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都对上了
作者:再见是蓝啊   最强编剧从狂飙开始最新章节     
    “快查快查!”
    “哪个关,哪个家,哪个恼?”
    “真有原型?”
    这一刻,关注百人团的不少网友都愣任了。
    其他百人团成员,胡戈,黄柏,孙宏雷。听到宋一兴爷爷宋老的话,也都傻眼了!
    “好家伙,李家坡之战有原型啊!”黄柏眼前放光。
    作为演员,谁不喜欢有事实依据的剧本?这种剧本才过瘾!
    宋家。
    宋一兴搬过来一张凳子,坐在一边。
    宋老拄着拐杖,眼神似乎在追忆过往。
    “爷爷,您说的关家脑之战,跟任以虚写的李家坡之战,一样吗?”
    宋老笑笑:“傻小子,艺术作品就是艺术作品,现实是现实,哪能一样。”
    宋一兴嘿嘿一笑,挠挠头:“说的也是。”
    宋老:“不过,我基本能确定,这李家坡之战就是以关家脑战役为原型写的。”
    “首先这个冈崎大队深入我军腹地,就是当年的山崎大队,这伙鬼子猖狂无比,竟然敢孤军闯入,太捣毁了我军的一个兵工厂。”
    说到这,宋老上一秒还慈祥和蔼的眼神,突然变得冷冽,刺骨,杀气腾腾。
    看得直播间众网友纷纷倒吸一口凉气!不愧是抗日老兵,不对,抗日老将!
    这气势,绝了!
    宋一兴:“后来呢,爷爷?”
    宋老:“后来,首长就下达命令,务必全歼山崎大队!”
    “对上了!“
    “跟《亮剑》剧情一样!“
    宋老:“接到命令的386旅,火速组织了八个团两万多人,围歼山崎大队。”
    宋一兴:“两万多人?不是八个团,一万多人吗?”
    宋老摇头:“不是一万多,是足足两万多!”
    “别看山崎大队只有几百人,但装备好,兵员素质高,又占据了关家脑高地这个有利地形。”
    “我军要从下往上冲锋,难度系数可想而知。头一批冲锋队,那就是往阎王殿冲!”
    讲到这,宋老眼神中有些晶莹的光在闪烁。
    直播间,网友都麻了。
    “冤枉任以虚了,原来他还把我军实力美化了一下......”
    “不是美化,是刻意降低战场的惨烈程度!”
    “我服气!真有原型!这波操作,直接雷剧变神剧?”
    此时,随着不少百人团网友的弹幕,出现在直播间,也引起了评委组的注意。
    主持人:“好像百人嘉宾团那边有情况。”
    庄文强:“可以切出来吗,画面?”
    主持人点点头:“可以,节目组这边可以三线连屏。”
    说着主持人切出百人团的画面。
    就看见一个老人正侧过身子,冲一旁的宋一兴说着,其余的百人团嘉宾,也都仔细听着。
    “放大!”
    “好!”
    宋一兴界面被放大。
    而其余网友得知百人团这边有情况,也跟着一起切了过来。
    画面中,宋老继续讲述关家脑战疫。
    “为了全歼山崎大队,我军伤亡惨重,打了足足两天两夜。”
    “我军方面损失兵力达数千人,却依然没啃下这块硬骨头。山崎大队虽然伤亡过半,但依然保持了有生力量。”
    宋一兴:“为什么会这样啊,爷爷,咱们那么多人呢?哪怕冲也冲上高地了吧。”
    宋老给了孙子一个脑瓜崩,嗔道:“你当打仗是过家家呢,人家手里有机关枪,有迫击炮,有手雷,各种各样的武器,都是杀伤力惊人的装备。
    怎么冲?”
    宋一兴摸摸头:\&好吧,是我想当然了,那后来呢?”
    “后来.....”
    宋老看了眼直播间,微微一愣:“等等,他这是在演话剧吗?不是创作比赛吗?”
    宋一兴讪笑:“这个人,正在用一种很特别,很厉害的创作方式,叫请神附体!”
    宋老:“请神附体?什么意思?”
    宋一兴想了想解释道:“怎么形容呢,就是他创作一个故事,那故事就有主角,配角,各种角色对不对?”
    “对。”
    “然后路晨他每写一个角色,就会附体到他身上,以他的口吻和视角,来讲述这个故事。”
    “准确说,是附体式创作,请神附体只是一个形容词,不是真的请神。”
    宋老大为震撼:“还有这么厉害的创作方式,头一次听说!”
    “不过这表情动作,真的很形象,我还以为是哪位国家一级演员呢,浓眉大眼的,挺帅一个小伙子。”
    宋老笑笑,随后继续往下说:“后来,师长就想了个法子,打算用土工掘进的方式,攻打山崎大队。”
    宋一兴噌的一下站了起来:“土工掘进?”
    宋老:“怎么了,大惊小怪的。”
    宋一兴指了指直播间:“也有,他也是土工!”
    宋老倒不意外:“这么看来,李家坡战役就是以关家脑战役为原型没跑了。”
    “只不过现实中,想出这个法子的是师掌,这故事里面,叫什么......?”
    “李云龙!”
    宋老点点头。
    宋一兴继续追问:“爷爷,那三千六百颗手榴弹呢?真有可能发生吗?”
    宋老:“正常情况下,一般的团级作战单位,不会配置这么多手榴弹。”
    “但特殊情况除外,比如某些团正在整编,或者遭遇打击,士气挫折。”
    “上级单位考虑到综合因素,会给予多一些照护。让军需处多给一些弹药支援,好打一个翻身仗。”
    “这种情况下,一个团能拿出三千六百枚手榴弹也不足为奇。”
    “又或者,要完成某些重大任务,也会给予大量武器支持。”
    “我记得当年有个团,为了掩护大部队撤离,要执行一个守山任务,阻击鬼子大军进攻。”
    “全团一千多号人,配备了一万两千枚手榴弹,一个师的手榴弹都给了他们。”
    “全力阻击鬼子,最后,全团壮烈牺牲,完成任务!”
    讲到这,宋老的眼睛,湿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