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李响干的还不错
作者:商专老七   谍与战最新章节     
    民国时期,最牛逼的钢笔品牌就是‘派克’和‘英雄’。类似这种特制的派克钢笔,数量真心是有限的。
    对于吴子墨来说,再有限,又不是虎皮、人参的那么稀少、珍贵,吴子墨也没有收藏癖的,送人,打好关系,比啥都重要的。
    吴子墨还指望将来自己一旦手头又紧了,再从吴天泽这里借钱呢。你以为这世道,借钱就容易了?何况是吴子墨这样的,动辄就借个几万块钱的。
    不管吴天泽是出于什么原因愿意大手笔的借钱给吴子墨,吴子墨觉得,起码,吴天泽这个人还算讲究。
    吴子墨本身也是官僚,当然希望自己也多一些官场的‘朋友’、盟友之类的。官员吗,都是群体动物,尽可能的相互扶持,谁也不可能是孤立存在的。
    令狐从天津倒腾回来的两种顶级品牌的烟土,‘公班土’和‘渭南土’,吴子墨挂牌销售就是了,能卖出去多少,就卖出去多少,卖不出去,储备着就是了。
    “啥玩意?山里的土匪要‘公班土’?”吴子墨眨眨眼,这个世界太神奇了,山里的土匪都这么洋气了?
    ‘公班土’的确很有名气,在洋土里也是最顶级的烟土,价格也不便宜啊。因为是洋人的品牌烟土,起码,在兴安县,比极品冻土的价格还贵了一成了。
    “三宝鸟那边说了,那个土匪头子,就认‘公班土’,其他的洋牌子,包括国内的其他顶级牌子的烟土,土匪头子也不清楚。
    金条没有,大洋是没问题的。”吴子墨手下的诸多产业的业务,主要是账目和资金的管理,都是财贸巷的铺子综合管理和汇总的,所以,来汇报的是铺子的新任老大李响。
    目前吴子墨的‘渭南土’、‘公班土’,也只是在财贸巷的铺子里出售,只不过,铺子里的存货不多,基本上都在吴子墨‘娄记酒馆’家里的地窖里储备呢。
    “行呗,只要大洋给的价格合适,卖谁不是卖啊?”
    “价格,和城里大烟管的‘公班土’零售价一样。”李响说道。
    “这就没问题了,你找人从地窖里提货,再找可靠的人送去给‘三宝鸟’,只要账目清楚……”吴子墨说道,“李响,这段时间,铺子的管理还不错,你辛苦了。”
    “不辛苦,这是我应该做的。”身为财贸巷铺子的老大,管着诸多的业务,还有一帮的黑道小弟,没点真本事是不行的。
    起码,吴子墨觉得这个李响就干的不错,让吴子墨省心不少。
    “李响,帮会毕竟帮会,不能忘了帮会的根本。”吴子墨觉得自己还是缺人手,毕竟,摊子铺的是越来越大了。
    “东家放心,这几天又有几个江湖好汉投靠过来了,来历,我的人基本上差的差不多了。都是以前小的走商护卫出身的。
    这段时间,‘经济保安股’为了业绩,打掉了不少小的走私商队。这些江湖汉子,无路可走的,奔着东家的名声来的。”
    吴子墨的名气在兴安县的黑道中,的确不小。
    至于这些投靠来的江湖汉子,有没有其他势力的探子,或许,难以避免吧。
    “那些汉子里,有去过彭城的吗?”吴子墨问道。
    “有,不止一个。从彭城倒卖私盐,对于小的走商队伍来说,相对容易一些。”李响说道。
    “好!这段时间,你对他们仔细观察一下,如果行的话,找出个合适的商头,再组建一只来往彭城的商队。
    只有小六子一个商队,来回的周期有点长,有点耽误事儿了。”吴子墨也知道,走商不易,一路上可能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麻烦,甚至发生火并,出现伤亡。
    现在,走商私盐和粮食,对吴子墨的生意至关重要的,当然不能光指望一个小六子。
    “应该问题不大,以前,他们走商的规模小,总出事,风险大,是因为上头没人罩着。现在,有东家背书,他们要是还干不好,就不应该了。”李响也是跟着他弟弟李丛混江湖十几年了,各种门道也清楚的很。
    同样的道理,以前的李丛在兴安县城里的黑道里混的比较小,那是因为他上头的朱学武在警察署里只是个警长,背景不够大。
    现在,李丛和李响的背后是实权派警官吴子墨了,情况又不一样了。哪怕李响才做财贸巷老大没多久,在兴安县城的黑道里,也不算小角色了。
    有吴子墨的面子在,李响在兴安县城的黑道里,就有自己的分量在。
    你背靠这吴子墨,你李响在兴安县城黑道里还混不明白,那就是你李响自己没那本事了。
    “那就好,至于新的商队啥时候成立,具体的时机,由你把握。毕竟,那些人,你比较了解。”吴子墨既然要用人,就得放权,相信人家才行。
    “另外,阿豪这边需要两个人手,回头,让阿豪找你,去新来的汉子里挑选一下。”吴子墨也算是个家主了,可是,手下的‘家臣’,一共才四个,的确是少了点。
    关系到吴子墨的近身保护和安全问题,吴子墨自己也不能大意了。
    当然,无论是吴子墨自身,还是阿豪,选择新的‘家臣’都是很谨慎的。不谨慎不行啊,事关吴子墨的小命问题。
    总得来说,这个李响比他的那个弟弟李丛更会‘借势’一些。李响比较善于借用吴子墨的名头和威势,做大自己,扩张自身的影响力,发展属下,这是好事。
    你上头有人,如何利益最大化才是最重要的。
    ……
    蟠龙山里,‘蟠龙山抗日义勇军’里新来了三百多的旷工新兵,热闹了好几天。
    两百人的‘蟠龙山抗日义勇军’想消化吸收三百多新兵,能行吗?
    起码,傻柱和张辽觉得没啥问题。
    毕竟,这三百多的旷工新兵里面没有小团体和帮会之类的,很难报团取暖,这样分化吸收起来的难度就很小了。
    真要有啥刺头的,让他消失就是了,‘蟠龙山抗日义勇军’可不是啥善男信女的,哪有时间跟你玩心眼。
    这三百多的新兵,必须要尽快的融合和整训,没准啥时候,就要出去打仗了。
    要不说在山里打游击的难度大呢,补充新兵源本身就不容易,还要尽快的形成战斗力。一个合格的士兵,根本不可能是速成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