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学习和识字,难啊
作者:商专老七   谍与战最新章节     
    柳树坟那两箱子金银,一次就拿出一半。真要是赔两次出去,吴子墨也没钱玩这么大的走私了。
    为什么兴安县的那些老警官那么有钱,这走私的利润是真心超级高啊。你越是有钱,给你办事的人手就越多,底蕴就越深厚呗。
    当然,吴子墨现在能用的这些人,菜鸟还是太多了。这都需要时间的沉淀和筛选。好在,吴子墨也不着急。
    “山皮、铁蛋,昨天先生教的字,我又忘了一半。”吴子墨的新政策,对手下办事得力的,有机会学习和识字。
    只不过,无论是保护在沙河村为了吴子墨活下来的三个人,还是跟着小六子去木头坊回来的七个人,包括以前去狮子口的枪窝子倒腾枪支弹药的五个人,愿意继续学习识字的汉子,只剩下四个。
    无论是跟着李丛混的,还是跟着蓝鸟混的,终归,都是跟着吴子墨混的。
    “没关系,咱不是四个人分开重点记一部分字的吗。我也忘了好几个字,相互再学习一下就是了。”先生每天教的一些字,四个人决定,每人重点记住其中的两三个。
    “鞋拔子,你一共记住多少字了?”
    “还行,这两天,都认识二十几个字了。”这年头也没拼音啥的,识字这玩意,真是需要面对面教授才行的。要是没有先生教你,你连识字的机会都没有。
    二十来岁的汉子,才开始学习识字,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本来,有八个汉子下决心要识字的,求上劲吗。谁都明白,想混的好,就得识字。可是真到学习识字的时候,才知道,想定下心来学习,有多难。
    八个学习识字的汉子,才两三天的功夫,就剩下四个了。
    “鞋拔子,行啊,二十几个字,你都记住了啊。我这记性啊,好几个字,昨天还记得,今天又忘了。”
    “没关系,少爷不是说了吗,识字那玩意就是多读、多写、多练。土匪咱都能杀,识字咋就不行了?”这些护卫对吴子墨的称呼都是少爷。
    识字班的建立,吴子墨也时常来讲课一把,加强对这几个护卫的联系,也让他们知道,自己该忠于谁。
    “钱串子,你的志向可是做掌柜的,算数学的咋样了?”
    “这加减法的吗,平时咱也会点,只是,这乘法口诀,还记不住啊。”钱串子的梦想就是做个商铺的大掌柜的,威风吗。问题是,你出身穷鬼家庭,做学徒都没机会,就得从底层混混做起。
    “钱串子,别急!少爷不是说了吗,加减乘除的,一两年都熟练之后,算盘就不算啥了。”
    “山皮,你也别不当回事,哪怕你未来做警察,也得会算数才行。”
    “是啊,不会识字和算数的,在警察里,只能在底层拼命,做炮灰的,还不如走商做护卫赚的多呢。这次那个森林警察队,一下子就伤亡了二十多个警察呢。”
    “所以呢,咱都好好学,以后要是做了警察,上头有少爷罩着,咱也升职快一些。”
    “咱跟少爷可比不了,少爷一年就升职到了警尉副股长。”
    “少爷能学啊,日语说的比咱汉语说的都溜。”
    “听说,少爷在吴家也不受待见,从小也是吃窝头、萝卜长大的。”
    吴子墨就是要在潜移默化之间,给这几个学员树立个进取的榜样和信心。这个榜样,最好是自己呗。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不是有吴子墨这身边的榜样,许大茂现在八成也是个文盲。一个文盲是做不好间谍的,你连情报上的字都不认识,咋传递情报?不能每次都是吴子墨写情报吗。
    许大茂终于升衔了,好歹也混了个警长的警衔,也算对得起他这司法系办事员的身份了。警士的警衔真心太低了,警长了,多少也可以指挥几个人办事了吗,在街面上,说话办事也有点力度了。
    这么大的警务科,一个警长的警衔也不算显眼,不耽误许大茂私下办事。
    何况,司法系办事员的身份,也相对自由一些。
    “二管家,有啥事你找人叫我一声就是了,咱还亲自来了。”
    “子墨少爷是大忙人,我这老头子闲得慌,当然要来了。十八年的花雕,咋样?我这老头子够意思吧?”二管家找吴子墨的次数不多,每次来,都拎着两坛子花雕,礼数是十分周到的。
    “十八年的陈酿啊,二管家,你这得有多大的事儿找我办啊?呵呵!”吴子墨开着玩笑,把二管家请进屋里。
    “子墨少爷,还真的有事找你帮忙,算是吴家的事儿,也算是子墨少爷的事儿。”客套了几句,二管家也知道吴子墨不喜欢墨迹,就进入了正题。
    “哦,有事儿,二管家尽管说,我也是吴家的一份子吗。”对于吴家的事儿,吴子墨一贯都是这么‘上心’的,办不办的,嘴皮子上,吴子墨可是老‘忠心’家族了吗。
    当然,办不了的,吴子墨也没辙啊。一句话,吴子墨年轻,没底蕴,办事能力不足,你吴家能我吴子墨咋地了?
    “子墨少爷,七少爷敏贤回来了。”
    “哦,知道,省城办差的七叔吗,大本事的人。”吴敏贤比吴子墨高出一辈,三十四五岁的样子。据说在省政府里办差的,吴子墨说吴敏贤是大本事的人,也没错。
    以二管家的年级和辈分,称呼老太爷的儿子为少爷,当然合适。
    “大桥村被屠戮一空,正在重建,敏贤少爷对大桥村很有兴趣。”
    “为啥?”吴子墨好奇的问道。
    “罂粟!”
    “罂粟?怎么,大桥村适合种植罂粟?”
    “敏贤少爷在省里也研究多年的罂粟种植了,对适合罂粟种植的土壤和环境比较有研究。子墨少爷,你也知道,咱这东北的极品冻土很有市场,只不过,产量太低了……”二管家一边介绍吴敏贤的履历,一边介绍大桥村的罂粟种植的远景。
    对于罂粟的种植,吴子墨是不懂的。吴子墨倒是知道,小鬼子在东北是很鼓励种植罂粟的,甚至还大力的扶持。
    从小鬼子的政策上,没啥问题。
    “子墨少爷,你愿意参一股不?”
    “二管家,我倒是想,可是,我也没人啊。”吴子墨又是老套路,“五叔不是在县公署办差吗,七叔要是想去大桥村发展,无论是买地还是种植,五叔帮忙最合适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