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对淮泗的攻略
作者:法师小面包   震惊:我成为了春秋时代的扛把子最新章节     
    “这次不管是齐国也好,还是晋国也好,他们的目的肯定是想借宋国之手将楚国再次拖入战争,所以寡人为将来计,只能暂且忍耐”
    “但对于宋国,寡人认为应该还是应该训诫,右尹?”,楚王熊章目光看向右尹端木赐。
    “臣在”,端木赐起身应道。
    “向宋国遣使,对宋公栾表达楚国的不满”,熊章说道。
    “臣领命”,端木赐回道。
    “如今淮泗再次成为大国角逐之地,我们楚国不能缺席,右尹,寡人要求你在外交司之中选出合适之人,分别向宋、卫、鲁、陈、莒、剡、郑七国派遣使者”
    “让这些人长期驻在这些国家的都城,代表楚国处理与这些国家的外交事宜,若是人选不足,寡人允许你在政务学院招募,事后报与寡人即可”,熊章对端木赐说道。
    “臣奉诏”,端木赐一脸郑重的回道。
    “令尹”,熊章将目光看向子西。
    “臣在”,令尹子西起身应道。
    “将新得的淮南之地设立东海郡,郡治设在广陵,并在淮河沿岸筑城威慑宋国,改任白毅为东海郡郡尉,其麾下三万虎贲军驻扎在东海郡”
    “改任命淮阳郡郡丞子路为东海郡郡守,至于淮阳郡郡丞、东海郡郡丞和九江郡郡尉的人选由你们理政殿几人商议,将名字报与寡人”,熊章说道。
    “臣领命”,令尹子西起身应道。
    “王上,如今九江郡境内的军士都被白毅将军带到了东海郡,九江空虚,臣请在九江郡就地招征召国人参军”,司马景琰奏道。
    “淮阳有驻军两万,东海三万,九江郡不必要保留太强的军事力量,就让新任郡尉招募三千新兵训练,郡内各县准许招募五百人即可”,熊章说道。
    “大王英明”,司马景琰说道。
    司马景琰算了一下,如此九江郡内也有五千人马了,也勉强够用。
    “令尹,如今楚国人口清算进度怎么样了?”,熊章对令尹问道。
    “王上,如今弥客卿刚开始清算人口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恐怕还没有这么快能清理完成”,令尹说道。
    “唉,是寡人心急了”,熊章叹息一声说道。
    ……
    宋国都城,商丘,宋公宫室之内。
    已经年过五十的宋公栾端坐于主位之上,只是目光时不时的看向大殿门口。
    这时,一身锦袍的老者快步走了进来,此人正是宋国相桓魋。
    宋公栾看到国相桓魋进来,连忙问道:“如何,齐使和晋使怎么说?”
    宋国宰相桓魋对宋公栾说道:“齐使和晋使都表示,一旦楚国攻打宋国,齐国和晋国一定发兵救援宋国”。
    听到宋国相的话,宋公栾神色也变得平静起来。
    “唉,说来这次派兵夺取吴国淮北之地,是寡人冒失了”,宋公栾说道。
    “君上,吴国虚弱,这淮北之地就在宋国的嘴边,岂有不吃的道理”,宋国相桓魋说道。
    此次,就是齐使和晋使先后向桓魋行贿,这才让宋国相桓魋说动宋公栾发兵夺取淮北之地。
    如今,宋公栾见五千楚军已经陈兵淮河对岸,心中也有了恐惧之心。
    宋公栾怕的当然不是淮河对岸那五千楚军,他忌惮的是楚国派遣大军攻打宋国。
    宋国国土皆是膏腴之地,人口众多,宋国还有甲士两万,在淮泗之地,雄势诸国,但面对能够打败吴国的楚国,宋国还是有畏惧之心。
    如今已然因淮北之地而开罪于楚国,那不妨干脆投靠齐国与晋国。只要得到这两国的撑腰,宋国便有了直面楚国的底气。
    “国相,速速去安排,寡人决定扩充宋国军队一万!虽说现今有齐、晋两国作倚靠,但归根结底还是得依仗咱们宋国自身实力啊。”宋公栾一脸凝重地吩咐道。
    “君上英明”,国相桓魋说道。
    ……
    一个月后,驻守广陵的白毅收到了楚王熊章的诏命。
    诏命上只是说将这淮南之地设置为东海郡,让白毅担任郡尉之职,并让其和其麾下三万虎贲驻守东海郡。
    对于宋国之事,没有丝毫提及。
    白毅询问王使之后才得知,楚国现在无力征讨宋国,对于这次宋国虎口夺食之事,楚国公卿已经决定暂且忍下。
    白毅作为楚国的高级将领,对楚国的国情还是了解一些的,楚营刚刚结束对吴战争,消耗甚大,确实没办法大举征讨宋国。
    “且忍之,会有让你们宋国偿还的一天”,白毅在心中暗自说道。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三个月的时间转瞬即逝。
    这期间,宋国一直密切关注着楚国的动向。
    让宋公栾感到意外和庆幸的是,楚国并未像之前所担心的那样对宋国发动战争。
    如今,距离上次紧张局势已经过去了整整三个月,宋楚边境依旧平静如昔,没有丝毫异样。
    这代表着楚国此次并不会轻易对宋国动武,两国之间的紧张气氛也逐渐缓和下来。
    宋国朝堂诸卿也都放下心来了,且心里也对楚国有了一分轻视。
    与宋国君臣一样关注楚宋局势的齐国使者和晋国使者这几个月也在默默关注楚国的举动。
    他们见楚国一连三个月都没有丝毫的动静,心里都露出失望之色。
    他们都明白,齐、晋两国意图借助宋国把楚国拖入战争的泥潭计划彻底失败。
    于是他们几乎同时向各自的国家传讯,告知自家的主君。
    晋国的使者来自赵氏,而齐国使者来自田氏,这两家都是在各自国家拥有强大势力的家族。
    他们之所以派出使者来到楚国,是因为他们对楚国近年来的迅速崛起感到忌惮和担忧。
    他们都清楚,随着楚国政治、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其影响力也会逐渐扩大到周边国家。
    赵氏和田氏敏锐地意识到,如果任由楚国继续发展壮大下去,可能会对他们自身的利益产生威胁。
    于是,他们不约而同地决定派遣使者前往宋国,他们怂恿宋国君臣对楚国早就内定的领土出手。
    宋国不弱,正好让楚宋交战,从而打断楚国发展的进程,但计划失败了。
    因为,楚国忍下了宋国的挑衅行为。
    当赵氏赵鞅和田氏田恒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都发出了同样的感叹:
    “楚王不仅贤明,而且还能忍,当为晋国之大敌”。
    “楚王不仅贤明,而且还能忍,当为齐国之大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