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考核人选
作者:法师小面包   震惊:我成为了春秋时代的扛把子最新章节     
    这一日,楚王熊章正在处理政务,就看见寺人来报,令尹大人求见。
    熊章略微思索就知道子西的来意。
    现在已经入冬,料想应该是章华学宫差不多完工了。
    工程耗时差不多一年,进度还是很快的,可见令尹是用了心的。
    “拜见大王”,令尹看着殿中正襟而坐的熊章,只觉得大王经过这一年的时间,不仅变得高大了不少,神情也已经越发老成,目光扫视间,也散发着威严。
    熊章见殿下的子西此时已经满头白发,脸上皱纹也越发的多了,但他的目光依旧充满神采。
    “给令尹大人赐坐”,熊章对寺人说道。
    不一会儿,就有两个寺人搬来桌案,和坐垫。
    子西拜谢一声之后,就坐下,然后说道:“大王,章华学宫已经大致完工,只有些旁枝末节的小地方还需要继续修缮,现在学宫已经完全可以投入使用
    只是目前郢都士子已经达到了一千之数,这些人每日在城内不是在互相争论学术,就是在饮酒斗殴,在都城之中引起国人诸多不满,还请大王早日对这些人考核甄选,让士子早日入学。”
    熊章听后也是无奈的敲了敲桌子,对于子西说的情况他知道得一清二楚,更是知道有些士子是受了他国一些间谍挑拨,想要搅乱这次学宫招生的盛会。
    当然那些间谍都被黑衣卫给处置了。
    这一年熊章可不仅仅是在熟悉政务,他还借着楚王的名分,不但将黑衣卫扩充到了一千之数,还将军中一些暗中对熊章不服的将军都找了个理由撤换掉,调宿卫军中忠诚度较高的人担任,目前,在司马子期的配合下,熊章已经完全掌控了楚国六军。
    “令尹大人说的情况,寡人已经知晓,只是不知楚国公卿之中,有谁有能力有资格考核甄选这些士子”,熊章面露难色的问道。
    “这…”,令尹沉思片刻,无奈道:“楚国应该找不到这样的人”。
    若是楚国有名士,那就可以直接在诸士子之间评选,其他人自然可以信服,可惜楚国没有。
    招选博士不同于选拔官吏,可以出个考题就可以选出自己需要的人才,而博士是才学高者才能担任,而这博士才学高低又没有一个固定标准,每个人或许都有擅长的学问。
    现在虽然不是百家争鸣的战国,但此时已经有百花齐放的趋势了。
    老子与孔子都已经进入暮年,儒家和道家思想已经形成,并已经开始传播,墨家创始人也不知道出生了没有,法家的先驱,郑国子产前几年已经去世,晋国赵鞅已经铸就刑鼎,法家虽然还不成体系,但已经有了雏形,兵家孙武目前还在着书,司马穰苴写的司马法被齐国田氏视为禁脔,从不外传。
    儒、法、道、兵熊章都想要,但可惜没人来。
    “不如举行一场辩论赛,让众士子信服者担任博士,如何?”
    熊章突然想到了一个主意。
    “辩论赛?”,令尹对这个词很陌生。
    自家大王嘴里经常冒出一些新奇的词句,但每次听完解释又不禁佩服大王的经天纬地之才。
    “就是先上台者提出自己的观点,其他人对其观点进行辩驳,失败者下,一直辩到到无人上台者为胜”,熊章耐心解释道。
    令尹听完之后心悦诚服,道:“王上,真雄才也”。
    没啥说的,舔就是了。
    随后熊章与令尹对于一些政务的意见进行了交流。
    期间,熊章也对于一些人员进行了调整。
    司马子期改任左尹,协助令尹处理政务。
    景琰担任楚国司马之职,这是熊章表彰景氏对他的支持。
    屈虞,屈氏年轻一代最杰出的人才,为人方正敢言,被熊章看上,准备任命为咸尹,但熊章认为咸尹拗口,将咸尹改成谏议大夫,对朝堂诸卿有监督之权,对君主有劝谏之权。
    令尹人老成精,一眼就看出自家大王这是对改革官制的一种试探,但令尹有感于熊章的成长,也没有反对。
    授予宗正公子闾对公子公孙考核和赏罚之权。
    令尹眉头挑了挑,看了看熊章,嘴巴张了张,但还是没有出言反对。
    熊章见此也是暗暗松了一口气,心里对于令尹也是默默感激。
    任命公孙朝、公孙宁、昭信、黄永、宋宁为勤政殿行走,替寡人传递政务和君令。
    勤政殿是楚王熊章日常处理政务的地方,名字也是他自己命名的。
    令尹听到行走这个职务,他还是忍了,因为他的儿子公孙朝在名单之中。
    演武堂中,熊章一共有九个小伙伴,宋武如今担任宿卫将军之职,景琰一年前率军前往吴楚边境防备吴国,年仅十三岁的白毅、蔡河、随文、李木被熊章安排到了景琰的麾下。
    公孙朝、公孙宁、黄永、宋宁此次封为勤政殿行走,既是为了锻炼他们的行政能力,也是强化他们都沟通和协调能力。
    至于昭信,虽不是演武堂出身,但屈景昭三家同气连枝,且昭氏也十分配合熊章的决定,所以就将这个昭信安排在这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