷的妻子有孕,大喜事,我这说啥也得来表示一下不是?十六年的花雕……”手笔还真不小,年份超过十年的花雕就老牛逼了,这都十六年的女儿红了。南方的女子,十六岁出嫁,很正常。
    女儿红这种花雕本身的意义,就是窖藏到女儿出嫁的吗。
    “刘管事美意,我就不客气了。”
    人都来了,该有的礼数,吴子墨也不会怠慢了。
    一顿寒暄之后,吴子墨明白刘管事的来意了。
    刘管事来这找吴子墨不是为了吴家的事儿,是为了他大儿子的事儿。刘管事在吴家也算是老资历了,他的大儿子刘兴武,从小也在吴家长大的。
    能文能武的刘兴武,被送进警察署,一直都是在县里的警务科混的。只不过,运气不算好,一直都没跨过警尉补这道坎,还是警长的警衔。
    刘管事说,吴子墨就接着呗。至于那个刘兴武要调到兴安镇警察署,什么愿意给吴子墨效力之类的,吴子墨也就听听罢了。
    刘管事是吴家的老资历了,效忠的是吴家,怎么可能让自家的宝贝大儿子效忠自己?无非,又是一个刘光天、闫解成之流罢了。
    “子墨少爷,我知道,你信不过我。”
    “刘管事,你这话说的,我也是吴家的人,咋会信不过你呢?你可是吴家的老人,为了吴家立下了汗马功劳……”扯淡呗,还得扯的一本正经、声色并茂才行。
    看着吴子墨年轻又诚恳的脸庞,老谋深算的刘管事差点就信了。
    类似吴管事这样的江湖老油条,吴子墨观察他的微表情变化(内心真实反应)的难度也是极大的。喜怒不形于色,就是形容吴管事这样的老江湖的。
    “子墨少爷,我这一辈子为了吴家出生入死,我不想我的儿子再卷入吴家的内斗。当然,我现在咋说,子墨少爷也是信不过我。等我家兴武回来,慢慢相处就是了。”刘管事终于见识到了年轻的吴子墨的难缠。
    难怪道行极深的二管家,到现在还拿不下这位庶子少爷。
    也是,吴子墨要没点道行,在警察署也不会混到警尉补主任的位置了。
    刘管事走商多年,又在兴安镇市面也混迹多年,警察署里有多难混,警察署里有多龌龊、多阴暗,刘管事可是清楚的很。
    说是吴子墨运气好,得到三浦翔平,才一飞冲天的。那为什么是吴子墨,不是别人呢?机会永远都是给有准备的人准备的。
    在县里警务科和镇子里的警察署混迹的家族子弟也不少,无论是嫡子还是庶子,想混到警尉补的程度,极其的凤毛麟角。
    刘管事知道,既然自己来了,必须先拿出诚意。否则,面前这沉稳的惊人的子墨少爷,都懒得搭理他。
    刘管事在吴家有些分量,可是,在如今的吴子墨面前,分量也就一般。说白了,吴子墨现在的身份和地位,真要收拾你刘管事,吴家未必也保得住刘管事。
    满洲国警察呀,火力太猛了,轻易不能招惹的。刘管事在吴家混的再好,终归是民,吴子墨才是官。民不与官斗,这是千古传下来的至理名言。
    “子墨少爷,听闻你有一只不错的走商队伍,连彭城的私盐都拿下了。不知道子墨少爷对极品冻土有没有兴趣?”
    冻土!吴子墨当然知道,边土的主要品种,也称呼‘东土’。冻土中的极品,也是民国时期的名牌烟土,烟劲最足,连烟灰也可以吸食多次。
    东三省就是冻土的主要产地,不过,在蟠龙山区域,似乎不适合极品冻土的生长。说白了,蟠龙山区域也可以种植烟土,品质一般。
    小鬼子是鼓励满洲国农民种植罂粟的,还不是为了税收吗。
    民国时期,抽大烟的民众是太多了,号称‘三人行,必有瘾者’,‘十室之邑,必有烟馆’,东北的烟民也是不少的。起码,吴子墨所在的兴安镇的烟民和烟馆就不少。
    东北的烟民习惯了吸食东北出产的烟土,可是真正极品的冻土产量和产区也是有限的。
    蟠龙山区域没有,就得去有的地方进货。这就涉及到了渠道问题。
    黄胡子、金刀、铁头之流的,是玩私盐的。走商,也分专业的,私盐、军火和烟土不是一个路数,各自有各自的渠道。
    “我倒是想,可是,手下没人啊,呵呵!”吴子墨知道,不是啥渠道都玩的转的,手下你得有专业人士和专业队伍才行。
    要不说吴子墨这警尉补底蕴不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