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大梁永年帝
作者:写封情书给自己   寒门崛起,我在大梁权倾朝野最新章节     
    清晨红日东升。
    大梁皇宫金殿,钟鼓齐鸣。
    文武百官鱼贯而入,分列两旁站立。
    梁浩宇天还未亮,就已经在宫门等候升殿。随着钟鼓熄,大太监拆开鸭公嗓子喊道:“陛下驾到!”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左右文武,齐齐下拜山呼。
    好一会,大梁天子梁中元身着五爪金龙袍,被两名内侍搀扶着款款走向宝座。
    梁帝已有三月不曾临朝,今日升殿,必有大事。
    梁帝老态龙钟,威严不减。端坐在宝位上,双目炯炯有神的扫向文武百官。
    “都起来吧。”
    浑厚有劲的声音响彻大殿,文武官员齐齐起身。
    梁帝眼帘一垂,缓缓开口:“关凉两州,灾情已经刻不容缓。户部已无银可拨,但灾情不能不救。朕自问无恩德于百姓,可不曾亏待诸位。这些年,诸位大人高居上位,养尊处优,生活滋润啊!你们倒是生活滋润,府库银俩空空如也。”
    话音刚落,群臣跪拜:“臣等有罪。”
    梁帝脸色一沉,大声怒斥道:“尔等的确有罪,这天下不是朕一人之天下,也是尔等天下。如今,大梁百姓水深火热,偌大的国家,却拿不出钱来?难道这是朕一人之过吗?难道诸位无罪?”
    大殿噤若寒蝉,掉针可闻。
    梁帝继续说道:“朕昨日命户部查账,这其中多有数目对不上。各部,州府等,多有亏空。这些钱,是不是到了某些人腰包呢?也只有某些人自己知道。朕有些时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让有些人以为朕什么都不知道。朕是老了,可还没死呢。这要是因为无钱赈灾,致使百姓造反。朕非但把你们一个个揪出来,砍了。”
    “臣等有罪。”
    “有没有罪你们自个清楚。”梁帝大手一挥,目光落在梁浩宇身上:“靖王。”
    梁浩宇跪着来到玉阶下,拜道:“儿臣在。”
    梁帝正色道:“朕命你彻查历年来的亏空,无论涉及到谁,勒令其补齐亏空。如有不从者,无论他是何人,皆可督办。”
    “儿臣领旨。”
    “记住,一个月内,务必追缴五十万两白银。”
    “遵旨。”
    梁帝说完,看了一眼群臣,大手一挥离开了。
    梁帝一走,金殿一片哗然。
    “王相,陛下突然下旨追缴亏空,这可如何是好?”
    “是啊,历年来谁在任上没有亏空?这些亏空,也不是一个人留下的。久而久之,窟窿越来越大。这谁能填补的了?”
    “就是就是,这样查下去,岂不是要乱套?”
    一群大臣围着左相王欢,纷纷表示不满。
    王欢脸色一沉:“吵什么?这么大意见,刚刚为何不与陛下说?再说,陈年烂谷子的事,你们怕什么?”
    王欢说完,不忘瞧了一眼梁浩宇,背着手离开。
    众人见状,又纷纷跑到梁浩宇面前诉苦。
    梁浩宇什么都没说,带着刘宗仁等人离开金殿。
    这下倒是让许多官员慌了,生怕查到自己头上。谁也不想从怀里往外掏钱,可不掏钱,万一脑袋保不住呢?
    这可真是愁死了!
    “王爷,看来陛下这次是认真的了。”
    “我看这也是好机会,王爷何不趁着这次机会,打压旧贵?”
    刘宗仁摇了摇头:“陛下虽然这么说,真要是局面不可控制,保不齐就会放弃王爷。再说,王欢不是那么好对付。一旦王爷做过了,王欢必会反扑。到时候王爷,两头难做。”
    梁浩宇闻言,止住脚步:“刘相所言极是。别看父皇说的掷地有声,真要出事了,他未必会向着我。”
    “这……哎……。”
    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这不是一件好差事。
    梁浩宇见大家愁眉苦脸,不由一笑:“诸位大人,无需替本王担忧。本王已有万全之策,现在只需父皇点头同意即可。”
    众人皆是一愣。
    “王爷此话当真?”
    “哈哈,诸位暂且告辞。我先去见见父皇,此事还得与父皇通气。”
    “我等静候佳音。”
    “告辞。”
    梁浩宇拜别众人,直奔后殿。
    梁帝自继位,十几年来,有十年不曾临朝。大事小事都是太监,呈递到后殿,再由梁帝决策。
    虽不临朝,但梁帝依旧掌控着皇权。
    梁浩宇来到后殿,早有太监在恭候。
    “王爷来了,陛下等候多时了。”
    “嗯。”
    梁浩宇来到殿内,对着御案坐着的梁帝一拜:“儿臣见过父皇。”
    “嗯。”
    梁帝微微颔首,大手一挥:“都下去。”
    打发走下人,梁帝正色道:“追缴一事,你准备怎么做?”
    梁浩宇拜道:“父皇,儿臣正想听听父皇意思。”
    “嗯……。”梁帝沉思一会,开口道:“如今大梁不太平,多要依仗下面的官员。亏空一事,牵连甚广。如果没办好,只怕引起更大麻烦。朕虽有心处置这些人,可力不从心。朕老了,天下早晚要交给你们下一班人。很多事,也只有你们去完成。朕的意思是,不要逼的太紧,只要把钱追回来即可。”
    果然,别看梁帝在朝堂上咆哮。他其实更清楚,这件事的后果。
    梁浩宇微微颔首,拜道:“父皇,儿臣有个法子,或许可以一试。”
    “讲。”
    “父皇所言极是,逼的太紧,恐生更大变故。儿臣想采取柔和之策,让这些官员先补一半亏空。这些钱儿臣也不收回国库,直接让这些官员兑换粮食,自行押运到凉州赈灾所需。凡是愿意主动交粮者,赦免其亏空之罪,并且升任一级,以彰显父皇恩德。如此,儿臣想,大多官员愿意如此。对于那些不愿意缴纳者,待灾情稳定,再论其罪。如此,就不会生出变故。”梁浩宇说道。
    梁帝闻言,异彩连连。满脸欣慰道:“不错,这个法子的确可行。朕还一直担忧你不可胜任此事,看来你比朕考虑的更周到。这件事交给你办,朕也就放心了。”
    “多谢父皇。”梁浩宇心中大喜。
    “这件事就这么办,朕只有一个条件,尽快让两地灾情平息。其余一切事务,你可自行做主,朕无不准许。”
    “儿臣遵旨。”