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春秋战场的规矩
作者:法师小面包   震惊:我成为了春秋时代的扛把子最新章节     
    楚王熊章在司马景琰率军驰援楚国边境之后,就让禁卫军接过了郢都的防务。
    如今禁卫军的规模达到了一万之数,屯田军出征之后,明面上楚王就只剩下这一支军队了。
    楚王宫,勤政殿内。
    “令尹,现在郢都之外征召之人来了多少?”,熊章看了一眼令尹的神色,见他病情似乎好转,心里也放松了一些,而后对他问道。
    “王上不必心急,征召令发布才过去三天,郢都附近的领主的部属还没有这么快到位,只来了三个家族,一千五百人,战车十辆,不过来自郢都的国人已经有三千人应征,其余人还在赶来的路上”,令尹说道。
    闻言,熊章也没有生气,这个时代不论是交通还是信息传递都非常落后,征召楚国贵族参战,就需要比较长的时间,这也是春秋后期每个国家都需要一些常备军队应急的原因了。
    不像以前
    春秋前期和中期,国与国交战都要讲礼。
    春秋中前期的战争只属于贵族之间,不允许平民和奴隶上战场,他们参战但不作战,主要担任扛行李、喂马、做饭这些后勤工作。担任作战任务的是士,也就是最低一等的成年贵族男子,称为“战士”。
    战争必须在两国交界处进行,约好的地点在边疆,即野外,因此称为“疆场”和“野战”。
    战争前需要先下战书,约定时间地点,并且战书的用词谦虚恭敬。双方都会优待敌军使者,要举办宴会迎接,宴会上一定有奏乐和赋诗,使者作为客人也答谢。
    敌军战车没有摆好,我方不得击鼓进军。必须双方的战车都排列好了,双方才会打招呼“你摆好了没有?”“好啦……”“我开始打啦!”“好的~~”
    两军战车数量均等,即敌军出动10辆战车,我方也出动10辆战车。作战时双方战车捉对厮杀,也就是我驾驶的战车只与对面的那辆敌军战车作战,不和其他敌军战车交锋。
    双方战车交错的一瞬间,车上的战士用戈互相敲击。战车在这个过程中不停。交错之后,第一个回合结束。双方战车掉头回来,再交错,战士再用戈敲击,这是第二个回合……以此类推……通常几个回合以后战斗就会结束,因为这种来回掉头会让战车损坏。
    如果敌军战士在战斗中受伤,必须马上停止战斗,让伤员回营疗伤。而我方战士则就地观战,不得参与其他“配对”战斗当中。
    而且不能俘虏有白头发的战士,有白头发说明年纪已老,必须把他放回去养老。
    敌军如果战败选择撤退,一般情况下不追击。追击也可以,但只许追50步。《孟子》说“五十步笑百步”的原本意思就是:跑50步是逃兵,跑100步也是逃兵,你有什么资格笑话人家呢?
    但这句话放在春秋时代,50步是可以笑话100步的,因为跑50步就已经安全了,敌军不会再追,还多跑出去100步不是傻么……
    只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诸国战场上就不讲究这些了。
    或许是从楚宋泓水之战开始的吧。
    宋襄公于楚军讲仁义和规矩,在泓水边不愿意攻击渡河才一半的楚军,而后宋军被全部渡河并摆好阵势的楚军击败,宋襄公也被射伤,不久后病死,自此宋襄公成为了诸国的笑柄。
    当然楚宋之战另一个主角楚成王的名声也不好,在宋襄公召集诸侯会盟之时,楚成王带领楚军包围了会盟之地,拘留了宋襄公,想要以此让宋国屈服,谁知道宋国也是有狠人的。
    宋国执政目夷直接另立新君,让楚成王计划落空,然后在鲁侯的斡旋下,楚成王才不得已将宋襄公放回。
    自此,不讲道义的楚国被中原诸国更加鄙视,更加将其视为蛮夷了。
    或许楚成王也想不到自己对宋襄公干的事,日后会有报应落在他的后裔上,嗯,日后的楚怀王就被秦王赢稷给扣留了。
    春秋前中期战场的优良传统都失传了,如今战场都是讲究个尔虞我诈。
    开战之前,向敌方宣战?
    吴国表示,他从来就不知道这个规矩。
    吴王想打你了,唉,他的军队就突然出现在你家门口了。
    如今上了战场的贵族也没有办法保护自己的周全,以前打输了,大不了当俘虏,敌方还要好好招待你,因为你是贵族,只需要等你的家族战后来赎回。
    现在不行了,打输了是要丢命的。
    所以现在有很多贵族厌恶战争。
    大家在家吃好喝好不行吗,为什么要打来打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