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治国之道
作者:写封情书给自己   寒门崛起,我在大梁权倾朝野最新章节     
    次日天明,一大早就有人通知杨毅,到府门外等候。
    来到府外,门口早已有一辆马车候着,身旁还有几个甲兵护着。
    杨毅等了一会,就见安童陪着谭文龙走了出来。
    谭文龙抬头看了看天,对安童说道:“时候不早了,你也不用相送就此别过吧!”
    安童点了点头:“嗯,先生一路保重。”
    “嗯。”
    谭文龙微微颔首,来到杨毅身边道:“你随我一同上车。”
    杨毅微微一拜:“学生怎敢。”
    “无妨,老夫一路无聊,你正好陪老夫解解闷。”
    “是。”
    谭文龙笑了笑,随即登上马车,杨毅走至安童身前一拜:“安大人,大恩不言谢,小子就此别过了。”
    安童微微一笑:“嗯,好生把握机会,将来做个有用之人。”
    “小子铭记于心。”
    “去吧!”
    安童挥了挥手,杨毅躬身一拜,随即也登上了马车。
    “你们几个好生护送谭公入京。”
    “是。”
    马夫马鞭一扬,马车缓缓走动,杨铁柱见状连忙跟上,喊道:“毅哥,他们都骑马,我怎么办啊?”
    坐在马车里的杨毅满脸尴尬,谭文龙见状撩开车帘:“安童,可否让一匹马?”
    安童点了点头,不一会就有人牵来一匹马交给杨铁柱。
    杨铁柱也赶过车,骑过驴。对安童千恩万谢后,双手借力马鞍,用力一胯上了马,满脸喜悦的一夹马肚子,马匹缓缓的跟上马车。
    马车空间不算太大,谭文龙面露微笑的端坐在左边,杨毅相当拘谨的坐在对面。
    “不用拘谨,老夫不过是个俗人。”
    “嗯。”
    “你师为何人?”
    “学生恩师陈显。”
    “噢,倒没听说过。”
    “恩师是本县一个举人,只是会试落榜了。”
    “想必也在仕途?”
    “没有,因县令排挤,故而辞官了。”
    “哎,世道如此,奈何。”
    谭文龙无奈的叹了口气,他又何尝不是遭人排挤,一气之下辞官不做。
    “杨毅,你可知治世之道?”
    “学生愚钝。”
    杨毅微微摇头,心想现在谈这个是不是有点夸大了。
    谭文龙笑了笑:“知并知,尽可试言之。”
    杨毅见谭文龙话说到这份上,思量一番开口说道:“以学生愚见,治世无非是治民,民富则易治,民贫则难治也。”
    谭文龙听完,满意的点了点头:“说的好,但可尽言。”
    杨毅微微颔首,徐徐开口道:“民以家为重,国以家为根。国安则家重,国乱则家轻。家重则敬上畏罪,家轻则凌上犯禁。治世之道重在治民,民富则重视国家,民贫则轻视国家。”
    “治民需知民,治国需懂国。民以家为重,治民亦要以众家为中心。为官者需亲民,近民,知民,爱民,方知如何治民。只要维护好百姓的小家,那么百姓才会爱惜大家。大家即是国家,如为官当政者,不爱惜百姓小家,则百姓不会爱惜国家。”
    “爱惜百姓小家,就需先富民,民富则国强,民贫则国弱。国富自然稳,国贫自然乱。国家与百姓不可区分,他们是国家的根,他们一动国家跟着动。想要他们不动,就必须一视同仁,不可有压迫,不可有欺凌。要让天下百姓感受国家的重视,这样百姓才会牢牢的保证国家这棵大树不倒。”
    杨毅把自己心里见解一股脑说了,也不知道有没有说错话,再看谭文龙听的津津有味。
    半响才缓过来,双眼炙热的看着杨毅。心里已经激情澎湃了,仿佛已经磨灭的大志向已经复苏一般。
    只见谭文龙仰天一笑:“哈哈,老夫虚活七十余年也。不想今日让小友上一课,老夫自问这些人,一直在寻治世之道,何从有一人比你还看的如此透彻。世人只顾自己利益,何从想过造福万民?当权者只把百姓看为奴役,何从想过他们才是根本所在,精辟精辟。”
    “谭公过誉了,学生不过是一些浅见。”
    “非也,此论乃大道,如今朝廷就需像你这样的人才,天下百姓也需要。”
    “学生虽不才,倘若日后能力所及,必将以此为一生之目的。”
    “好好啊!哈哈,老夫真是有幸,能在丽州遇上你,此番进京你可知我要去何处?”
    “学生不知。”
    “你可知当今靖王殿下?”
    “谭公见谅,学生穷乡僻壤,孤陋寡闻。”
    “靖王乃老夫学生,自幼并随老夫学习治国之道。他是当今陛下第四子,这次老夫就是受他之邀进京。带你前去也是想将你引荐于他,凭你的见解与才学,必会得到他的赏识,倘若日后他能继承大统,你也可一展宏图。”
    “多谢谭公厚爱,学生定不会辜负谭公重望,自当为国为民竭尽全力。”
    “嗯,好好啊!”
    马车早已经驶离丽州,一路上谭文龙和杨毅交谈甚欢。尤其是谭文龙和其谈过后,更是坚信自己这次做的太对了,也确信杨毅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当然杨毅也是受益匪浅,不论是自己掌握的信息,还是此次结识谭文龙,都足以让其改变自己的命运。
    唯一让杨毅心有担忧的就是党争,此番前往四皇子梁浩宇那。极有可能卷进皇储之争,一但失败了,那一切都是空谈。
    翻看历史记载,自古以来皇储之争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稍微站错队,那就是万劫不复,真要是这样,还谈什么入仕。
    一想到此,杨毅心中就隔阂。但一想到这是自己的机会,哪怕前方万劫不复,绝无退缩之理。
    丽州在东面,属于中原地带,距离京都也只有一千余里路程,马车行驶在一条宽敞的官道上,按此速度不要半月就能到达京城。
    越距离京城,路旁的城池越多,不像衡州道路崎岖,四周环山一样,中原之地平坦,人口密集,地处富饶。
    接连走了十来多天,这一路也让杨毅大开眼界,见识了这个时代的风景奇观,更有浓郁的历史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